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是哪里人

秦良玉是哪里人,第1张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译文如下: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

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

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皇帝为他颁发褒奖的诏书,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她,赏赐她彩币羊酒,并写了四首诗来表彰她的功绩。当时恰逢四城收复,皇上就让秦良玉回川。

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就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夺下罗汝才军中大旗,活捉了他的副首领。至此贼军的势力逐渐衰微。

在这时,督师杨嗣昌把贼军都赶进四川。四川巡抚邵捷春率令二万弱军驻守重庆,所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和张令的两支军队。当时绵州知州陆逊之被罢官在家,邵捷春让他巡察各军营,他看到秦良玉军队严整,心中赞叹。良玉为陆逊之设宴,对他说:“邵公不懂用兵。我一向受国家恩典,按道义应该为国而死,只是遗憾要跟邵公一起死了。”

陆逊之询问缘故,秦良玉说:“邵公把我军调至近旁,距离他所驻的重庆只有三四十里,却派张令驻守在黄泥洼,太不占地利。贼军占据山顶,俯视我军营。如果贼军铁骑自上而下进击,张令必败。张令失败就会波及到我,我再败了,还能解救重庆的危急吗?况且杨督师是在嫁祸四川,不论笨人还是智者都是知道的。邵公不在这时候抢占山高险要之处,让贼军不敢靠近我们,却被动地设置防务,这是自取失败的策略啊。”

陆逊之非常赞同。不久,邵捷春将驻地转移到大昌,监军万元吉也进驻巫山,两地互相声援。

这一年十月,张献忠接连打败官军,秦良玉会同张令紧急迎击,挫败了张军的锐气。不幸张令被贼军杀死,秦良玉赶赴救助没有成功,辗转战斗又被打败,所率三万人几乎覆灭。

秦良玉于是单枪匹马去见邵捷春,请求说:“局势危急了,把我的士兵全征调起来,可以得到二万人。我自己出一半的军饷,另一半请官府提供,这样的话还能够对付贼军。”邵捷春看到杨嗣昌与自己不合,官仓中又没有现粮,谢绝了秦良玉的计策没有采纳。秦良玉只能叹息而回。

张献忠完全占有了楚地,将要再进四川。秦良玉绘制了全四川的地理形势图,呈给巡抚陈士奇,请求增兵把守十三座关隘,陈士奇没有采纳。她又把地图呈给巡按刘之勃,刘之勃赞同她,但没有军队可以调拨。崇祯十七年春天,张献忠长途进军攻打夔州。秦良玉赶往救援,寡不敌众,军队溃败。

等到整个四川都被攻占,秦良玉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我凭着一个弱女子的身份,承受国家恩典二十多年,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怎敢在晚年事奉逆贼呢!”她把部下全都召集起来,规定说:“有谁敢降顺贼人,满门抄斩,绝不宽恕!”于是分派士兵把守四边。贼军招抚所有的土司,唯独没有敢到石砫去的。后来张献忠死去,秦良玉最后寿终正寝。

赞评说:秦良玉只是一个乡村女人,却能够率领士兵,自带军粮,辗转战斗,她纾解国难、奔赴道义的精神值得赞扬。那些手握军权的将军大人们,却临阵观望,畏缩不前,跟秦良玉相比,能不感到羞愧吗!

作品出处及相关人物简介

作品:

本文出自《明史· 秦良玉传》,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

作品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作品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这反映出编者对史料的考订、史料的运用、对史事的贯通、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明朝末年女将、民族英雄。丈夫马千乘被害后,秦良玉代领夫职,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01

我国自古以来的巾帼英雄中,花木兰、佘太君、穆桂英、梁红玉、秦良玉都算鼎鼎有名的。而唯一不同的是,秦良玉是西南人,是土家族的土司夫人,是战功卓著并在乱世得以善终的人。秦良玉的勇敢、谋略、治世才能,都堪称千古一绝。

秦良玉1574年出生在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是明末清初著名女将,四川总兵,一品诰命夫人。女人能达到着这样的高度,在全国也极其罕见!

据说秦良玉文韬武略,无一不具。她擅长骑射,同时文才也非常棒,而且还是少数民族人,这确实让人匪夷所思。更令人称奇的是,说她风度闲雅,颜值极高。由此可见,她的出生与成长环境一定非常优渥。关于这一点,史书似乎没有太多记载。

02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这年秦良玉25岁。杨应龙在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叛乱,秦良玉丈夫马千乘率领三千人随李化龙前往征讨。这是秦良玉第一次领兵打仗,她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今贵州凤冈县南)。

1600年的一天,杨应龙军探得李化龙大军在军营大摆筵席,当即发动偷袭。秦良玉与丈夫临危不乱,当即率部将杨应龙偷袭部队击败。

如果是一般人,击溃敌人就算了,但秦良玉夫妇却而乘胜追击,接连攻破敌人七个营寨。

这是秦良玉所经历的第一仗,是怎样的一个大获全胜啊!

随后,秦良玉夫妇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秦良玉夫妇本次战役战功第一,但她却并没有自报战功。这似乎为以后秦良玉卓越的的一生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03

所有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秦良玉也不例外。

1613年,秦良玉丈夫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监狱。这一年,秦良玉39岁,正是民族英雄岳飞遇害的同等年龄。我们暂时不知道邱乘云为什么要陷害马千乘,也不知道秦良玉得知丈夫遇害后的心情。总之,她既没有寻死觅活,也没有为报一己私仇铤而走险。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忠心报国。

朝廷以“子幼妻袭”,让秦良玉代领了马千乘的职位。从此,她成为了顶天立地的“孤胆英雄”。

秦良玉与她的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感情极好,从小就一起在父亲的教导下“同习骑射,究心韬略”。

1619年,后金军队在萨尔浒大败明军,驻守在辽东的明朝官兵,龟缩不出,不敢应战。朝廷急调永顺、保靖、石柱、酉阳等土司兵赴辽救援。

1620年11月,秦良玉奉调北上,率领“白杆兵”奔走数千里赶赴辽东支援。

面对声势浩大的敌军,秦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前往沈阳驰援。由于沈阳提前失守,导致“白杆兵”刚刚渡过浑河就遭遇后金军队的伏击。虽然明知寡不敌众,秦邦屏、秦民屏并未退缩,而是带领士兵浴血奋战,杀敌数千人。

这场战事异常惨烈,秦良玉的两位兄长秦邦屏、秦邦翰战死沙场,只有秦民屏突围而出。

由于战功卓著,牺牲惨烈,明熹宗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封秦良玉儿子马祥麟为指挥使。

秦良玉上书秦邦屏的死状,请求从优抚恤。兵部尚书张鹤鸣也进言,说浑河血战斩获敌人首级数千,实际上是石柱、酉阳两地土司的功劳,建议朱由校厚待秦良玉家人。朱由校于是下令封秦邦屏都督佥事,子孙世袭,并且与陈策等人一同立祠祭祀;封秦民屏官为进都司佥书。

04

这年九月,恰逢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宣抚使奢崇明在重庆造反。奢崇明素来敬畏秦良玉,遣使带着金银、丝绸,前来希望与秦良玉结盟。

秦良玉的忠勇在此刻再次展露无遗。她勃然大怒,将来使斩杀,立即发兵逆流西上平叛。她率部渡过重庆城,乘敌不备,直达重庆南坪关,断了叛贼后路。

秦良玉设伏兵袭击两河,将敌人的船只烧毁。而后,秦良玉又分兵守忠州,派快马带檄文至夔州,要求当地驻军赶紧防守瞿塘峡上下游地段,击退入侵的叛兵。

战事结束后,秦良玉上表秦民屏的战功,朝廷升秦民屏为参将,秦翼明、秦拱明为守备。至此,满门忠烈均受到表彰。

1622年,奢崇明包围成都,四川巡抚朱燮元传令秦良玉前去征讨。当时各地的土司都贪图贼寇的贿赂,按兵不动,只有秦良玉击鼓西征。秦良玉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将奢崇明击败,解了成都之围。

奢崇明败走后,秦良玉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重庆。

朝廷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并加封为夫人;授马祥麟为宣慰使,秦民屏为副总兵,秦翼明、秦拱明为参将。授官后,秦良玉又收复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叛军重要据点。

奢崇明兵败自杀,秦良玉彻底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乱。

1623年,秦良玉上书说:“我带着秦翼明、秦拱明裹粮出战,先后取得了像红崖墩三战那样的胜利。可是那些离间我们君臣的大将们,他们没见过贼兵的面,却在那里整天挥着胳膊吹嘘,等到和贼兵对垒时,就闻风而逃。那些自己被贼兵打败了的人就担心别人战胜贼兵;自己被贼兵吓住了的人就怕别人胆子比贼兵大。像总兵李维新,他在渡河一战中失败回营,反而拒我于门外,不容我进城相见。以一个六尺身躯的大男子忌妒一个巾帼妇人,他如果夜静时想一想就应当羞死!”

皇帝朱由校于是下诏文武大臣,必须以礼相待秦良玉,不得有任何猜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秦良玉确实智勇双全。

1624年,秦民屏随巡抚王三善率军在陆广作战失利,王三善率先逃走。秦民屏在大方大破敌兵,屡战屡胜。退兵时,遭到敌兵袭击,奋战而死。秦民屏两个儿子秦佐明、秦祚明突围而出,也身受重伤。秦良玉上书请求抚恤,朝廷于是追赠秦民屏为都督同知,并立祠祭祀;两个儿子都封参将,秦翼明、秦拱明则官至副总兵。

05

崇祯三年(公元1630),清军大举进攻大明,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皇太极退兵后,秦良玉率兵回乡,而秦翼明就在京畿附近驻扎守卫。

1634年,起义军打下河南,朝廷任命秦翼明为总兵,让他率领军队前去讨伐。第二年,总兵邓王己死后,因为他的部下都是四川人,朝廷就下令秦翼明率领他们。秦翼明率部在青崖河、吴家堰、袁家坪连连打败义军,扼住了义军通往郧西的道路。但由于秦翼明胆小慌张,部下将领连连失败,他却不敢如实向上汇报情况,因此被免去都督军衔,贬官二级。后来他跟从卢象升在谷城追逐敌兵,并在清石铺、界山、三道河、花园沟连连破敌,捉住黑煞神、飞山虎两位敌军将领。

敌兵出没在郧阳、襄阳一带,巡抚郧阳的苗胙土派遣使者去招降敌人,秦翼明也赞成此事。结果不想上当受骗,敌兵诈降,导致官军受损。秦翼明、苗胙土都受到了弹劾。

后来敌兵进犯襄阳,秦翼明连获战果,屯兵庙滩,扼守汉江浅滩。但是敌兵罗汝才、刘国能却从深水处渡了过去,在蕲春、黄冈一带大肆骚扰。崇祯皇帝于是罢了苗胙土的官,并严厉批评了秦翼明。不久秦翼明又被弹劾,解除了官职。

1634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而后张献忠接受朝廷招安。

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次造反,罗汝才率兵攻打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罗汝才不战而走,秦良玉追至马家寨,大破罗汝才,斩首六百级;秦良玉率军追击,先后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大破敌兵,将其首领东山虎斩杀,活捉副塌天,惠登相、王光恩,并夺取了罗汝才的帅旗,导致罗汝才军逐渐走向衰落。

同年,杨嗣昌自请为督师入川剿“贼”。杨嗣昌主张驱“贼”入川的战略,调离四川精锐入楚。四川巡抚邵捷春领二万老弱残兵守重庆,所倚重的将领只有张令和秦良玉。邵捷春不争山夺险,消极防守,让秦良玉在重庆附近三四十里处设防,派遣张令守黄泥洼。秦良玉深刻指出这种布防的弊端,耻与邵捷春一同战死。

十月张献忠先后在观音岩、三黄岭大破官军,随后从上马渡过长江进军,秦良玉与张令急率军于竹箘坪阻击,挫败张献忠前锋。不久张令战死,秦良玉前去援救没有成功,辗转作战又失败了,部下的三万人几乎全部战死。秦良玉于是单独求见邵捷春,建议调用自己二万溪峒的士兵用来击破“贼”军,自己愿出一半粮饷,其余一半需要官府支持。但邵捷春与杨嗣昌不合,且仓库中没有现成的粮食,拒绝了。

秦良玉只好叹息而归。

06

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处死楚王朱华奎,率兵再次进击四川。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势给巡抚陈士奇,建议派兵守十三个关隘,但陈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刘之勃,刘之勃同意秦良玉的计策,但却无兵可派。

1644年,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击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但寡不敌众,被击溃。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

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张献忠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不敢来石砫招降她。

1646年,清朝已经立国。远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同时近在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她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

永历二年,明朝宗室朱荣藩称监国于忠州,派使者征粮于秦良玉。秦良玉已经心灰意冷,只能自保,于是拒绝。朱荣藩遣军攻之,秦良玉求救于李占春,朱荣藩这才退走。

1648年7月10日,秦良玉寿终而死,享年75岁。纵观秦良玉的一生,几乎都处于战乱中,堪称国之柱石。哪怕到了最后,无论是张献忠建国大西,还是清朝顺治立国,她都能既忠贞于前朝,又能立于不倒,保障忠州、石柱不受战火涂炭,确实堪称一代传奇!

    在中国历史传说中,我们拥有很多优秀的女将军,如穆桂英、花木兰等等,但是这些在市井评书中让人耳熟能详的女将军,在真正历史上并不存在,仅仅是民间传说、戏曲、评书中为了迎合百姓大众的口味。真正中国历史中明确记载的巾帼英雄我们中国不多,但是的的确确有,那就是明朝末年的秦良玉,唯一一位正史中登录的巾帼英雄(秦良玉是在明史中有独立的传记,不是史书上随便一笔带过的人物),并且是唯一去世后谥号为:“忠贞”的女英雄。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今重庆忠县),她的父亲秦葵是明朝的贡生出身,秦良玉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的熏陶,同时也深受儒家忠臣烈士大义。秦葵本人没有当时的重男轻女的作风,对儿女一视同仁,秦良玉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学习典籍和骑射(明朝的贡生不但要学习各种儒家典籍,还要学习骑射功课)。秦良玉天生喜欢军事方面的技能,其父亲感慨:可惜你是女孩子,不然以后肯定能封侯夺冠“。秦良玉则慷慨激昂说:”倘使女儿得掌兵权,应不输于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其一生战绩彪炳,山西娘子关就是当年平阳公主驻兵的关隘)和冼夫人(隋明岭南的少数民族首领,一生致力于民族统一)”。

    长大后,秦良玉嫁给石砫土司司马千乘为妻。明末天下大乱,国内有流民做乱,外有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在此背景下,秦良玉的丈夫战死后,秦良玉进袭土司,执掌兵权,开始为明朝征战天下。

    明史中有非常明确的记载,秦良玉善骑射,勇猛异常,智谋高超,善于用兵。曾排遣自己的弟弟救援沈阳抗击后金,因功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授总兵官,赐“忠义可嘉”匾额。明朝崇祯年间,后金围困京师,秦良玉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座城池,崇祯皇帝封秦良玉一品夫人,镇东将军。之后秦良玉击退张献忠的进攻,并坚持抗清。秦良玉亲手训练的白杆兵当年是天下闻名的精兵,与天雄军、关宁军并称天下三大雄兵。

    秦良玉死后,明朝给与她的谥号是:“忠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不愧是一代女中豪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6167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