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探亲:我来替我父亲完成夙愿

1994年,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探亲:我来替我父亲完成夙愿,第1张

1994年,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回国探亲:我来替我父亲完成夙愿

1994年5月9日,一列从北京开来的火车缓缓驶进沈阳站,辽宁省外办和台湾事务办公室的负责人已经在站台上等候。软卧车厢的门打开时,一个60多岁的老人慢慢走下来。第一次见到他,马上就想到了在东北叱咤风云的张学良。

这位名叫张闾琳的老人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独子。当他抬头看到沈阳南站那座古老的日式建筑时,热泪盈眶:“沈阳,我终于回来了!”

赵一荻亲自把他的儿子送到了美国。

自1946年秘密前往台湾省后,张学良一直被秘密囚禁在岛内各地。高雄是张学良最后被囚禁的地方。张学良和赵一荻在这里住了9年,一直住在西子湾附近的废弃堡垒里。

1954年冬,国民党前驻美“大使”董宪光奉蒋介石夫妇之命,突然来到高雄教张学良英语。张学良和赵一荻知道教英语只是个幌子,董宪光只是蒋介石派来监视自己动向的。

半年来,董宪光和张学良朝夕相处。在交往中,董先光逐渐被张学良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两夫妻从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变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

在宋美龄的斡旋下,董显光得以返回美国,重操旧业。临行前,董宪光问张学良夫妇想给蒋介石带什么东西。张学良说自己一无所有,只能搬到远离大海的地方住很久。

就在董宪光夫人向赵一荻告别的时候,赵一荻突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她想找到远在美国的儿子张闾琳。

张闾琳1930年出生于天津,次年跟随赵一荻来到北平,三岁时随母亲移居上海。热河失陷后,张学良在全国的压力下做了检讨,宣布启程赴欧。

赵一荻·张闾琳离开了他在上海张学良的寓所,并委托他的女仆来照料它。他随张学良前往意大利,开始了为期8个月的欧洲之旅。

由于急于想儿子,赵一荻提前乘船回到了上海。那时,张闾琳四岁。他长得非常像他的父亲张学良,并受到赵一荻的喜爱。张学良回国后,赵一荻带着儿子去香港接他,并在香港逗留了一段时间。

在张闾琳成年之前,和父亲在一起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一个月后,张闾琳随父母返回上海。不久,张学良奉命到湖北工作。赵一荻随后带着儿子去了上海。因为张闾琳不能忍受武汉炎热的夏天,他经常生病,所以他不得不跟随他的母亲回上海。

直到1936年,张学良被派驻Xi安后,张闾琳才跟随母亲来到父亲身边。没过多久,“Xi事件”发生了,没有什么世面的张闾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和父亲分开几十年了。

张学良作出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决定后,因为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和儿子告别。这件事是张学良父子一生中的一大遗憾。

不久张学良被软禁的消息传到了Xi安,随后东北军内部纷争不断,蒋介石出兵分兵。赵一荻只好带着儿子回到上海,等待南京的新消息。

张学良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判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上海。绝望的赵一荻决定将张闾琳送到更安全的香港,并回来陪伴丈夫张学良。

就这样,张闾琳再次来到香港,住在他父亲当年在香港买的小房子里。赵一荻把儿子安顿好后,就动身去了浙江奉化,和张学良住在一起。1937年于凤至回国后,赵一荻和于凤至轮流去奉化,这也让赵一荻有时间陪儿子。

之后,张学良和于凤至被押解到江西等地,赵一荻回到香港,在那里他可以和儿子呆很长时间。在母亲的照顾下,张闾琳开始学习英语以适应香港的生活环境。才华横溢的张闾琳很快就能和老师用简单的英语交流了,这让沮丧的赵一荻松了一口气。

她的丈夫发生了意外,他被关在监狱里。赵一荻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决心留在香港,把与张学良的爱情抚养成人,不枉与张学良的爱情。

1939年,经军事特务批准,被禁闭在湖南的张学良致信赵一荻,告诉她于凤至已陪伴他三年,现在需要去美国就医,希望赵一荻能去湖南,陪他度过那段艰苦的岁月。

很难期待她丈夫的消息,但赵一荻有着复杂的感情。一边是她日夜思念的丈夫,一边是她未成年的儿子。如果她去湖南,张闾琳不可能和她一起受苦,但她不能不担心留在香港。

赵一荻想了很久,决定按照张学良信中的安排去做,暂时把儿子张闾琳送到美国,由张学良在北平结识的一位外国朋友抚养。1940年春节刚过,赵一荻带着儿子飞往美国,见到了张学良的美国朋友。

这对美国夫妇和张学良关系很好。他们尊重张学良的人格,佩服他对蒋介石的规劝,所以同意代养张闾琳。

当母子分离时,年幼的张闾琳哭得很伤心,哭着要跟着妈妈去找爸爸。当时赵一荻也是泣不成声,但她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受罪,只好忍痛与孩子分别,毅然回国陪伴丈夫张学良。

从那以后,十多年来,赵一荻和他的儿子都是天各一方。由于张学良不能与外界联系,赵一荻已经多年没有儿子的消息了。

15年后的家庭团聚。

董先光的妻子在听说赵一荻和她儿子的遭遇后,表示愿意当场提供帮助,并向赵一荻要了张闾琳在美国的地址。赵一荻只能提供他在香港时与美国朋友通信的地址。

飞到美国后,董先光夫妇立即按照赵一荻提供的地址寻找,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当年的住宅区已经变成了高尔夫球场。

董太太别无选择,只好向旧金山市政府求助。她了解到,1952年,那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过后,居民区成了一片废墟。

好在董夫人还得知了一个消息,当年那场大火死了九个人,没有一个是张学良的美国朋友。意味着还有一线希望找到他们。

为了找到这对美国夫妇,董夫人回到华盛顿,向许多美国朋友求助,但他们一无所获。无奈之下,董宪光只好向美国国务院求助。

不久,美国国务院官员打来电话,找到了这对美国夫妇在洛杉矶的地址。这对董先光夫妇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只要这对夫妇还活着,赵一荻的儿子也必须活着。

根据美国官员提供的地址,董夫人很快找到了张学良的美国朋友。交谈中,董夫人了解到了这些年在美国的经历,而他也成为了美国航空航天专家,在部队从事航空航天研究。

董夫人很快就把现在的照片寄到了省台。虽然从照片上看很奇怪,但细看还是能看出一丝张学良年轻时的样子,尤其是眼睛很像。赵一荻可以肯定照片中的年轻人是他的亲生儿子张闾琳。

随着蒋介石对张学良禁闭政策的松动,赵一荻在收到张学良的几封信后,于1961年得到了去美国看望儿子和亲戚的机会。

21年后再次见到儿子,张闾琳成了地道的美国人。他一句中文也不会说。即使赵一荻站在他面前,他也认不出自己的母亲。赵一荻把父亲在台湾省的情况告诉了儿子,思念父亲多年的张闾琳立即要求去台湾省看望父亲。

赵一荻坚决劝阻了他。虽然蒋介石宣布解除张学良的管制,但张学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外人想见张学良还需要一步一步申请批准。

赵一荻在美国停留的时间很短。在返回台湾省之前,张闾琳就是否继续深造征求了母亲的意见。赵一荻同意了他的美国养父的意见,并在进入航空航天部门的基础上,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博士学位。

从那一刻起,张闾琳按照养父养母的意见,投身于航天研究。几十年来,他致力于科研项目,最终成为了美航空航空航天领域受人尊敬的专家。

1965年,张闾琳结婚不久,张学良在台湾省有了相对的自由。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张闾琳得以带着妻子去台湾看望他近30年未见的父亲。

那时候,张学良是方遒的少帅,而张闾琳还是个没有经验的孩子。我们再次见面时,张学良两鬓斑白,而张闾琳正值壮年。

时隔近30年,父子重逢,恍如隔世。

1990年,台湾省一批国民党元老公开为张学良祝寿,表明国民党对张学良的禁闭有所松动,张闾琳有更多机会见到父亲。后来,张学良夫妇卖掉了在台湾省的房产,长期定居美国。张闾琳能够更经常地见到他的父亲。

从此,张学良夫妇和他们会说英语的儿子联系频繁,共享天伦之乐。

随着和父亲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张闾琳知道父亲晚年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回东北老家走亲访友。得知张闾琳的父亲有很多秘密,他决定为父亲实现这个夙愿。

完成父亲回家的夙愿。

1994年,张闾琳夫妇经香港抵达北京。他们坚持以中国航天专家的身份探亲。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关方面邀请他参观中国航天项目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张闾琳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感到非常高兴。

在北京短暂停留后,张闾琳夫妇乘火车去了沈阳。抵达沈阳的当天下午,他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大帅府”,参观父亲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根据母亲的委托,张闾琳专门参观了母亲居住的赵四大厦。当他看到赵四大楼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时,张闾琳“出乎意料地”叫了起来。

晚上,当地政府为夫妇准备了张氏家常菜,见到了父亲常说的东北酸菜粉条。饭后,张闾琳特意向服务员要了一份菜单,准备拿给父亲,和他一起分享回家的喜悦。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就去看望他们的祖父张。跪在祖父的坟前,张闾琳泪流满面,仿佛血液和亲情涌入了他的身体。心情平静下来后,张闾琳冲着祖父的墓碑喊道:

"我代表你儿子来看你。"

随后,夫妇来到皇姑屯事变后张学良为张修建的“大帅陵”,准备将张的灵柩移葬于此。但“九一八事变”突如其来,张学良再也没有回过东北,张精神转变之事也就被遗忘了。

这么多年了,“大帅陵”一直是空陵。这一次,张闾琳代表他的父亲来到这里悼念。张学良曾多次告诉儿子,如果有一天他回到东北,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张的灵柩搬到大帅陵,这是他多年来未了的心愿。

可惜张学良始终没有实现回东北扫墓的愿望,迁坟更是无从谈起。

张闾琳惊讶地看到这座占地10多万平方米的古墓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后仍然保存完好。陵园负责人告诉他,解放后,当党和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次拨款进行维修保护时,张闾琳心中充满了感激。

在参观时,张闾琳用相机拍下了大王子陵墓的全景,并带回美国让他的父亲放心。

在沈期间,张闾琳和夫人还参观了东北的许多名胜古迹,这些古迹唤起了张闾琳许多家庭往事的回忆。张学良旧部的亲友来看望张闾琳夫妇。CPPCC副主席刘铭九特地从家乡带来两瓶酒,请他们带给他的老上司张学良。

时隔一年后,张闾琳夫妇再次飞回东北。这一次,他们受到阎宝航的孩子们的邀请,参加他们的父亲阎宝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在阎宝航纪念大会上,张闾琳代表他的父亲发言。同时,他委托张学森的女儿当众朗读《张学良是个怎样的人赵一荻写的。》

张闾琳这次回国,南京和重庆的纪念馆都派代表向张学良赠送了礼物。重庆红岩村纪念馆赠送了两条龙凤手杖,南京梅园新村赠送了一盒精美的雨花石,里面镌刻着周总理对张学良的评价:“张学良,千古功臣”。

2005年,张闾琳夫妇带着他们的大儿子再次回到祖国。这一次,他们不仅在东北老家生活了一段时间,还一起游历了祖国的其他地方。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张闾琳更加舍不得祖国的大好河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03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