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允许吃”和“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三方面差距大

从小被“允许吃”和“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三方面差距大,第1张

从小被“允许吃”和“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三方面差距

文|马静

马静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孩子吃零食的文章,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买太多零食。

一位网友在评论区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小时候从来不敢看别的孩子吃东西喝东西,因为他妈妈说这些东西有防腐剂,有害健康。这个有糖精,那个有色素。

然后告诉孩子,我们家穷,要攒钱供你上大学!

因为他小时候从来没吃过这些零食,高考后,他大着肚子吃了两个月的辣条,直到嘴巴起水泡,嘴巴烂了,鼻子连续出血。

后来上了大学,正式工作可以自己决定吃什么了,看到那些垃圾食品就动不了脚了!

他小的时候,妈妈告诉他家里穷,没钱,要攒钱上大学,不给零食吃。结果他买房子装修,父母给了他100万,让他崩溃了。

所以他决定等到有了孩子。只要孩子想要,只要他有,就给他。

所以他们的垃圾零食都是一盒一盒买的,各种糖果、薯条、饼干都只是给孩子吃的。

结果,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吃太多。他们不吃几根薯条,一个汉堡两口就放下了。一根棒棒糖一天都吃不完,孩子连别人给孩子的都不看一眼!

这位网友最后的结论是他认为只有我爸妈给的糖才够甜,等我长大了别人给的糖就不甜了!

这位网友是因为从小父母就禁止他吃零食,导致了他童年的代偿行为。

孩子小的时候允许吃零食,禁止吃零食。等他们长大了,三个方面会有很大差距

第一个方面:儿童期代偿行为

别的孩子小的时候有的,不让孩子有的,会让孩子想念,长大了有能力就会买。

比如从小不准吃零食,孩子长大后会疯狂吃零食,就像上面那个网友一样。

有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给他们买玩具。长大后,孩子自己也会买各种以前想买但家里买不到的玩具。

小时候是穿着别人的衣服长大的。长大后,我变得富有,每个月都花很多钱买衣服。

家长不要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不是说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但也要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二个方面:不配的感觉

比如我明明很有钱,却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因为觉得自己不配。

孩子小的时候,别的孩子可以吃零食,被父母严格限制吃零食,会让孩子觉得“我不配吃零食,我不配吃好东西”,

一个有“不配感”的孩子,内心总是非常自卑和懦弱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幸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

第三方面:和父母感情不好

小时候所有的伤和痛都是父母造成的。这样的孩子很难感受到父母的亲近。

就像上面那位网友说的,小时候我妈说我穷,买不起零食给他吃。长大后给了他100万装修房子,他反而更加怨恨父母,因为他明明有钱却不给自己零食。

对于孩子吃零食,不应该严格禁止,但是要适可而止

★给孩子选择更健康的零食

比如给孩子喝纯牛奶,酸奶代替酸奶饮料,给孩子选择少糖、少脂肪、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零食

比如海苔、奶酪、猪肉干、牛肉干、全麦面包,这些都是健康的零食,孩子可以选择。

★允许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吃零食

比如带孩子参加聚会,父母一般会买各种零食。里面有很多垃圾零食,各种饮料,饼干,糖果。这个时候孩子在吃饭,家长不要严格限制孩子。毕竟偶尔吃点也无妨。

尤其是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让他们变得不合群。

★控制吃零食的时间

比如饭后可以吃零食,睡前不要吃零食,以免对牙齿和身体造成太大伤害。

零食不是用来吃的,而是要吃的合适。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2304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8
下一篇 2022-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