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之本是指的什么?

后天之本是指的什么?,第1张

后天之本,指脾脏。

脾主运化。人出生之后,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可单独指脾。亦可并指脾胃。

生理功能:

1.脾脏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2.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在讨论本题之前,首先应把“先天”与“后天”两个相对的概念搞清。《灵枢.决气篇》说: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篇》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综合上述两段经文可知,所谓“先天”,是指禀受子父母“两神相搏”之精,及先天之精所化的先天之气,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是否可以理解为男性精子与女性卵子结合的受精卵而言。也可说“先天”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它在个体生命中系“先身”而生。“后天”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干……皮肤坚而毛发长”,就是受精卵以后的整个生命发育过程,皆应谓之后天,也应包括胚胎发育整个阶段。因为在胚胎发育阶段主要是由母体间接的获得水谷精微物质的营养而发育,已不再继续集受父体,所以应称其为后天。

肾藏精,主命火,命火为“生气之源,是生命的原始动力。男性从“二八肾气盛界癸至,精气溢泻……”,女性从“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开始,肾的精气充盛,“两神相搏”故能有子,和“精成”以后的整个发育生长,抗御外邪的能力,都是肾的精气起决定作用。所以《医宗必读》说“先天之本在肾”。往往人体素质强健,称之为“先天充足”,素质虚弱,称之为“先天不足”。

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之功能,而组成人体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血则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又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两神相搏之“精”,在母体内发育,以及胎儿娩出后,营养的供给都靠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只是胎儿时由母体间接供给,娩出后个体直接从外界索取而已,所以《医宗必读》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

明代张景岳说“人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靠肾中阳气温煦,并肾精气为后天形体之基-础,而肾之所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与补充。因此,中医认为,脾与肾,即“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至脾阳不足,若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久则可累及肾阳不足。临床所见“脾肾阳虚证”即由此而生。

有关“先天”与“后天”的概念,严格来讲,“先天”只能同时禀受于父母双方,而“后天”则可直接或间接的摄取于水谷精微和自然界。基于这一点,不难理解,临床真正有些因先天性器质缺陷所致的病理改变,单纯通过后天补益是不能获效的。如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先天性智能发育不全等,单靠药物进行后天培补基本无效。前两者多采用手术修补,方可弥补先天之缺损,而后者目前尚无恰当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遗传工程学的发展,未来探讨出良好的治疗方法,这是可能的。

后天之本,指脾脏。脾主运化。

人出生之后,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可单独指脾,亦可并指脾胃。

脾主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即脾具有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二是运化水液,即脾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

脾主运化,有“后天之本”之称,身体壮实还是羸弱,除了先天秉承于父母的遗传因素外,和脾主运化的功能密切相关。

脾是食物营养代谢的中心环节,它将从口而入的饮食物通过在胃的研磨,小肠的蠕动吸收,到大肠的分清别浊实现将水谷的营养,即食物精微和水液的精微吸收、输送、布施到全身的脏腑器官窍道内。从而滋养五官四肢九窍,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64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1
下一篇 2023-0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