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域控重构汽车产业格局,“软件先行”模式欲率先破局?

下一代域控重构汽车产业格局,“软件先行”模式欲率先破局?,第1张

下一代域控重构汽车产业格局,“软件先行”模式欲率先破局?

从分布式到域内集成,再到跨域集成,最后到中央集成,已经被业界公认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趋势。

目前大部分车企都处于域内整合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原有的独立ECU逐渐被功能更集中、计算能力更强的域控制器所取代,比如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驾驶舱域控制器等。

盖世汽车表示,域控制器不仅广泛应用于蔚来、小鹏等新型动力车企的车型上,也广泛应用于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的车型上。一些汽车公司已经率先布局下一代域控制器,并将其应用到即将量产的新车型上。

例如,将于9月正式上市的小鹏G9将基于其X-EEA 3.0电子电气架构打造,采用中央超级计算机和区域控制高度集成的硬件架构,可搭载更高性能的芯片,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和更强大的智能驾驶舱。比亚迪、一汽红旗等RD车型也将搭载基于地平线征途5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国内的龙头Tier1也在逐步发力布局下一代域控制器。比如东软睿驰推出的第四代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基于地平线Journey 5系列人工智能芯片,具备L2+级别驾驶和泊车功能,支持8M摄像头、4D点云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接入。场景涵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部分城市道路、各类停车场。

自动驾驶和停车集成域控制器;图片:东软睿驰

域控制开发越来越复杂,软件架构需要升级。

企业布局域控制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软件定义车辆”趋势的驱动。

以前一辆车有上百个ECU,一些组合功能的开发可能涉及5到6个ECU的改装。这种形式很难实现“软件定义汽车”,也很难根据市场和智能需求定义新的功能,并快速导入到汽车车型中。

随着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大量ECU逐渐演变为少数几个域控制器,控制功能迅速集中,为“软件定义汽车”带来更多可能,域控制器成为真正开始践行“软件定义汽车”的关键一步。

然而,域控制器,尤其是下一代域控制器的开发过程并不容易。

域控制器的开发涉及多种功能的组合、多种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专业领域,导致汽车软件的比重增加,软件复杂度增加。

同时也意味着关键技术路线的调整更加困难。当由于产业发展或芯片短缺需要切换到不同的域控制芯片时,可能需要大量的软件重新配置,很难不断迭代。

对车企组织架构和人才诀窍的考验自然会随之而来。由于域控制器功能开发涉及到整车的诸多方面,RD复杂度急剧增加,相关企业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SOA方法论、C++语言)和具有诀窍能力的团队和组织架构。

总之,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革命性变化,域控制器开发,尤其是软件架构的开发,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等痛点,软硬件分离的需求越来越大。汽车公司需要更快地开发、部署和更新软件解决方案。

这也是相关企业在域控制器架构开发过程中坚持SOA(面向服务架构)的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SOA是一种架构设计方法,将系统的能力抽象为具有标准接口的可调用服务,通过调用服务或调用多个服务的组合来满足系统的业务需求。SOA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软件系统随着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变得难以维护、扩展和出错的问题。

就智能汽车而言,SOA为基于软件组件的整车设计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将软件和硬件充分解耦,抽象出标准的服务和接口,实现功能的组合和灵活调用。在全域控制器的大计算能力平台下,可以在软件层面快速实现过去很多ECU才能完成的组合功能,实现整车软件功能的可升级迭代,提高开发速度。

上面提到的小鹏G9的软件架构据说是基于SOA的软件开发。资料显示,根据不同类型软件使用需求的差异,小鹏对整车软件进行了系统软件平台、基础软件平台、智能应用平台等分层定义,从而实现智能功能的快速开发和迭代,如自动驾驶、智能语音车控、智能场景等。

小鹏G9;图片:何官方微博

除了小鹏G9之外,今年陆续交付市场的一些新车型,如智极L7、樊菲R7、哪吒S等也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

“软件优先”模式使域控制开发更加敏捷。

SOA为域控制器架构的开发提供了核心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如何有效促进域控制器的敏捷开发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鉴于此,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开发方法论,比如东软睿驰就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软件先行。

在近日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上,东软睿驰总经理曹斌表示,搭建通用基础软件平台,通过软件先行释放整车关键特性和创新功能,成为解决域控制器开发痛点的关键。

“软件先行”的开发模式,即在整车架构平台上,先用软件造一辆车。这款车的关键硬件部件已经被完全抽象,成为可以被软件调用的接口;其次,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控制车辆行为模式和关键功能的软件。最后这些软硬件并行适配调试,从而形成不同的产品功能和性能。

这样开发者可以更专注于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迭代,快速打造核心软件团队。未来车辆硬件的自主选择性会大大提高。

东睿驰是“软件第一”开发方法论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其“软件优先”理念的核心产品Neusar,兼容AUTOSAR最新版本,提供标准基础软件、中间件ASF和开发工具,为“软件优先”开发模式提供整车软件开发平台和相应的工具链。

今年4月,该公司正式发布了用于域控制器的软件开发平台Neusards(域系统)。资料显示,NeuSAR DS封装了多核异构域控制器下支持上层应用的多种OS、AUTOSAR CP/AP、SOA中间件等必要的软件环境,实现了完整的运行环境和工具链。OEM可以基于NeuSAR DS提供的原型硬件或虚拟化环境快速进入应用程序开发阶段。

NeuSAR DS框架图;图片:东软睿驰

5月初,东软睿驰发布了NeuSAR DS首款快速验证系统,该系统基于恩智浦S32G274芯片的开发板硬件。NeuSAR DS版还将适配TI TDA4和新驰G9芯片,未来将支持更多主流芯片。

7月,Neusorcore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AUTOSAR AP R21-11产品,提高了异常场景模块的稳定性,提供了更多的数据类型、网络安全机制、健康管理监控机制等技术支持。

NeuSAR aCore图片:东软睿驰

鉴于“软件优先”的开发模式可以促进软件系统和架构的升级,使域控制开发更加敏捷,许多企业开展了相关的生态合作。此前,东软睿驰与地平线、中兴、新驰科技等主流Tier1联合开发软硬件生态集成及操作系统。近日,东软睿驰也与联合电子在上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域控制器和基础汽车软件,双方将在研发工具链和自动测试、面向SOA的中间件等方面合作互补,推动基础汽车软件解决方案的本地化。

可以看出,随着软硬件的进一步解耦,域控制软硬件架构都在相关企业“软件先行”模式的推动下发展。显然,这也将加速下一代域控制器的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78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