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田氏家族:流落海外367年,只想认祖归宗:我们的根在中国

韩国田氏家族:流落海外367年,只想认祖归宗:我们的根在中国,第1张

韩国田氏家族:流落海外367年,只想认祖归宗:我们的根在中国

1687年,在朝鲜,一位老人握着儿女的手,留下了遗言。为了完成老人的遗愿,后人用了300多年才最终实现老人的遗愿!

田老人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长大。他的长辈在法庭上身居要职。

不过,与当官相比,田更喜欢做生意。因此,他成为一名商人,使他的生意兴隆。然而,你永远不知道。

公元1637年,田去东北找要账。途中遇到了清兵,幸好他机灵,沿着一条路一直跑,逃了出来。他停下来后,问了问人,才知道他居然跨过鸭绿江跑到了朝鲜。

无家可归、身无分文的田在朝鲜开始了流浪生活。

当时战事不断,难民增多,朝鲜士兵吃不完残羹剩饭。难民们都争先恐后地躺在地上吃东西,但田宁愿饿死也不愿这样做。

不合时宜的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就这样,的行为不胫而走,田的话传到了朝鲜的将领们耳中。

龚对他很好奇,就把田叫来,看着田,田用手势表示大家的风度。他认为此人能力非凡,想把田收归麾下,但被田拒绝了。

但是,共工不想失去这个人才,就邀请他住在宫里。就这样,田成了共工的座上宾。

田见住在这里,也觉得不好意思。共工不解,就劝他,帮他平定叛乱。共工非常感激,于是选田为朝臣。后来,田先后担任朝鲜总政治博士、副护国长(官居二品)等要职。

覆水难收。眼看回家无望,田只能先安定下来,结婚生子,组建新的家庭。

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自己的家乡。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因素,他从未回过家。远在朝鲜,他就听说明朝已经被清朝取代了。他常常望着家乡的方向,独自思念。

在韩国,他教他的孩子学习汉字和说中文。每到节假日,他就带着妻儿往他们家的方向去祭祖。他经常告诉孩子们:“我们的家在中国广平县郑风村,那里是我们的根。我们一定要回老家认祖归宗!”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也知道回家的路更难走了,于是他按照记忆中家乡的样子,建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村庄,这成了他对家乡感情的唯一寄托。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郑风村,一位等待儿子归来的母亲失声痛哭。这么多年来,田的家人从未放弃寻找他,但这些年来对他的寻找毫无结果。

一六八七年,田带着遗憾离开了。临终前,他告诉儿子:“我们的家在中国广平县郑风村,这是我们的根。我们一定要回老家认祖归宗!”

因为从小接触,孩子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根在中国,并牢牢记住了田的遗言。

其子田曾借朝鲜王国向清朝进贡之机,将田的画像和一封书信委托给田思齐在中国的田家同僚。

后来,这些画像和信件被送到了村,中国的田家收到后非常激动。他们把田的画像供奉在祠堂里,直到现在,田家祠堂里还保留着外地亲戚的来信。

可惜又一次战争,两个家族唯一的联系方式——书信也被迫断开,两个家族的族谱也无可奈何。

这一时期,韩国田氏家族发展壮大,扎根于各行各业,成就斐然。

即便如此,田的后人始终记得他的祖训,一直在寻找中国的田家。

最后,一切都有回报。

2004年,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社长在网上与田在中国的家人取得了联系,一行人出发前往鸡泽县中丰镇村认亲祭祖。

后来,应田在韩国家人的邀请,田在中国的家人带着他的家谱、遗像、中国字画和田遗像飞往韩国探亲。

此后,两家一直保持联系。

至此,在外生活了367年的田家终于回归故土,顺利认祖归宗。

田的乡愁影响了后代,他们永远记得自己的根。无论身在何处,家乡都深深牵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78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