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高考故意考分的男孩

那个高考故意考分的男孩,第1张

那个高考故意考0分的男孩

2008年,安徽高考中心。

19岁的许在所有答题卡的背面都写下了“我叫许,我的考号是XXX ……”。然后他连题目都没看就开始在答题卡上写所谓的“教育宣言”,抨击一分压死一千人的军备竞赛的应试教育制度。

在其他考生绞尽脑汁答题的时候,他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千字,讨论一种听起来很美,实际可行性极低的“教育模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故意得零分的。”

徐囡

果然,许以161分的成绩成功落榜。

为他牺牲了弟妹学习机会的父母对许极为失望,不允许他复读。因此,只有高中文凭的许不得不跟随父亲外出打工。十多年来,他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工作:他是一名装配线工人,为亲戚打理广告牌匾制作业务...

尽管困难重重,许仍然相信他的理论,甚至创办了一个名为“高考零分”的网站。这表明“白人应试者”的改革精神是鼓舞人心的,这种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高考0分”网站

但艰苦的工作生活很快让许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没有学士学位,他甚至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学历”仿佛成了他无法翻越的大山。站在许面前的,他终于明白了“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经历过各种工作,仓促结婚,仓促离婚的许,可以说是饱尝了人生的艰辛。2017年底,许下定决心重返考场。回到蒙城报名后,他一边打工,一边准备2018年高考。

但可惜的是他十年前就有两本书了,而这次他刚刚拿到大学成绩。

十年前,他对高考制度心存怨恨,反对“一考定终身”的态度。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接受了一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徐囡

去年,32岁的他终于大学毕业了。

在外漂泊十余年,从当年的“白衣考生”到后来重返高考,许依然在“读书-高考-升学”的轨道上。

2010年,陕西高考中心。

初中成绩优异的张角在升入重点高中后厌倦了学习,因为她发现自己的水平与同学们相差甚远。

刚开始的时候,成绩有差距的时候,如果张角能加紧学习,找出缺失的东西,弥补缺失的东西,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弥补回来。

然而,因为高中科目和难度的增加,跟不上老师进度的张角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把不满的矛头指向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

高三学生

在那年的考场上,所有的考生都在努力,争分夺秒地多答一道题,多得一分,但张角根本不在乎是什么题。考试一开,她就睡着了。直到交卷子的时候,她才拿起笔,在卷子上写下了看似豪迈的几个字:“破釜沉舟,不破釜沉舟,不破釜沉舟。”

如张角所愿,高考成绩公布了,他真的得了0分。他以“零分考生”成名,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他的偶像是美国首富比尔·盖茨“我要成为中国首富。”

张角

但是,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能想到什么成为首富?

在几次求职和创业失败后,张角找到了这位自称在上海赚了几百万的表兄。跟着这个表哥,他确实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复制信用卡套现。

半年时间,张角刷信用卡赚了40万,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赚钱的速度和首富还差得远。为了快速挣钱,张角日夜频繁地操作和刷信用卡,但很快,警方注意到了这些异常,很快查出了他的藏身之处,并将其绳之以法。最后,张角被判4年零3个月。

也许张角的命运轨迹从当年交上“高考零分试卷”开始就被自己改写了,但他大概从未想到,这条命运轨迹最终将他引向了犯罪的深渊。

张角

在几十年的高考史上,除了许和,还有很多“零分考生”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交了白卷。

被父母寄予厚望的江朵朵,在2006年高考时交上了一张白纸。现在,她已经过上了和父母一样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早早结婚,过着匆忙的生活。

陈,2007年交了一张白卷,四门考试都是0分,18岁步入社会。他一边断断续续地工作、创业,一边陆续给清华大学校长和蒋写信,质疑“清华大学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现在,他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开卡车运土,早上7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在孙山第一次高考落榜的吉剑,对应试教育充满仇恨,复读高考后交了一张白纸。他不得不跑遍全国,努力工作,直到赶上电子商务,“像狗一样生活”才重新走上正轨。

我们似乎有太多的理由反对应试教育。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牙牙学语的孩子被父母报了各种早教班。三到五岁的时候,开始上阅读课,逻辑思维训练,少儿英语。孩子贪玩的天性已经被各种兴趣班彻底碾压。

于是,有人高呼“应试教育扼杀童年”、“应试教育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试教育不淘汰,素质教育不繁荣,作业难淘汰!祸害无穷!”

甚至一些专家学者也纷纷效仿,声称应试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能力的人,而国外教育可以造就很多创新人才。

似乎只要有“快乐教育”或“素质教育”,国家就能振兴。

网络图

另外,就在几年前,在“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被广泛提倡的情况下,很多人甚至认为,除了中国,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在学校老师和他们玩游戏,放学后他们回家疯狂玩耍。

言下之意,在这种大家都疯了的教育模式下,家长自然不用生气辅导作业,更不用在课余时间带孩子去辅导班,省心、省时、省钱。

似乎只要有“快乐教育”或“素质教育”,这个家庭就能得救。

如今,随着适龄考生越来越多,一些高中学校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击败对手,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疯狂刷题,严格控制学习生活时间,下午到处跑背单词和口号,下午自习做卷子和讲题,就是为了让大家在保持精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适应应试模式。

再加上媒体对衡中、毛坦厂中学铺天盖地的渲染,前所未有地引起了人们对应试教育的焦虑,给人一种“不学衡中,就与好大学无缘”的错觉。在很多人看来,这不仅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也破坏了整个教育生态环境。更何况它只能培养“小镇考官”和“考试机器”,对学生来说是“扼杀主观能动性”...

甚至有人断言,应试教育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的三观导致学生以功利主义的眼光看待读书,对人生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

似乎只要有“快乐教育”或“素质教育”,孩子的人生就能被完美塑造。

网络图

说白了,似乎所有的罪魁祸首都在于应试教育。批判和反对应试教育,是教育话题中的“政治正确”。

虽然“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但是抵制应试教育就能得偿所愿吗?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应试教育,我们的录取流程会是什么样子。

好大学的数量有限,好大学的招生名额也有限。既然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那么按照素质教育的思路,就只能根据“特长”高低来录取。

就最普通的乐器专业而言,钢琴、古筝等资源相对丰富的辅导班一对一课程学费已经达到200-500/小时,从1级到10级最快也要5年,甚至可能8年。

也就是说,即使孩子的兴趣点真的在这件乐器上,家长也可以每天挥舞鸡毛掸子监督孩子练琴。十年下来,光是孩子兴趣培养的经费就可以称得上天价了。

更可怕的是,万一学了三年,孩子还是没有兴趣,这个成本投入只能是直击水漂。

但是,对于有钱人家的孩子来说,利益的试错成本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可以请来全领域最优秀的老师,购买别人无法比拟的先进乐器和设备,甚至可以为自己“开辟另一条跑道”。

学琴的人太多了没竞争力?学管风琴!

学游泳的人太多了,练不到全省前十?然后学马术,滑雪,帆船!

说白了就是——你家得有钱!

网络图

就像美国加州大学系统,一直走在“反对应试教育”的前列,宣布不再接受SAT成绩,现在要考进加州大学需要什么?

需要的是优秀的课外活动,小小年纪就和大牛一起做学术研究,优秀的运动成绩,甚至高额的校友捐款。

这其中哪个是穷人和普通中产阶级买得起的?

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吗?教育家张捷一针见血。“首先,你很懒,然后你不劳而获。

如果你想让孩子在学校里快乐,你只能让他们学很少或者没有知识。

但是少学不学的结果是什么?成长过程中缺乏竞争力。

就像白的灵魂问题——“没有高考,你能争得过富二代吗?”

白:不高考能打得过富二代吗?

更讽刺的是,在很多人还在反思应试教育的时候,作为大洋彼岸“素质教育”标杆的美国,一些中产家庭已经开始抵制所谓的“素质教育”了。

全美最好的中学是什么,加州排名第一的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他们的人生有“三个4”——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 GPA。

即使压力如此之大,无数家长还是会千里迢迢搬到惠特尼高中附近的高价学区房,只为让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进入这所著名的示范性学校。

为了拿到好学校的offer,12年级的学生除了原有的高中课程,还要额外修AP课程,包括经济学、物理、高等微积分等等。

每天的学习压力不亚于衡水中学和毛坦工厂学校。至于那些下午三点放学真正疯狂的公立学校,只出现在穷学区。在那些学校,学生一进去就知道这辈子有很大概率被顶尖大学淘汰。

惠特尼高中魔鬼数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的这种教育制度导致了机会的严重不平等。重视教育的中产阶级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精英学校,底层家庭则放任孩子。

“一个美国年轻人的人生前景,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年轻人都更依赖于父母的收入和教育水平,。"

从长远来看,家庭背景将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唯一因素。社会固化,贫富分化,下层90%人口死亡。

然而在中国,普及的应试教育给了无数家境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他们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考上衡中、毛坦厂或者其他学校或者遇到张贵梅这样的校长,不仅仅是努力学习,更是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活力。

所以,你在羡慕那些轻松的“素质教育”的时候,不妨想想他们的轻松背后有多少家庭的投入,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从小就被送出国留学的王思聪不顾学习能力,不参加高考,一路走到了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

回家后,父亲王健林挥手保护儿子。“我愿意给他10亿创业,第一次5亿,失败了可以再给。”

如果你又失败了呢?王健林说:“让他回万达上班。”

现在,两次创业失败的王思聪和父亲王健林一起成立了万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并当上了董事。他的生活仍然被各种光环包围着。

然而,当年高考故意得零分的许却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后后悔不已:一定要珍惜机会。

醒悟过来的他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来到高考中心门口,用自己一生的血的教训告诉更多的考生。“零注定是个错误,而且很痛。不要模仿!”

徐囡在考试中心前拉了一条横幅。

即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还是一场相对公平的较量。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出生,为你即将到来的成人世界开一个辉煌的头。

@皮卡:“黄磊女儿在热搜上骂:在中国,抵制应试教育的人真蠢。》

@京京京京:“2021高考创新纪录!15年前,那些高考故意考0分的考生后来怎么样了?》

本文为原创文章发布,欢迎分享给朋友,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洞见视界真心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496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