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作为中国名文化的一脉,是建立在人们血缘传承基础上的社会人文印记。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对规范中国姓名文化的登记、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公安部户政研究中心深入贯彻公安大数据战略部署,推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14亿户籍人口全生命周期、全迁移范围的信息服务管理。2018年以来,户政中心依托全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国(不含港澳台)户籍人口的姓氏、姓名、新生儿姓名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发布2020年国民姓名报告如下。
一、姓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有很多姓。据《中国姓氏词典》记载,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000个。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这些姓氏有的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有的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6000多个仍在使用的姓氏。
(一)2020年“百家姓”排名
按户籍人口数计算,2020年的“百家姓”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仍排在前五位,五姓人口占全国户籍人口总数的30.8%。(表1)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在公安机关登记的新生儿1003.5万人,其中男孩529万人,占52.7%,女孩474.5万人,占47.3%。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儿登记姓氏最多的是“李”,共有72.6万人,最少的是“顾”,只有1.7万人。(表2和表3)
(二)常见的复姓
傅姓,又称傅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是中国姓氏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复姓的来源很多,比如“太师”来源于官名,“令狐”根据一个封地命名,“东郭”根据居住地设置,还有的来源于职业、祖名、民族、少数民族改姓或自创姓氏。复姓虽然不多见,但因为经常被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青睐”,所以大家都不陌生。目前“欧阳”是最大的复姓,有111.2万人。其他多姓庶人有上官8.8万,皇甫6.4万,令狐5.5万,诸葛4.8万,司徒4.7万,司马2.3万,申屠1.9万,夏侯1.1万,贺兰。
(三)姓氏的选择
《民法典》第1015条明确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随母姓,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选择父姓、母姓以外的姓氏: (一)选择其他直系长辈的姓氏;(二)因法定被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择被抚养人姓氏的;(3)有其他不违反公序良俗的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沿袭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中国的姓氏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儿子(女儿)随父姓”的传统习俗。但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特别是2016年二孩政策实施后,孩子随母亲姓的增多,爷爷奶奶姓、外公外婆姓也频繁出现。从2020年新生儿姓氏选择来看,母姓与父姓的比例为1:12。
二。姓名信息
“名取于心,随时尚,随时代变迁”。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独特的含义,有的寄托了父母的期望,有的反映了流行文化,有的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一)不同年龄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不同时代名字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革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许多男性取名建国、建华,许多女性选择应、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君”、“勇”、“英”、“李”等称呼更为常见,时代的延续性更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在名字中选择了“卫”、“雷”、“敬”、“李”,反映了人们追求朴素、冷静、简单的心态。到了90年代,优雅的文化元素被注入到名字中,“杰”、“好”、“挺”、“薛”等字被更广泛地使用。进入21世纪后,陶、浩宇、浩然、丁、辛夷、等“文艺家”的名字开始流行。(表4)
(二)不同年份人名的字长变化
目前我国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二字(单姓、单名)、三字(单姓、双名或复姓、单名)或四字(复姓、双名),很少超过四字。从不同年代来看,三字名一直占据主流。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宗族姓氏文化深入人心,起名字往往带有辈分二字,所以二字名较少。改革开放后,现代文化思潮不断影响命名方式,辈分观念逐渐淡化。人们在起名字时追求简单易记,双字名字的数量从60年代的7.6%增加到90年代的27.6%。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重名现象日益增多。为了减少重名率,三字名逐渐多了起来。目前三字姓名比例超过90%,二字姓名比例降至6.3%。四字和其他字的名字虽然数量少,但一直在增加,从50年代的0.3%和0.4%增加到目前的1.6%和1.7%。
三。新生儿名字中使用的词语
2020年是“20后”出生的第一年,父母高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起个好名字。为有效降低重名概率,帮助家长为子女取名参考,近年来,公安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全国人口姓名查重等便民功能。北京、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重庆、四川、宁夏等地公安机关也为群众提供了本地查重服务。
(一)2020年新生儿名字中最常用的50个词
2020年出生并登记在户籍上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是子、子、于、陈、易。与2019年相比,“越”、“易”、“新”、“可”等词更受新生儿父母青睐。(表5)
(二)2020年男性新生儿使用的前10个名字
在2020年出生并登记在户籍上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个名字分别是:陈一、宇轩、浩宇、陈一、陈余、余杭、浩然、子豪、陈一。与2019年相比,“陈一”首次入围并荣登榜首,成为男性新生儿父母取名的首选。《陈一》、《陈余》、《陈一》也进入了前十名。(表6)
(C)2020年女性新生儿最常用的10个名字
在2020年出生并登记在户籍上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个名字分别是伊诺、伊诺、心怡、子涵、雨桐、心怡、雨馨、雨希、雨桐、梦瑶。与2019年相比,伊诺、伊诺、新艺依然位列前三,雨桐、可心、羽西、梦瑶位列前十。(表7)
四。对名字的了解很少
中国的姓名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姓”和“姓”起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当时只有母亲,没有父亲。所以姓氏是由女和盛组成的。古有八姓,即姬、姜、玉、玉、姬。但“师”是在宗法社会中产生的。随着氏族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便于管理而分出一部分人口,于是在“姓”的基础上产生了“氏”的一个分支,称为“氏”。直到汉代,姓氏与姓氏合二为一,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相传。
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一般是先有“名”,后有“字”,有的人甚至还有号。所谓“名为体,字为德,数为意”。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名”是出生一百天后给的。“子”的产生是出于禁忌和尊老的伦理需要。在古代,名与字是相辅相成的,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如屈原,字平,原名平,是一个字,平与原字相连。许多古代人都有绰号。广义的谥号包括谥号、谥号和谥号,狭义的谥号仅指谥号。有自邀号,也有别人放弃的。如苏轼的《东坡居士》,李白的《青莲居士》,《黄仙人》。
清末以后,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古代人繁杂的姓名、名称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古代人名中蕴含的许多文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知识,对现代人起名字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2020年国民姓名报告》发布:新生儿姓名高频词就是这50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