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辣条不好吃了

卫龙辣条不好吃了,第1张

卫龙辣条不香了?

斑马消费陈晓晶

在一年内三次冲击证券交易所后,卫龙仍然不想放弃成为辣条第一股。

虽然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但与资本联姻后,企业增收增利的局面越来越难改善。

利润微薄

在卫龙最新更新的第三版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去年的整体经营状况。与前几年相比,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弱。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6.50%,实现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0.98%,远低于2020年24.47%的增速。公司去年净利润率为17.2%,2019 -2020年分别为19.4%和19.9%。

被称为国产辣条一哥的卫龙为什么会进入增收不盈的窘境?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原材料、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上涨影响了整体盈利能力。

卫龙产品的一些重要原料主要包括大豆油、面粉和海带。根据Jost Sullivan的报告,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豆油的平均价格从5.9元/公斤上升到9.6元/公斤,海带价格指数从75.8上升到99.8,只有面粉的平均批发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自今年年初以来,卫龙也面临着成本压力。仅以大豆油为例。6月中旬,国内豆油均价达到12.68元/公斤,涨幅达130%。甚至金龙鱼(300999。粮油巨头SZ)已经两次调整食用油产品价格,正在考虑第三次调价。

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配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也是影响公司利润的原因之一。

去年公司发行销售费用5.21亿元,同比增长40.3%,比2020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为3.59亿元,同比增长78.6%。

公司神奇的营销让费用增加。在发行和销售费用中,促销和广告费用增加很大。去年花费7900万,同比上涨68.09%。

该公司还试图通过提价来平抑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调味面制品销售均价从2018年的13.9元/公斤增长到2021年的15.1元/公斤,同期豆制品从22.4元/公斤增长到30.2元/公斤。

但这并没有提高公司主营收入即调味面制品的毛利率。反而从2019年的37.2%下降到2021年的35.9%。

今年5月,该公司决定再次提高主要产品的价格,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存在辣条不是刚需,短时间内频繁涨价的风险,或者卫龙会流失一部分用户。

事实上,麻辣食品产品在公司收入结构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麻辣食品产品收入分别为24.75亿元、26.9亿元和29.18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1%、65.3%和60.8%。

匆忙上市

过去一年,卫龙进军资本市场的雄心并未消散。

2021年5月,公司首次披露招股书,11月更新,直到前几天。对于刘卫平和刘福平两兄弟来说,企业上市不仅是他们在异乡创业20年的实力证明,更是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和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

为了建厂等业务需要,公司急需资金。2019年至2021年,贷款规模从1.38亿元增长至4.6亿元。到今年4月底,贷款已达9.13亿元。

这些借款渠道单一,多为银行担保贷款。虽然这些贷款的加权平均实际利率在3-4%之间,但有3.96亿元(截至去年底)必须在一年内偿还。2021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4亿元。

公司给经销商的账期越来越长。虽然公司一般要求经销商提前付款,然后发货,但给予最长90天的账期。这些贸易应收款逐年增加,2019年至2021年分别达到1860万元、4070万元和5610万元。同期公司存货周转率放缓,从60天上升到70天,存货规模从4亿元上升到6.04亿元。

线下经销商渠道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至2021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2.6%、90.7%和88.5%。

2019年以来,公司大幅调整线下经销商,导致经销商数量锐减。2020年,是发行集团最无情的一年。当年裁掉642家经销商,经销商数量下降到1950家,去年年底进一步下降到1924家。

公司三次冲刺上市,有产能扩张的野心。截至去年,公司设计年产能共计34.67万吨,产能实际利用率为70.7%。公司四个工厂产能利用率未饱和,其中。漯河蔚来工厂产能利用率仅为59.8%。

招股书中,公司仍提出通过上市战略性扩大产能,计划分别新增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年产能9万吨、7.2万吨、1.47万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378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5
下一篇 2022-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