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分别有哪些皇帝?

五代十国分别有哪些皇帝?,第1张

成汉

成始祖

(成太宗追崇) 景帝 李特

成太宗 武帝 李雄 302年—334年

哀帝 李班 334年

幽公(废为巩都县公) 李期

334年—33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献帝

(汉中宗追崇) 李骧

汉中宗 昭文皇帝 李寿 338年—343年

李势(封归义侯) 343年—347年

汉赵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汉高祖

(汉高宗) 光文皇帝 刘渊 304年—310年

戾太子 刘和 310年

汉烈宗 昭武皇帝 刘聪 310年—318年

隐皇帝 刘粲 318年

靳准 318年—319年

前赵

景皇帝 刘亮

献皇帝 刘广

懿帝 刘防

宣成皇帝 刘绿

末帝 刘曜 319年—328年

刘熙 328年—329年

后赵

宣帝 石邪

后赵世宗 元帝 石周曷朱

后赵高祖 明帝 石勒 319年—333年

石弘

(被废为海阳王) 333年—334年

后赵太宗 孝帝 石寇觅

后赵太祖 武帝 石虎 334年—349年

石世

349年

石遵

(本为彭城王) 349年

石鉴

(本为义阳王) 349年—350年

石祗

(本为新兴王) 350年—351年

[编辑]

[1]

姓名 在位时间

石鉴 350年

1^ 350年石鉴在位时,后赵国号一度被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石闵改为卫。

[编辑]

前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王

武穆王 张轨 301年—314年

前凉高祖 明王

成烈王

昭王 张寔 314年—320年

前凉太宗 成王 张茂 320年—324年

前凉世祖 文王(忠成公) 张骏 324年—346年

桓王(敬烈公) 张重华 346年—353年

哀公 张耀灵 353年—354年

威王 张祚 354年—355年

敬悼公

冲王 张玄靓 355年—363年

前凉后主 悼公 张天锡 363年—376年

[编辑]

后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昭王 吕婆楼

后凉太祖 懿武皇帝 吕光 386年—399年

隐王 吕绍 399年

灵帝 吕纂 399年—401年

文帝

(建康公追崇) 吕宝

吕隆(封建康公) 401年—403年

[编辑]

西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王 李弇

简王 李昶

西凉太祖 武昭王 李暠 400年—417年

李歆 417年—420年

李恂 420年—421年

[编辑]

南凉

[编辑]

河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秃发匹孤 210年—231年

秃发寿阗 231年—252年

秃发树机能 252年—271年

秃发务丸 271年—308年

秃发推斤 308年—340年

秃发思复鞬 340年—397年

[编辑]

南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凉烈祖 武王 秃发乌孤 397年—399年

康王 秃发利鹿孤 399年—402年

景王 秃发傉檀 402年—414年

[编辑]

北凉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段业(建康公) 397年—401年

武宣王 沮渠蒙逊 401年—433年

哀王 沮渠牧犍 433年—439年

沮渠无讳[2] 439年—444年

沮渠安周[3] 444年—460年

2^ 、3^ 一般以沮渠牧犍出降为北凉灭亡以及北朝之开始,沮渠无讳及沮渠安周只被视为流亡政权,其政权被称作高昌北凉、北凉高昌、沮渠高昌或前高昌。

[编辑]

前燕

[编辑]

慕容部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焉(莫护跋) 238年—245年

慕容木延 245年—271年

慕容涉归 271年—283年

慕容耐 283年—285年

慕容廆 285年—307年

[编辑]

前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燕高祖 武宣皇帝

(追尊,在位时称辽东公) 慕容廆 307年—333年

前燕太祖 文明皇帝 慕容皝 333年—348年

前燕烈祖 景昭皇帝 慕容儁 348年—360年

幽皇帝 慕容暐(纬) 360年—370年

[编辑]

后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燕世祖 成武皇帝 慕容垂 384年—396年

慕容详

(本为开封公) 397年—320年

慕容麟

(本为赵王) 397年

兰汗

(本为昌黎王) 398年

后燕烈祖(后燕烈宗) 惠愍皇帝 慕容宝 396年—398年

后燕中宗 昭武皇帝 慕容盛 398年—401年

昭文皇帝 慕容熙 401年—407年

惠懿皇帝 慕容云(高云) 407年—409年

[编辑]

西燕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泓

(本为济北王) 384年

威帝 慕容冲 384年—386年

段随 386年

慕容顗

(又作慕容凯) 386年

慕容瑶

(又作慕容望) 386年

慕容忠 386年

慕容永

(本为河东王) 386年—394年

[编辑]

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懿皇帝 高云(慕容云) 407年—409年

元帝 冯和

宣帝 冯安

北燕太祖 文成皇帝 冯跋 409年—430年

昭成皇帝 冯弘 430年—436年

[编辑]

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燕世祖(南燕世宗) 献武皇帝 慕容德 398年—405年

穆帝

(慕容超追崇) 慕容纳

慕容超 405年—410年

[编辑]

胡夏

[编辑]

铁弗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刘去卑 260年—272年

元皇帝 刘诰升爰(刘诰汁爰)(刘训兜) 272年—309年

景皇帝 刘乌路孤(刘虎)(刘武) 309年—341年

宣皇帝 刘务桓(刘豹子) 341年—356年

刘阏陋头 356年—358年

刘悉勿祈 358年—359年

夏太祖 桓皇帝 刘卫辰 359年—391年

[编辑]

胡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夏世祖 武烈皇帝 赫连勃勃 407年—425年

赫连昌 425年—428年

赫连定 428年—431年

[编辑]

前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武皇帝

(前秦高祖追崇) 苻洪

前秦高祖

(初諡世宗) 明帝 苻健 350年—355年

厉王(降封为王) 苻生

355年—357年

文桓皇帝

(前秦世祖追崇) 苻雄

前秦世祖 宣昭皇帝 苻坚 357年—385年

苻宏 未即位

哀平皇帝 苻丕 385年—386年

前秦太宗 高帝 苻登 386年—394年

苻崇 394年

[编辑]

后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秦始祖 景元皇帝 姚弋仲

魏武王 姚襄

后秦太祖 武昭皇帝 姚苌 384年—393年

后秦高祖 文桓皇帝 姚兴 393年—416年

姚泓 416年—417年

[编辑]

西秦

[编辑]

陇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乞伏佑邻 265年—?年

乞伏结权

乞伏利那

乞伏祁埿

乞伏述延

乞伏傉大寒

乞伏司繁 ?年—385年

[编辑]

西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西秦烈祖 宣烈王 乞伏国仁 385年—388年

西秦高祖 武元王 乞伏乾归 388年—400年

409年—412年

西秦太祖 文昭王 乞伏炽磐 412年—428年

乞伏暮末 428年—431年

[编辑]

冉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元皇帝 冉隆

冉魏烈祖 高皇帝 冉瞻

武悼天王

平帝 冉闵 350年—352年

冉智 352年

[编辑]

北晋

姓名 在位时间

司马顺宰 414年

[编辑]

代国

庙号[4]。 諡号[5] 姓名 年号 领导年代

成皇帝 拓跋毛 前207年-前204年

节皇帝 拓跋贷 前204年-前175年

庄皇帝 拓跋观 前175年-前130年

明皇帝 拓跋楼 前130年-前81年

安皇帝 拓跋越 前81年-前41年

宣皇帝 拓跋推寅 前41年-13年

景皇帝 拓跋利 13年-55年

元皇帝 拓跋俟 55年-105年

和皇帝 拓跋肆 105年-114年

定皇帝 拓跋机 114年-159年

僖皇帝 拓跋盖 159年-180年

威皇帝 拓跋侩 180年-209年

献皇帝 拓跋邻 209年-213年

圣武皇帝 拓跋诘汾 213年-218年

代始祖

(西魏文帝改为太祖) 神元皇帝 拓跋力微 219年-277年

文皇帝 拓跋沙漠汗 277年-?年

章皇帝 拓跋悉鹿 ?年-286年

平皇帝 拓跋绰 286年-293年

思皇帝 拓跋弗 293年

昭皇帝 拓跋禄官 294年-307年

桓皇帝 拓跋猗㐌 295年-305年

穆皇帝 拓跋猗卢 295年-316年

拓跋普根 316年

拓跋某某[6] 316年

代太祖 平文皇帝 拓跋郁律 316年-324年

惠皇帝 拓跋贺傉 324年-325年

炀皇帝 拓跋纥那 325年-329年、335年-337年

烈皇帝 拓跋翳槐 329年-335年、337年-338年

代高祖 昭成皇帝 拓跋什翼犍 建国 338年-376年

4^ 所有庙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5^ 所有諡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6^ 缺名,遗腹子,出生后不久夭折。

[编辑]

西蜀

姓名 在位时间

谯纵 405年—413年

[编辑]

五代十国

[编辑]

五代

[编辑]

后梁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梁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后梁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后梁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后梁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后梁太祖 圣孝皇帝 朱温 907年—912年

朱友珪(本为郢王) 912年—913年

朱友贞 913年—923年

[编辑]

后唐

[编辑]

沙陀(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乙毗咄陆可汗

沙陀金山

辅国

骨咄支

朱邪尽忠

后唐懿祖 昭烈皇帝 朱邪执宜

后唐献祖 文景皇帝 李国昌(朱邪赤心)

后唐太祖 武帝 李克用

[编辑]

后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唐庄宗 闵孝皇帝 李存勗 923年—926年

后唐惠祖 孝恭皇帝 李聿

后唐毅祖 孝质皇帝 李教

后唐烈祖 孝靖皇帝 李琰

后唐德祖 孝成皇帝 李霓

后唐明宗 钦孝皇帝 李嗣源(李亶) 926年—933年

闵皇帝 李从厚 933年—934年

李从珂 934年—937年[7]

注释:

^ 李从珂於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自焚而死,合阳历937年1月11日,

[编辑]

后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晋靖祖 孝安皇帝 石璟

后晋肃祖 孝简皇帝 石彬

后晋睿祖 孝平皇帝 石昱

后晋献祖(宪祖) 孝元皇帝 石绍雍

后晋高祖 德孝皇帝 石敬瑭 936年—942年

出皇帝 石重贵 942年—946年

[编辑]

后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汉文祖 明元皇帝 刘湍

后汉德祖 恭僖皇帝 刘昂

后汉翼祖 昭宪皇帝 刘僎

后汉显祖 章圣皇帝 刘琠事

后汉高祖 肃孝皇帝 刘知远 947年—948年

隐皇帝 刘承佑 948年—950年

刘贇 未即位

[编辑]

后周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周信祖 睿和皇帝 郭璟

后周僖祖 明宪皇帝 郭谌

后周义祖 翼顺皇帝 郭蕴

后周庆祖 章肃皇帝 郭简

后周太祖 武孝皇帝 郭威 951年—954年

后周世宗 孝文皇帝 柴荣(郭荣) 954年—959年

恭皇帝 柴宗训(郭宗训) 959年—960年

[编辑]

十国

[编辑]

吴越

(904年-97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吴越太祖 武肃王 钱镠 904年—932年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932年—941年

吴越成宗 忠献王 钱弘佐 941年—947年

忠逊王 钱弘倧 947年—948年[8]

忠懿王 钱弘俶 948年—978年

注释:

^ 钱弘倧於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因政变被废,合阳历948年2月12日,其后钱弘俶始继位。

[编辑]

闽国及闽国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909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王潮[9] 893年[10]—898年[11]

闽太祖 忠懿王

昭武王[12]

昭武孝皇帝[13] 王审知 909年[14]—925年

王延翰 925年—927年[15]

闽太宗

闽惠宗[16] 惠帝

明孝皇帝 王延钧 927年—935年

闽康宗 大弘孝皇帝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闽景宗 大孝皇帝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朱文进 944年—945年[17]

恭懿王(封福王)[18] 王延政[19] 945年

[编辑]

(943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恭懿王(封福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编辑]

清源节度使

[20]

姓名 在位时间

留从效 949年[21]—962年

留绍鎡[22] 962年

张汉思[23] 962年—963年

陈洪进 963年—978年

注释:

^ 王潮只有在去世后为唐政府赠为司空,并未称王,也没有任何庙号及谥号,然而王潮才是闽国真正的奠基者。

^ 本年为王潮占领福州,割据福建之始。

^ 王潮於唐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初六去世,合阳历898年1月2日。

^ 王延翰继位时追谥。

^ 王延钧即皇帝位时追谥。

^ 898年即继王潮之位,但在909年始正式为后梁册封为闽王。

^ 王延翰於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初八被杀,合阳历927年1月14日,其后王延钧始继位。

^ 新五代史记载为谥惠帝,庙号太宗;资治通鉴记载为谥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 朱文进於闽国永隆六年(944年)闰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合阳历945年2月14日。

^ 降南唐后受封。

^ 王延政於945年恢复闽国国号。

^ 清源节度使於964年陈洪进在位时被改为平海节度使。

^ 留从效於949年被任为为清源节度使,但实际上自946年就割据泉、漳二州)

^ 留绍鎡只有被留从效遗命统领军务,实际上从未被任命为清源节度使。

^ 张汉思只有自称清源留后,并未被实任为清源节度使。

[编辑]

南平

[24] (924年-963年,创立者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信王[25] 高季兴 924年[26]—929年[27]

文献王 高从诲 929年—948年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高保勗[28] 960年—962年

高继冲[29] 962年—963年

注释:

^ 新五代史作南平;宋史、十国春秋作荆南;补九国志以高季兴后来被追封为楚王而称北楚。按高氏家族世袭荆南节度史,被封为南平王,称南平国应较合适。

^ 高季兴去世后为后唐追封为楚王,谥武信,因此应称其为楚武信王。

^ 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封为荆南节度使,之后逐渐割据一方;又关於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资治通鉴、十国春秋载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新五代史载为同光三年(925年)。

^ 高季兴於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合阳历929年1月28日,其后高从诲始继位。

^ 高保勗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 高继冲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编辑]

南楚及南楚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南楚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编辑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30]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

^ 马希广於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编辑]

武平节度使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编辑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编辑]

南吴

(904年-937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吴太祖 武皇帝 杨行密 902年—905年

南吴烈宗(烈祖) 景皇帝 杨渥 905年—908年

南吴高祖 宣皇帝 杨隆演(又名杨渭) 908年—920年

睿皇帝 杨溥 920年—937年

[编辑]

南唐

[编辑]

徐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齐太祖 忠武皇帝 徐温

徐知诰(李昪) 937年—939年[31]

[编辑]

南唐

(937年-97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唐定宗 孝静皇帝 李恪

南唐成宗 孝平皇帝 李超

南唐惠宗 孝安皇帝 李志

南唐庆宗 孝德皇帝 李荣

南唐义祖 武皇帝 徐温

南唐烈祖 孝高皇帝 李昪(徐知诰) 937年—943年

南唐元宗(中主) 宣孝皇帝 李璟 943年—961年

南唐后主 李煜 961年—975年

注释:

^ 资治通鉴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即以大唐为国号;而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则以徐知诰原以大齐为国号,是为徐齐,待939年改名李昪,才为了附会唐朝,把国号改为大唐,是为南唐。

[编辑]

南汉

(917年-971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南汉太祖 文帝 刘安仁

南汉代祖 圣武皇帝 刘谦

南汉列祖

(烈祖)(烈宗) 襄帝 刘隐

南汉高祖 天皇大帝 刘岩 乾亨、白龙、大有 917年—941年

殇帝 刘玢 光天 941年—943年

南汉中宗 明孝皇帝 刘晟 应乾、乾和 943年—958年

刘鋹 大宝 958年—971年

[编辑]

北汉

(951年-979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北汉世祖 神武皇帝[32] 刘旻 951年—954年

北汉睿宗 孝和皇帝 刘钧 954年—968年

刘继恩 968年

英武皇帝[33] 刘继元 968年—979年

注释: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编辑]

前蜀

(907年-92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蜀高祖 明惠皇帝 王建 902年—918年

前蜀后主 圣德皇帝 王衍 918年—925年

[编辑]

后蜀

(934年-96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蜀高祖 明孝皇帝 孟知祥 934年

后蜀后主 睿文皇帝 孟昶 934年—965年

[编辑]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忠敬王[34] 李茂贞(宋文通) 901年[35]—924年

注释:

^ 李茂贞去世前被改封秦王,因此应称秦忠敬王,而非岐忠敬王。

^ 李茂贞於887年割据凤翔,901年被唐政府封岐王,907年唐亡后,开岐王府,建立独立性质的岐王国,故上述任何一年,皆可为李茂贞在位始年,今统一以被封王之年为在位之始。

[编辑]

桀燕

[编辑]

卢龙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仁恭 897年—907年

刘守光 907年—911年

[编辑]

桀燕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守光 应天 911年—913年

[编辑]

中天八国王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张遇贤 永乐 942年7月—943年10月

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不算李自成、张献忠,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袁世凯的正统皇帝有349位。 如果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 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国(大震)、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后理)、大中、东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秦始皇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称皇帝始,到1916年“洪宪皇帝”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 中国自秦朝以后的君主虽然大多数以皇帝为尊号,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君主不称皇帝。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前秦天王苻坚,十六国北燕和五凉的君主,五代十国吴越、荆南这样的半独立政权,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等等。本表基于只录入皇帝的原则,所以皇帝人数和该政权的实际君主数,并不相同。比如清代十二位君主,但努尔哈赤只是后金大汗不是大清皇帝,所以不计入皇帝人数。

中国君主称皇帝的政权列表

时代 王朝 皇帝人数 时间 备注

秦汉 秦朝 2 前221年—前207年 前221年,秦始皇开始称皇帝,前207年,秦二世被杀后,子婴取消帝号,称王,46天后秦国灭亡

楚 1 前206年-前205年 前206年,楚怀王熊心被项羽等诸侯尊为义帝;前205年,义帝被杀

西汉 15 前202年-9年 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前202年,称帝;这里计入刘恭、刘弘、刘贺、孺子婴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南越 2 前183年-前179年 内部至前122年 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前179年和汉朝交往时去帝号,内部使用至前122年

新 1 9年-23年 9年王莽称帝;23年被杀

玄汉 1 23年-25年 23年刘玄称帝;25年被杀

赤眉汉 1 25年-27年 25年刘盆子在长安称帝;27年降东汉

成家 1 25年-36年 25年公孙述在成都称帝;36年被杀

东汉 14 25年-220年 前25年刘秀称帝;这里计入刘懿、刘辩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魏晋 曹魏 5 220年—265年 220年,曹丕废汉称帝

蜀汉(季汉) 2 221年-263年 221年,刘备称帝

孙吴 4 229年-280年 222年,孙权自称吴王;229年,称帝

西晋 5 265年—316年 260年,魏权臣司马昭弑魏少帝,司马氏彻底掌控曹魏实权;263年,魏灭蜀汉;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称帝,280年,晋灭吴,三分归晋。

东晋 11 318年-420年 317年,司马睿自称晋王;318年,称帝

成汉 5 306年-347年 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

汉赵(汉、前赵) 5 308年-328年 304年,刘渊自称汉王;308年,称帝;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328年,石勒擒刘曜,其子刘熙、刘胤没有称帝;329年,石勒灭前赵;这里计入刘和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后赵 7 330年-334年 349年-351年 319年,石勒自称赵王;330年,称大赵天王,同年称帝;334年,石虎称居摄赵天王;337年,改称大赵天王;349年,称帝;这里计入石祗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冉魏 1 350年-352年 350年冉闵在邺城称帝;352年被杀

前燕 2 352年-370年 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352年,其子慕容俊称帝

后燕 5 386年-400年 384年,慕容垂自称燕王;386年,称帝;这里计入慕容详、慕容麟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400年,慕容盛自贬号为庶人天王;之后,慕容熙和北燕的高云、冯跋、冯弘的尊号都是天王,死后谥号是皇帝

南燕 2 400年-410年 398年,慕容德自称燕王;400年,称帝

西燕 4 385年-394年 384年,慕容泓自称济北王;385年,慕容冲称帝;之后,段随、慕容顗称王,慕容瑶、慕容忠、慕容永称帝

前秦 5 351年-357年 385年-394年 351年,苻健称帝;357年,苻坚即位,改称天王;385年,苻坚死后,其子苻丕又称皇帝

后秦 3 386年-399年 416年-417年 384年,姚苌自称万年秦王;386年,称帝;399年,姚兴改称天王;416年,姚兴死后,其子姚泓又称皇帝

胡夏 3 418年-431年 407年,赫连勃勃自称夏王;418年,称帝

桓楚 1 403年-404年 403年桓玄在建康称帝;404年被杀

南北朝 刘宋 10 420年—479年

南齐 7 479年-502年 479年,萧道成称帝

梁 9 502年-557年 502年,萧衍称帝;这里计入萧正德、萧栋、萧欢、萧渊明、萧庄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陈 5 557年-589年 557年,陈霸先称帝

西梁 3 555年-587年 555年,萧察在江陵称帝

汉 1 551年-552年 551年,侯景在建康称帝;552年被杀

北魏 19 398年-534年 386年,拓跋圭自称代王、魏王;398年,称帝;这里计入元愉、元钊、元婴、元颢、元悦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东魏 1 534年-550年 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称帝

西魏 3 535年-556年 535年,宇文泰拥立元宝炬称帝

北齐 8 550年-577年 550年,高洋称帝;这里计入高延宗、高绍义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北周 4 559年-581年 557年,宇文觉自称大周天王;559年,宇文毓称帝

隋唐 隋朝 5 581年—619年

许 1 618年-619年 618年,宇文化及废杨浩称帝;619年被杀

郑 1 619年-621年 619年,王世充在洛阳废杨侗称帝;621年被杀

唐朝 25 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 618年,李渊称帝;690年-705年,为武周王朝;这里计入李重茂、李重福、李承宏、李煴、李裕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武周 1 690年-705年 690年,武瞾称帝

燕 4 756年-763年 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历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

齐 1 881年-884年 881年,黄巢在长安称帝,884年兵败自杀

大礼(大封民) 3 859年-902年 859年,南诏国王世隆称帝,国号大礼;878年,其子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

五代十国 后梁 3 907年—923年 907年,朱温废李柷称帝

后唐 4 923年-936年 923年,李存勖称帝

后晋 2 936年-946年 936年,石敬瑭称帝

后汉 2 947年-950年 947年,刘知远称帝

后周 3 951年-960年 951年,郭威称帝

北汉 4 951年-979年 951年,刘崇称帝

燕 1 911年-913年 911年,刘守光称帝,913年兵败自杀

吴 1 927年-937年 902年,唐朝封为杨行密为吴王;919年,杨隆演自称大吴国王;927年,杨溥称帝

南唐 2 937年-958年 937年,李昪称帝;958年,李璟向后周称臣,自号唐国主;973年,李煜再自贬江南国主

南汉 4 917年-971年 917年,刘岩称大越皇帝;次年改国号汉

前蜀 2 907年-925年 907年,王建称帝

后蜀 2 934年-965年 934年,孟知祥称帝

闽 5 933年-945年 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933年,王延钧称帝;这里计入朱文进、王延政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大长和 3 902年-927年 郑买嗣取代大封民

大天兴 1 927年-929年 赵善政取代大长和

大义宁 2 929年-937年 杨干真取代大天兴,这里计入杨诏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两宋 北宋 9 960年—1127年 960年,赵匡胤称帝

南宋 10 1127年-1279年 1127年,赵构称帝;这里计入赵敷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契丹( 辽) 9 916年-1125年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

西夏 10 1038年-1127年 1038年,元昊称帝

金 10 1115年-1234年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这里计入完颜承麟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北辽 4 1122年-1123年 包括耶律淳、耶律定、耶律雅里、耶律术烈

西辽 5 1134年-1211年 1134年,耶律大石称帝;这里计入耶律普速完、屈出律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大理国 23 937年-1094年 1096年-1253年 段思平取代大义宁,1094年-1096年,为大中国

大中 1 1094年-1096年 高升泰所建

伪楚 1 1127年 金国拥立张邦昌的傀儡政权

伪齐 1 1130年-1137年 金国拥立刘豫的傀儡政权

元明清 蒙古(元) 11或16 1271年—1368年或1402年

大宋 1 1355年-1366年 1355年,韩林儿称帝

天完 1 1351年-1360年 1351年,徐寿辉称帝

大汉 2 1360年-1364年 1360年,陈友谅称帝,传子陈理

夏 2 1362年-1371年 1362年,明玉珍称帝,传子明升

明朝 16 1368年-1644年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南明 8 1644年-1662年 包括朱由崧、朱聿键、朱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4180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