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西湖夜半始归描写了什么时间的西湖

泛舟西湖夜半始归描写了什么时间的西湖,第1张

《泛舟西湖夜半始归》是清代诗人周起渭创作的一首诗。

作品名称

泛舟西湖夜半始归

作者

周起渭

作品原文作者简介TA说

作品原文

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1]

作者简介

周起渭(1664-1713),字渔璜,号桐野,贵州贵阳人。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詹事。诗学苏轼、元好问、高启诸家。有《桐野集泛舟西湖夜半始归天边明月光难并,若把西湖比明月,人世西湖景不同。湖心亭是广寒官注释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居外湖中。广寒官天宝遗事明皇游月官,见榜日广寒清虚之府周蕃周蕃,字昱宣,号笠石。湖南湘乡人。举人。[2]

杭州西湖是24小时都可以参观的。

西湖是杭州最著名的景点,推荐租辆自行车骑行。西湖的荷花很漂亮,泛舟湖面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能够看到绚丽的日落和漂亮的音乐喷泉。不推荐节假日的时候去,人太多。

西湖,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中国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并被世人赋予“人间天堂”的美誉。

西湖的美景,诱惑太大,还未游,我就学了别人的样子,出了个题目,这于我们倒没有什么难处。陈博士是专攻文艺美学的,文章也做得不错。不料,他笑而不答,过了一会,才笑吟吟地说:“还是您写吧!”其时,我们已过了断桥,站在一垂柳下面,那垂柳,依依袅袅,不胜柔弱的样子。透过它的疏朗的枝叶,那西子湖的媚妩,更见几分了。“若把西湖经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次总算领略这诗中的个中三味了。

游西湖,有种种的途径。我是游过几次的,陈博士好象还是第一次。我俩决定坐船游。西子湖的船甚多,那种豪华的游轮,美伦美奂,坐上去,好是好,总有点象遇了海难被救上来的感觉,生平我只坐过一次,陈博士也不同意坐这种船,我们毫不客气地舍弃了。还有一种当地人称之自划船的,船小,仅坐2人,船头尖翘,有的有风雨棚,有的没有,划船用木浆,要有点技术,好象于我们也不太适宜。我们看上了手摇的西湖船。我俩生长在水乡,我小时还摇过船,见了这船,有股亲切感,也想去试试这摇橹的滋味。这手摇船比自划船大点,可坐四至六人,有风雨棚。那个摇船的船老大,四十余岁,方脸高个,长得很精壮,一听口音,就知道是绍兴人。不一会,我们与他谈好了价,答应游两个小时,心想,古人“月下泛舟”,有羽化而登仙的感觉,这一次,我们也想有点泛舟西湖的味道。想想看,两个小时光景,饱餐一下西子湖的美景,肯定是很有些意思的。陈博士象是小孩似地乐着笑着,我也挺高兴,心里乐滋滋的。

那天,从断桥边开船,不,说准点,是在断桥桥洞的左侧开船的。绍兴船老大让我们慢慢地上了船,坐稳后,口中念着“好喽,好喽”,就跳上岸,解了船缆,又纵身跳上船头。他那身姿,一看就知是个“浪里白条”的角色。船,猛地晃了一下,我们也惊了一下,那船就在船老大的操纵下,象一只饿了的大鱼,张开大嘴,在波浪里冲行。好在当时的西湖天气不孬,虽无“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境况,不到早上八点钟光景,太阳还是笑吟吟地露了一下脸,接着,不知为什么,就一下子躲在雨丝晨雾里,不愿再与我们照面。在那儿,除了白色残线外,太阳像一只烧炽的银盘,全被紫色的光带,遮庇了,西湖上空,只剩下单一色调的光,虚空中像蒙上了一层淡紫色的绸布,叫你有些遐想。从断桥那边,也传来阵阵荷香,时浓时谈。初夏时节,也有残春的风景,举目四望,湖光山色,就在这种季节,更见多情的颜色了。

手摇西湖船,很是轻便,船老大稍一使劲,那船又破浪而行了。那黄铜色的木浆,猛地切割水面,由初时“呃儿,呃儿”的欢叫声,变成“嘭——吱,嘭——吱”的响声,我们就无从领略西子湖的韵味子。可那西子湖我暗自思忖,原是浪渚文化的集散地,经历秦、汉、隋、唐,便一时繁富,天下无双,至五代十国时,就成了“三吴都会”,更不说南宋150余年来胜迹遗韵了。在明清时,也同样算是东南胜景,人间天堂。在这样涨满着文化密码的湖泊中,游览,慢慢地游览,最适宜一个“泛”字。可我们确是坐了这绍兴船的,也跟船老大说过,要游慢一点,总想有点“泛”的意思。不料,不知何故,竞不能满足这小小的要求。小船在船老大的掌握中,还是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味地钻行,分明听得见船板擦行风浪的“嘶嘶”声了。在这种境况里,想解读那吴越文化的密语,也就求之而难得了。我们如是,别人也照样如是。这也怪不得,船老大摇船是谋生的,他还没有我们那样一份悠闲心境呢。

其实,古代吴越人,泛舟是很有些传统的。他们的先祖,世居水乡,是最早在水乡行舟的民族。他们断发纹身,就影射着在水里可避伤害的意思,可见水上行舟,对他们是何等重要。尔后,文明了,就多有泛舟的雅事的发生。春秋时,范蠡好像挺喜欢这种泛舟的游览。后来的政客大贾,文人骚客,大多学了范蠡的样子,在烟波浩渺中,驾一扁舟,自在逍遥,都有一种庄子的情怀,流风所及,遍及国中,尤以唐、宋、明、清为盛。明朝大才子张岱在游西湖时,写下了《湖心亭看雪》名篇,其中有段文字就有极情致的描写:“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与舟一芥,舟中人三两粒而已。”想想看,张岱若不是泛舟西湖,独自逍遥而游,能写出这等文字吗?时间,往往会改变一切,想不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想在西湖泛舟一次,再不可得了。

好在如今的西湖,美景实在太多,你稍稍留意,也就可弥补“泛舟”而不可得的缺憾了。其时,那绍兴船是不能停止的,不到一刻钟,它就游到湖心了。那“三潭印月”的景致,朗朗如在目前,四下波光万顷,上下一色,水天交汇处,有一线绿色在晃动。陈博士受到了感动,用一只手,捧着船外的湖水,那湖水就倾刻变成银亮的散珠了。然后,又在他的手心里左右摇晃一下,滴落在湖中,发出的微微声响,竞是如此的美妙,不可言状。而那水珠滴落处,在雨打散荷似的声响中,又形成小小的水凹,那西子的肌肤,受了轻微的触动,含差快速地合拢,恢复她原先晶莹透亮的模样。陈博士望着我,笑笑说:“您看,有多美。”我忙应答着,笑笑点点头。老天收住了撤下人间的情线,现在只剩下微风的荡漾,太阳的微笑了。那一片银白的波光里,有一只水鸟,不知从哪儿飞起,贴着水面,欢叫几声后,竞无声息地渐飞渐高,倾刻就消逝在淡白的云气里,唯见一点黑影而已。湖面上,几只游船,在镜子船的湖面上,慢慢滑行,也听不见游船的响动,人喽,也无半点声息,静,静,还是一片静。在这有点禅味的泠寂中,我们的游船,也就慢慢地靠岸了。抬头一瞧船老大,他因用力摇船的缘故,竞有点兴奋的样子,满脸涨红,也向我们笑笑,船刚靠上岸边的码头,他快速地跳将过去,系上缆绳,嘴里也如我们上船时的情状,“好喽,好喽”地叫着,挥挥手,就叫我们踏上“三潭印月”的胜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724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