北大名师聊专业,这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有着2000多年历史

北大名师聊专业,这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有着2000多年历史,第1张

北大名师聊专业,这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有着2000多年历史

不久前,“你好!”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单位联合推出。在“大师——北大名师聊专业”系列活动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韩向读者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和该学科的发展历程。以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说起历史地理,大家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们在中学都学过地理和历史,那么,什么是历史地理呢?首先,历史地理学属于地理学,历史只是它的属性,决定了它的研究时代。

当代地理学家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地理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古代,人类在寻找食物和建立定居点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会获得一些地理知识,比如哪里有山,哪里有水,哪里有食物资源等等。就这样,地理学的知识积累起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今天。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 Anoos)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应自然,然后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改变自己。只有人类和他们不一样。”人类不是简单的适应自然,而是在应对不同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文明和科学,人类用自己的一些手段和技术改变了整个地球的面貌。地理的内容涵盖了所有这些变化。

一般来说,地理的学习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自然现象及其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二是人类创造的人文现象,包括城市、农田、道路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在地球上创造的景观,其形成和发展规律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三,地球上没有的东西不是人类创造的,而是人类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现象,如政治地理、军事地理等。

比如我们在中学的时候,看过一篇课文,叫《烛火的武功闭关秦时》。这是《左传》里的一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与秦晋结盟,组织军队攻打郑。郑是一个小国。在士兵的压力下,完全无力反抗。面对这样的威胁该怎么办?郑找到了的蜡烛,请他去外地谈判。烛芯吴坐在一个大篮子里从城墙上摔落在城外。他来到秦国军营,对秦国的将军们说:“当和中国的军队进攻郑的时候,我们的郑一定会灭亡。”但是,将军,你知道,郑和金是邻国。当郑被灭后,郑极有可能被纳入晋国版图。金和秦也是邻国。可以想象,秦国周边国家的领土和国力都有所增强。对秦有什么好处?显然,那只会带来更大的威胁。回顾历史,秦晋和中国之间有许多承诺,但晋国经常无法履行这些承诺。所以攻打郑国,对秦国只有不利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郑国仍然存在,秦国向东进攻其他地方,郑灿也在主要交通线上为秦人提供后勤保障和粮食供应。秦国的将军们认为是这样,于是秦国的军队撤退了。最初,这是两国之间的联盟。秦军退了,那么晋军也只好退了,于是郑被保留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地缘政治”。《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则善举。”烛火的力量是利用三国疆域的关系,成功保全了郑国,这就是政治地理。它利用地理来达到政治目的。但是政治地理和军事地理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利用地理来达到某种目的。

从地理学到历史地理学,什么是历史地理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这样总结:历史地理是昨天和前天的地理。我们所接触的地理学,大部分属于当代地理学,但当代地理学所涉及的问题,古人也都有所触及,历史地理学其实就是古人的当代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诞生》

地理虽然是个小学科,但历史悠久。中国的历史地理应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怎么证明?历史地理在《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

例如,有一个地方叫作左风驿,位于陕西中部,在今天的xi市以北。《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左凤仪》。我们知道,《汉书》的作者是东汉的班固。这本书讲述了西汉的历史。《汉书地理志》中提到,《左风仪》是秦朝的一部内史。什么是“内史”?它是首都特别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左毅改了几次名字。据《汉书》记载,此地在西汉“辖十三城,三万七千零九十户,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口”。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这里不仅有西汉的地理,还有秦朝的地理。我们发现古人在描述自己当时的地理情况时,往往会追溯到更久远的历史。但是过去的地理是历史地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地理有2000多年的历史。

历史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古代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两个阶段。现代历史地理学始于20世纪初,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是地理学家张。1909年,先生在天津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理学会,并当选为会长。历史地理学被列入中国地理学会的研究内容。当时中国有一本叫《地学》的杂志,1910年创刊,1937年停刊。其中一篇《滹沱、漳州、福教的变迁》讲述了华北平原几条河流的历史变迁和近50年来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这些研究文章都是关于过去地理学的,但其立足点和研究方法与古代地理学有很大不同。因此,可以说在这个阶段,中国现代地理学走上了历史舞台。

但在1909年,历史地理学仍属于整个地理学的范畴,1934年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学术舞台。说到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建立,就不得不说到顾颉刚先生。顾颉刚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民俗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当时,在他的启发下,许多学者参与了研究,包括谭栖祥、侯仁之、石念海、白寿彝和张卫华。1934年,顾颉刚等人创办了龚宇学会,其杂志《龚宇》是半月刊。《龚宇》是《尚书》中的一章,为了追溯这门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所以以社会命名。《龚宇》杂志的英文名叫做《中国历史地理》。从此,中国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出现。

龚玉学会的初衷是什么?1933年,东北已经沦陷,华北危在旦夕。在这样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刻,学者顾颉刚认为应该用中国文化来唤起人们的信心,振奋抗日斗志。因此,龚宇学会成立后,龚宇学会制定了边疆研究计划,在纯学术的历史地理研究之外,重点关注中国边疆地区的地理研究。这些学者认为,如果华北陷落,长江陷落,边疆地区可能会带来新的希望。他们组织专家调查西北和西南地区。闫德义是龚宇学会的会员,也是当时的地理学家,他参加了滇缅公路的勘测。顾颉刚先生重视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正是为了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龚宇社会经营不下去了,于是顾颉刚先生来到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继续宣传抗战。

龚学会最初的会址在北京大学东门附近的蒋家胡同3号。20世纪90年代,这个地方不得不被重建和拆除。在北大师生的呼吁下,蒋家胡同三号迁址,现位于北大校园内。

所以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经历,就包含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家国情怀。在龚宇学会成立的早期,这些学者想为国家和学术界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他们想编一部中国地理史,同时又想编一部历史地名词典,画一部中国历史地图集。但这个学术团体只存在了几年,这些愿望都成了那个时代的遗憾。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历经30年,在全国100多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历史地图集》终于诞生了。它不仅研究中国的历史和地理,还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记得里根总统访华时,这本地图集作为我们国家的珍贵礼物送给了他。

“孔子吃辣椒和玉米吗?”

20世纪90年代,侯仁之先生的《历史地理学四论》一书问世。在这本书里,侯仁之先生告诉我们,历史地理是地理的过去式,研究的是昨天和前天的地理。然而,在新的时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它不仅研究地球表面原始的自然现象和人类创造的各种景观,而且探索人类与地理的关系。由此,这门学科被推到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根据侯仁之先生提出的基本观点,现代历史地理学分为几个分支。第一个分支研究历史自然地理,包括河流、湖泊、海岸、沙漠、森林、植被和历史气候,以及所有这些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发展。第二个分支,我们称之为历史人文地理学,涉及人口、军事、城市、农业、政治、文化、聚落、商业、社会等领域。

说到历史地理,它有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在研究这一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今天的人发现和利用地理,古人也是如此。

历史地理研究的内容都与物质文化有关。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多年前,我曾经参观过一个有声音和光电效果的礼堂,里面正在播放孔子周游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周游世界,一路南下,当他来到蔡晨时,他被包围了,没有东西吃。后来,孔子去了楚国。为了表示孔子的处境已经改变,孔子住处的窗户明亮干净,农家院子外面挂着辣椒和玉米。但是,这样的场景对吗?众所周知,玉米和胡椒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世纪后期,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大概是明朝末年,也就是16、17世纪,这两种作物才传入中国,所以孔子和他老人家是不可能享用玉米和辣椒的。

这样的错误不仅出现在曲阜的演艺厅,金庸先生的作品《神雕侠侣》《龙腾八部》中也有。主角杨过和段誉生活在宋朝,吃不到玉米和辣椒,因为宋朝比玉米和辣椒传入中国早了500多年。

除了研究物质文化史,历史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文化地理学。

今年高考刚刚结束,各高校针对不同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也不一样。要知道,在实行科举制度的古代,也有类似的制度。从宋代开始,在东南西北不同的地方,在科举考试的过程中,录取的人数都有不同的名额限制。

科举考试经过什么流程?首先,初选是在县城进行的。有资格做孩子的人,通过县考后就有了秀才的身份。只有这些进士才有资格参加省考。取得省考后,要参加所在省的考试。通过考试的人被称为举人。这时候就有额度限制了。从明朝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在中国东南西北的不同地方,各省都有具体的举人名额。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省份学者多的时候,名额就多一点,达到100人以上。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名额是40到50。

于是,举人开始在北京参加考试,并且去了北京参加考试。考试还有进一步的名额限制。明清有南卷、北卷,甚至还有南卷、北卷、中卷。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在经济发达的地方,读书人读书的机会多,学习水平也高。所以不同省份的人去北京参加考试的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江浙都是考试大省。顾颉刚先生曾回忆,他的家乡在苏州,一条短短的巷子里,前后11个进士,是当年经济发展的见证。当然,朝廷不希望初高中的人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所以有南、北、中三卷,根据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试卷。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每个地方的高中生基本人数是相等的,既保证了区域平衡,也保证了法院不会集中在一个地方。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文化与地域的关系。

说起历史地理,这真的是一门非常广泛的学科。当代地理学所涉及的内容,几乎都在过去的地理学中有所呈现。研究中国的历史地理,就是听中国土地的故事,一点也不夸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18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