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的《如何从胸肌劳损中快速恢复,以及胸肌劳损的原因》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想要拥有性感的胸肌,需要坚持锻炼。但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强度过大、动作不规范或其他原因而拉伤胸肌。【/br/】如何快速恢复胸肌劳损?
操作方法 1胸肌劳损的症状和表现
锻炼中胸肌拉伤,会出现胸部疼痛、肿胀、压痛或痉挛,触之发硬,受伤的肌肉做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的动作时,疼痛加重。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状硬块,引起明显疼痛,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限。
胸肌劳损严重,有撕裂样感觉,肿胀明显,皮下淤血严重,一端局部凹陷或异常隆起,可能是肌肉骨折。
2
胸肌劳损如何快速恢复?
第一步:停止运动。
锻炼中出现胸肌拉伤现象之后,要马上停止继续训练,避免再使用胸肌用力,以免加重拉伤伤势。第二步:判断伤情
胸肌拉伤后,要进行伤势的检查判断,确认一下严重程度,如果疼痛感不是很强,只是轻度拉伤,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处理。但如果劳损后出现剧烈疼痛和撕裂感、局部肿胀变形、肌腱断裂、肋骨骨折等严重损伤,应及时就医。
第三步:冷敷
第四步:压力绷带。
胸肌出现拉伤后应当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更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包扎时注意,最好选择有弹力的绷带,均匀包扎受伤部位。包扎后,要经常检查局部的血液循环。如果有刺痛感、麻木感或皮肤发青,说明包扎过紧。适当放松后,再穿上它。
第五步:热敷
做法:用微波炉加热毛巾,敷在肌肉劳损处10分钟,每天数次。
第七步:按摩
方法:按摩应以推揉为主,或利用滚球放松和拉伸肌肉。
第八步:贴膏药。
第九步:休息
在胸肌拉伤且进行适当处理后,休息是最好的恢复方法,要避免进行大重量的活动,不可再进行训练,一直到恢复到80%左右的时候可以在热身以后进行适当的拉伸和小重量的小次数的进行训练。第十步:拉伸
想要胸肌拉伸快速恢复可以通过浅拉伸的方法进行,适量的做一些伸展能够保持肌肉的柔韧和防止痉挛,开始每日两到三次和15ndash;保持20秒钟拉长,深呼吸。方法:担架员双脚站立,保持一只手臂的前臂放在固定物上,然后慢慢将重心向前压,拉伸胸大肌,保持这个动作15秒,然后换另一侧。
注意:拉伸,即使是最温和的,也应该在休息差不多恢复后进行。拉伸要求短时间小而慢,切不可过度,以免对肌肉造成更大的不适。
拉伸时,一定要注意受伤部位是否疼痛。如果很痛,就停止拉伸,继续调理。
第十一步:饮食调理
3 胸肌劳损需要多长时间恢复?
根据拉伤情况而定。胸部劳损需要多长时间恢复取决于劳损的程度、治疗措施以及康复和休息的情况。如果拉伤不严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恢复时间一般不会太长,需要1-2个月才能恢复,而严重拉伤恢复时间会更长,比如肋骨骨折、肌肉撕裂,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4
胸肌劳损的原因
没有完全预热。
在胸肌锻炼之前,准备活动不当,胸肌部位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运动所需状态,会在训练中无法承受负荷而出现拉伤。运动强度太大
本身锻炼水平不够,肌肉弹性和力量较差,再加上胸肌锻炼强度过大,从而使得胸肌过度疲劳或过度负荷,导致肌肉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协调性降低,动作过猛,肌肉猛烈收缩超出了肌肉负担能力,或被动的过度拉长,超出了其伸展性,从而导致拉伤。运动是不对的。
在锻炼过程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发力姿势不正确,身体动作不协调,在用力过猛的情况下,超过了正常肌肉活动的范围,进而导致胸肌出血拉伤,常见练胸的卧推动作就容易出现动作发力不对拉伤。环境因素
很多时候出现胸肌拉伤还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系,如气温过低,空气湿度过高,运动场地过硬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胸肌拉伤。5 如何预防胸肌劳损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与其等胸肌出现拉伤,疼痛难忍且影响健身效果,不如提前做好预防工作。1、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
不管再想练胸肌,也要考虑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能、体质生理,心理状态、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
不冒然选择自已不熟悉的锻炼或难度系数极高的锻炼。
2、锻炼前做好热身。
锻炼胸肌前进行一些动态拉伸和慢跑之类的活动,虽然不能保证不会拉伤,但是热身对心理状态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降低运动伤害也有帮助。
3、锻炼结束后不要忘记整理活动。
在锻炼结束后可以做一些整理活动,其中伸展动作是很好的选择,伸展练习可增加肌肉的柔韧性,良好的柔韧性第一可增加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第二对动作的随意支配能力更加精确;第三加速疲劳消除,有效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预防肌肉僵硬及肌肉劳损。
4、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
这点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之所以出现胸肌拉伤,就是因为动作姿势不对所致,因此在进行一项锻炼之前,一定要掌握相关的动作技巧,保证锻炼中的动作质量。
5、循序渐进增加锻炼量。
胸肌锻炼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好锻炼量,也不要突然一下子进行大强度锻炼,而是要循序渐进的慢慢增加。
6、配合合理饮食。
饮食也是可能影响运动受伤的可能性的,健康的饮食才有有健康的身体。
在日常饮食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均衡,多摄入水果蔬菜,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