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忽悠了!这些车企创造的伪需求,钱不少花,真用不上!

别再被忽悠了!这些车企创造的伪需求,钱不少花,真用不上!,第1张

别再被忽悠了!这些车企创造的伪需求,钱不少花,真用不上!

大家好,大家好,早上好!

乔布斯曾经说过:“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话不太好听,但却是事实。在iPhone发明之前,消费者最想要的可能是一台新的诺基亚。

同样,在汽车领域,在汽车发明之前,消费者最想要的可能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现在的车企虽然都把尊重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宣传,但实际上汽车行业一直都是由生产端驱动的。但是,车最终还是要消费者买单的,所以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视和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车企发明了各种伪需求,让消费者争相追捧、买单,甚至互相攀比。但是,这些需求在实际用车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车企制造的伪需求。

汽车屏幕

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现在市面上的新车,屏幕越来越大,屏幕越来越多。LCD+中控大屏体现不出它的科技感,所以要加在副驾驶前面和后排。

没地方放,但屋顶上还有一块:

当然主驾驶的HUD也是一个屏幕。新车的HUD不仅越来越大,AR-HUD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总之,现在的新车没有几个大屏幕,我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在所有主流汽车公司中,马自达是唯一一家坚持不使用大屏幕的公司。然而,马自达的销量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只能说,我不希望看到马自达退出中国。

这么多大屏幕真的有用吗?其实答案很明显,但是无论媒体还是车企,都不愿意出来戳这个皇帝的新衣。

何肖鹏反对多屏。

然而,最近,Xpeng Motors的何很少说话。他不仅表示坚决反对车内多屏幕,还直言:“(多屏)在投入产出比上并没有太大价值”,并表示:“车内屏幕太多会影响车辆的耗电量和续航能力。”

其实据我们所知,很多业内人士早就持有这种观点。那么,他肖鹏这次为什么要冒着得罪整个行业的风险呢?事实上,小鹏汽车的屏幕并不小,但我们猜测小鹏汽车的屏幕数量和尺寸在新一轮竞争中并不占优。毕竟刚刚上市的理想L9,自带五块大尺寸屏幕。

所以,既然玩大屏已经被对手抢了风头,那就指出大屏是伪需求,既能清除对方的竞争优势,又能树立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为什么不呢?

潜在的隐患非常严重。

屏幕太多也会造成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理论依据的。我们都知道直升机上有很多监视器。国外研究人员早就认定,大量显示的信息会造成信息过载,导致驾驶员注意力分散,从而增加撞车风险。

一位名叫大卫·雷瑟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智能汽车。他说:“他们(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分散注意力的糖果店,他们正在杀人”。

有一次,《泰晤士报》邀请了美国五大畅销汽车制造商的高管,来谈谈在当今的智能时代,如何防止司机分心。结果他们都拒绝了采访。

虽然国内缺乏对大屏幕驾驶安全的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屏幕越多,功能越多,司机分心的情况就会越多。如果你想避免分心,你应该总是管理你的注意力。但我已经花了几十万买了辆车,还得时时刻刻管着自己的欲望。这绝对不是我们花钱的目的。

所以车上的屏幕只要能实现基本功能就够了,再多就是伪需求了。

辅助驾驶

辅助驾驶面临逻辑悖论。

和大屏一样,现在的新车没有副驾都不好意思出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参加了数百场新车发布会、市场发布会、技术演示会等。每年都是。我深深感受到,从十万家用车到百万豪车,我都在努力推广自动驾驶辅助。

但我个人一直认为目前的自动驾驶辅助还处于一个很尴尬的阶段。尴尬的一点是还必须加上“辅助”二字。

可能车企在实验路况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量产上市的车型都只能称之为辅助驾驶,离自动驾驶还差得很远。而且就算叫辅助驾驶,最多也只能叫L2.5甚至L2.9,因为一旦叫L3,车企就要为此承担更多责任。

我们承认自动驾驶是未来的方向,但是辅助驾驶是不是未来的方向还有待论证。因为辅助驾驶逃不出一个逻辑悖论,那就是辅助驾驶越来越完善,甚至可以应对高速下的大部分工况,但同时又要求驾驶员保持注意力,随时接管车辆。

这就像让你保持高度专注,盯着一台几乎不出错的机器。我不相信正常人不会流浪。

所以对于辅助驾驶来说,系统越完善,越违背人性。除非有一天它完全成功,步入自动驾驶的行列。

辅助驾驶喜忧参半。

缺乏监管

和越来越多的大屏一样,辅助驾驶现在也处于野蛮发展阶段,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评价标准。

今年年初,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简称IIHS)计划对市场上所有的辅助驾驶进行评级,即建立一个类似碰撞测试的标准。但他们表示,目前市场上所有的驾驶辅助系统都达不到他们的标准。

IIHS总统也直接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辅助驾驶能让车辆更安全。“相反,如果没有足够的保障措施,会使驾驶更加危险。”

最近林志颖驾驶Model X发生车祸,不排除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出了问题,或者是辅助驾驶操作不当造成的。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辅助驾驶是伪需求。当然,有两种情况大家都可以买单。第一种是早期采用者极客车主,想体验最新的辅助驾驶或者自动驾驶,付费是没问题的。二是只把它当成舒适配置,不要过度依赖和期待。

千里耐力

这项技术还不成熟。

一些未来。

从去年开始,几款车型开始宣称续航1000公里。蔚来ET7、广汽AION LX PLUS和智记L7都宣布将拥有1000公里的续航时间。

但目前市场上只有广汽AION LX PLUS的1000km版本,续航1008km,价格却高达46.96万。

ET7目前上市的只有中低续航车型,1000公里续航车型还没有价格,上市时间也没有确定。驰L7也是如此。615公里长的版本已经上市,1000公里长的型号还在期货阶段。

其实要想把续航提升到1000公里,不仅仅是堆电池的问题。毕竟车内电池的空间是有限的空空间,重点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广汽阿亚恩曾表示,其新电池技术不仅可以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还可以在8分钟内充满80%。不过,很快,高院士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人说他的电动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就充满电,而且特别安全,成本还很低,你不用相信这几年在这方面没有重大突破。”

当然后来广汽爱安也澄清了,1000公里续航和8分钟80%续航其实是两个技术,不能同时在同一块电池上实现。

此外,蔚来宣传的1000公里续航依赖于150kWh固态电池,但有专家指出,150kWh固态电池根本无法在明年交付,甚至五年内都无法交付。

后来据业内人士分析,蔚来推广的固态电池其实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电池,可以看作是固态电池到来之前的过渡方案。

所以虽然宣传很多,但是1000公里续航所依赖的新技术,目前还不能说完全成熟。

还是解决不了续航焦虑。

1000公里续航,能解决续航焦虑吗?显然不是。比续航更重要的是充电效率,也就是充电桩的普及程度和充电速度。如果充电不方便,无论续航多长,续航焦虑都无法解决。如果充电足够方便,其实五六百公里的续航完全够用。毕竟汽油车的续航能力就在这个水平。

此外,在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如果通过堆叠电池来增加电池寿命,那么电池越大,电动车承受的额外重量就越多,这也是一种能源的浪费。

四轮驱动系统

对于很多买SUV的朋友来说,要不要买四驱版也是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其实我们可以先统一一下认识:你觉得四驱系统是安全配置还是越野配置?

如果你觉得四驱是安全配置,只要预算允许四驱版就没问题。因为SUV比轿车高,所以在弯道和湿滑的路面上会比轿车更容易打滑。此时四驱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避免因侧滑而导致的失控。

但如果你觉得四驱是越野配置,那我只能说,这个时候的四驱已经成为伪需求了。因为如果真的想玩越野,光靠一套电差速锁结构的四驱系统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非承载式车身的刚性、足够的动力、能够应付泥地的AT轮胎、良好的悬挂调校等等。

但是很多人误以为一套四驱就能征服远方,主要是因为很多媒体都在拼命宣传自己城市四驱SUV强大的越野能力。

所以四驱作为安全配置可以买,但四驱车型作为越野型城市SUV基本是伪需求。

写在最后

在买车的过程中,有很多伪需求买单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买了一辆7座的福特锐界,因为他总是期待和家人一起旅行。但买车4年,我不仅一次都没成行,还忍受着高油耗。每天开着这么大的家伙,想尽办法往公司狭小的停车位里塞。

另外,和自动泊车的功能一样,普通司机也可以很方便地把车停在它能停的车位上。而且你也不敢让司机停在他很难停的车位。所以,这也是典型的伪需求。

所以,在车企的炒作下,在新车日益眼花缭乱的功能中,一定要分清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尽量把自己购车预算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最后,你觉得买车过程中有哪些伪需求?请留言讨论。

-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78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