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产生的背景

零工经济产生的背景,第1张

2亿人背后的“零工经济

来源@视觉中国

文|未来工作研究所

时间灵活、收入好、职业新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案、网络主播、视频upowners、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支撑起了“零工经济”的新业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

对于企业来说,随着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经济的兴起,以长工为特征的传统人力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在线用工和短期用工的需求,中小企业灵活用工需求骤然增加。

B端和C端对灵活就业方式接受度的提高,带动了灵活就业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灵活就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的估算和预测,2020年灵活就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以上,今年灵活就业市场规模可能超过万亿。那么这个行业的现状如何呢?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01新就业群体的崛起

说到灵活就业,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这些群体。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外卖、快递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领域。随着消费者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工作岗位就业需求的增加,从事外卖、快递的人数不断增加。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灵活就业人群画像年轻化,普遍在35岁以下,就业观念更加灵活,以中专、高职为主。

但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一些新的职业也逐渐出现,比如网络主播、视频upmaster、代理运营等。

随着共享经济逐渐从物质共享、劳动共享向知识共享转变,专业技能服务、内容创作、知识付费等领域的零工经济蓬勃发展。它是Tik Tok知识型零工经济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帮助用户表达自我、记录美好生活的短视频平台,Tik Tok截至2020年1月日活跃用户超过4亿。2019年,590万创作者从Tik Tok获得收入。Tik Tok为创作者提供了多种变现方式,帮助他们发展。创作者可以通过流量分成、直播打赏、广告分成、内容电商等方式获取利润。

知识经济的兴起带来了大量的知识工作者。知识型员工一般是指在知识经济中不从事物质商品的生产或物流,而是负责设计、研发、推广等环节的人。与传统的“零工”相比,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零工”一般只是劳务的共享,而知识型员工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共享。知识型员工具有灵活性、专业化和价格竞争的特点。《2022中国数字精神市场发展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在知识工作者中,43.3%为本科生,62%为18-30岁人群,且主要集中在研发、新媒体运营、美工、设计师、文案等需要知识、创意、技能的专业岗位。

总的来说,灵活就业群体正在从生活服务业蓝领、制造业蓝领逐渐向金融、IT互联网等白领群体渗透,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02是什么催化了灵活就业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灵活就业市场发展迅速。2016-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4779亿元。同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催化了灵活就业的应用,市场规模仍保持高速增长水平。艾瑞咨询预测,未来几年灵活就业市场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是什么催化了灵活就业行业的快速增长?首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过去十年,中国人口增长逐渐放缓,老龄化问题凸显,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萎缩。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比在过去八年中逐渐增加,导致劳动力获取成本逐渐增加。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压力下,企业增加了灵活用工的需求。

此外,近年来三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就业率从2000年的27.5%提高到47.4%,增长了近20%,更多的劳动力流向了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刺激了灵活就业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19年约有8亿人参与了共享经济,其中约有7800万服务提供商。共享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创业就业等新的就业形式的发展。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灵活的用工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求职者所接受。

从技术上来说,数字技术的兴起使网上“零工”成为现实。通过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场所,进一步降低零工经济的匹配成本和交易成本。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也为独立办公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在线工作平台为零工经济的供需方提供了渠道。

2020年至今的疫情,让更多人关注和认可灵活就业。疫情造成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员工工作不稳定因素增加。在稳就业、保就业的背景下,企业自发采取共享措施来协调不同企业之间的就业。本质上,员工共享也是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企业之间的用工调整。在2020年后疫情背景下,在降本增效目标的驱动下,更多的企业会选择灵活用工形式。

玩家众多,赛道各异,形成了独特的格局。

灵活就业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国内灵活就业平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目前,我国传统的综合性人力资源上市公司有柯睿、万宝盛华达和任锐人才,其灵活就业业务占比逐年超过70%。根据万宝盛华2020年财报的营收数据,其灵活就业业务占比93.5%,是万宝盛华中国的核心业务板块。从万宝盛华灵活就业业务收入来看,三年来灵活就业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与此同时,万宝盛华2020年灵活员工总数超过38500人,近三年复合年增长率12.5%。

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灵活就业的发展不同,我国灵活就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除了上面提到的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商,还包含一些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市场参与者众多,企业在不同的赛道上竞争,形成独特的竞争格局。

首先比如滴滴,众包,新经济平台下的兼职招聘等等。,利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推动灵活用工模式从传统的劳务派遣、外包向众包、兼职经济合作转变。2020年7月,为美团、饿了么、肯德基等实时配送提供人工管理服务的趣活。,上市了,作为新的服务商进入灵活就业行业。除了餐饮物流配送,趣活还提供网约车司机、家政、自行车共享运维等场景的劳务服务。目前,灵活就业业务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和成熟度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

此外,知识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行业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知识型员工的灵活就业平台。这些平台专注于基于互联网的知识型和技能型岗位的匹配,通过技术手段链接双方,提高双聘匹配效率。将平台“零工”模式从线下搬到线上,打破了时间和空的限制,增加了买卖双方的交易弹性。此外,平台的信息传播和匹配效率也为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机会和更灵活的写作形式,增加了他们通过专业技能获得额外收入的可能性。

在国外,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领先平台,如Upwork、fiverr等。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源服务提供商,Upwork已经拥有1200万注册C端用户,其平台每年促成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为全球180多个国家的企业提供服务。2020年,另一家全球资源服务提供商Fiverr的GMV为6.993亿美元,营收为1.895亿美元,为全球160多个国家的约340万人提供服务。

相比海外国家,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几个平台蓄势待发,比如甜付工坊、圆脖子、蜜蜂等。

04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的灵活就业仍在发展。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中国独特的社保税收政策、大规模的就业人口、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共享经济等。

灵活就业平台确实在零工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从业者与需求者的有效匹配。但随着零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和需求者的不断增加,平台的匹配机制和匹配效率将面临巨大挑战。

非标准灵活就业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灵活就业大量使用兼职、临时工、派遣工,一般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没有劳动关系,所以会有更多的摩擦和劳资纠纷。

另外,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零工经济还是一种比较新的就业模式,它的很多问题还缺乏规范性。比如大量外卖骑手的社保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的社保制度不够灵活。北京、上海等地适用的灵活就业保险制度也有很多门槛限制或费用要求。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根据中国本土市场的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政府多次出台政策,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充分发挥其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灵活就业行业,推出各种灵活就业服务。

据阿里研究院预测,到2036年,中国的零工数量将达到4亿,这将形成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整个行业一定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为第一钛媒体APP)

(部分信息可参考《互联网时代兼职经济发展现状、社会影响及政策建议》和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灵活就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530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