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募现象解析:年内只新股超募亿元专家建议提高超募资金使用效率

超募现象解析:年内只新股超募亿元专家建议提高超募资金使用效率,第1张

IPO超募现象解析:年内91只新股超募674亿元 专家建议提高超募资金使用效率

本报记者孟醒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新股定价更加市场化,IPO超募现象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据记者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6月10日,今年沪深两市共有111家公司注册IPO,其中91家超募673.52亿元,数量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0%和304%。

数百亿超募资金如何使用?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大部分公司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购买银行理财。

受访专家表示,对于新上市公司,如果中短期没有资金需求,银行理财也是超募资金的首选。相比较而言,利用闲置超募资金回购股份更能回馈股东,提振市场信心。

21只超募资金均超过10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一级市场超募现象突出。前述91只新股平均超募规模达到7.4亿元,其中21只超募规模超过10亿元。前三名均为科技创新板新股,纳克斯微以48.31亿元的超募规模居首,奥捷科技和晶科能源分别以41.66亿元和37.23亿元的超募规模居首。

从二级市场来看,超募的新股很受欢迎。上市首日,上述91只新股平均涨幅高达33%,其中9只涨幅超过100%。前三名均为创业板新股,纽泰克、中奇股份、西点药业涨幅分别为221.6%、200%、152.82%。

从行业分布来看,91只超募新股大多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19只)、机械设备(14只)、医药生物(12只)为主要行业。

“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注册制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新兴产业公司选择上市。这些公司大多集中在前沿科技、生物医药等行业,处于发展的中前期,发展空间巨大空。这类公司在市场上往往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北京阳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不过,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股破发,超募现象可能会减少。“超募较多的科创板、创业板也是新股破发较多的板块。当二级市场的表现反馈到IPO定价阶段,IPO定价偏高的现象就会得到稳定,超募情况也会相应减少。”

如何最有效地使用超募资金?

在IPO超募频繁发生的同时,投资者更加关注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

记者梳理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发现,截至6月10日,前述91家公司中有60家披露了超募资金用途,主要集中在补充流动资金(33家)和现金管理(通常为银行理财,24家)两大用途。此外,少数公司用它来偿还银行贷款和投资新项目。

对此,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将超募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不符合证券市场的初衷,也不是一种高效的资金使用手段。

“在一定情况下,利用超募资金进行银行融资是合理的保值手段,也可以维持公司良好的现金流,保证企业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据陈力分析,一般来说,企业扩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上市公司还处于成长期,业务往往不具备高复制性。资本投入越多,边际效应递减。盲目加大投入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不一定能快速提升自己的业绩,反而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但对于商业模式成熟、扩产带来的规模效应可观的企业来说,将超募资金投入主业更为有效。”

王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中短期没有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购买银行理财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选择。

至于如何提高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陈力建议可以用于股份回购。如果企业短时间内没有产能扩张、RD投资等安排,可以通过股份回购将闲置的超募资金返还给股东,避免大量闲置资金造成的浪费。

王还认为,上市公司可以用部分超募资金回购股份并注销。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增加投资价值,也有利于股东,增加他们的持股信心,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438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