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流动性安排!人民币国际化多了一个重要“水库”

亿流动性安排!人民币国际化多了一个重要“水库”,第1张

900亿流动性安排!人民币国际化多了一个重要“水库

导读: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夏光涛看来,支付资金时可以使用美元也是一个重要信号: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上仍然持合作态度。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无意取代(也不可能取代)美元在金融安全网中的重要性。我们的初衷是满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合理需求,应对人民币潜在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人民币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投融资、跨境贸易受阻等问题。

据央行网站消息,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BIS)签署了参与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的协议。什么是“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它是如何工作的?

6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研究员夏光镒对Observer.com记者表示,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是针对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属性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进一步巩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制度安排,旨在解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国际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是一个“储备资金池”,涉及多方。根据其要求,所有参与者应在该资金池中投入不少于15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通过共同投资,这个“资金池”可以在某个参与者流动性短缺时,为央行提供额外的人民币流动性支持。

就像大家一起出资,提前存了一笔人民币。有了这种“联合存款”,当成员突然需要人民币,而自己央行的人民币不足时,那么就可以直接从这种“存款”中提取人民币。有了这笔存款,需要人民币的一方就不会面临即使市场流动性不足也没有人民币可买的局面。

央行网站截图

人民币流动性短缺是怎么产生的?

比如一个国家和中国之间有很多进出口贸易,很多贸易都是用人民币结算的。由于国内人民币资产投资渠道相对缺乏等因素,A国企业在完成国际贸易后,会将人民币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美元)或本国货币。他们换人民币的时候,未来可能会有新的人民币需求,所以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兑换。此时,如果市场上兑换人民币的实体很多,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就会供不应求,人民币的流动性就会不足。

夏涛表示,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自此,人民币正式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但同时也意味着,在人民币的使用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流动性不足的紧迫问题。为了应对这个突发事件,我们需要动用这个储备资金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

参与这一储备池的主体越多,越有利于应对人民币流动性短缺和分担金融风险。每家出150亿,包括人民银行,现在六家900亿。每个人都把钱存入国际清算银行,以便在必要时,参与者可以使用他们存入的部分——甚至“更多地使用”。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所有认购人同时面临人民币流动性短缺的情况。比如印尼央行缺人民币,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期可能缺人民币。假设印尼此时需要250亿元人民币,现在不仅可以提取自己认购的150亿元人民币,还可以通过国际清算银行提供的抵押贷款流动性窗口提取这个资金池中其他参与者存放的人民币。

使用后,印尼会将之前抽回的人民币返还到这个资金池中——既有自己认购的部分,也有其他国家认购的部分——并赎回其抵押品。也就是说,当需要人民币的流动性时,参与者可以利用人民币来满足需求。正常情况下会存150亿,最多可以提取300亿。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流动性安排规定“各方实收资本不得低于15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因为需要提取人民币,参与者提前存入了人民币,但为什么机制允许大家使用“等值美元”缴纳备付金?

夏涛认为,目前,美元仍是国际市场上最强劲、最关键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清算银行,各国央行,作为一个整体,愿意接受美元,提供人民币。在这个替代过程中,美元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在夏光焘看来,支付资金时可以使用美元也是一个重要信号: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上仍然持合作态度。人民币流动性安排无意取代(也不可能取代)美元在金融安全网中的重要性。我们的初衷是满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合理需求,应对人民币潜在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人民币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国际投融资、跨境贸易受阻等问题。

在夏光焘看来,这种流动性安排对人民币来说可能是“新鲜”的。然而,对于特别提款权篮子中的其他货币和一些非传统的国际储备货币,国际清算银行帮助设计和实施了类似的流动性支持计划。人民币的流动性安排既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视,也体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人民币流动性的关注。

夏涛表示,探究这背后的驱动力,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当然是一个因素,但也是一个结果——这背后是2009年以来,人民币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在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的比重在上升;中国对外投资时,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比重也在上升。

这意味着在贸易、投资、储备等环节,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COFER中的占比再度上升,继续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从去年第三季度的2.66%上升到2.79%,位居全球第五。

夏涛表示,人民币占比一路增长2%以上,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数据表现。央行的数据还显示,去年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投资份额呈现稳定但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参与此次人民币流动性安排的几家央行来看,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智利都是中国的贸易伙伴,对人民币流动性有实际需求。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面临流动性不足。大家共同构建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就像一个保险工程,就像一个水库——谁在干旱,谁就可以根据协议得到优先支持。

IMF网站截图

截至2021年9月,中国已与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按国家(地区)数量计算,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的互换货币,规模为3.47万亿元。夏涛说,这一数据是国际金融环境的结果,它本身是中性的。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多边机制的缺失,导致一对一的货币互换不断累积。如今,多边参与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将更有利于分散风险。

夏涛表示,人民币流动性安排这一多边机制安排将有助于中国及其经济伙伴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虽然目前除智利外,参与这一体系的多为东南亚国家。但相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扩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这一制度安排中来。

“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有利于金融市场和汇率的稳定。尤其是面对金融市场的波动,人民币流动性安排的参与者可以有足够的子弹和工具来应对这些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403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