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

出处:《中庸》

《中庸》精选: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翻译: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浩荡荡,生长发育万物,与天一样高峻。充足而且伟大啊,三百条礼仪,三千条威仪,等待圣人出现后才能实施。因此说,如果达不到最高境界的道德,最高境界的道就不会成功。

所以,君子应当尊奉德行,善学好问,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温习过去所学习过的从而获取新的认识,用朴实厚道的态度尊崇礼仪。

这样,在上位时不骄傲,在下位时不背弃。国家政治清明时力争主张被接受采纳,国家政治黑暗时以沉默保全自己。《诗经》上“既明达又聪慧,这样才能保全自身”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愚蠢但又只凭主观意图行事,卑贱但又好独断专行,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却要恢复古代的做法,这样的话,灾难就要降临在他身上了。”不是天子,就不议论礼制,不制定制度,不考核文字。

现在普天下车辙统一,文字统一,伦理观念统一。虽然有天子的地位,但如果没有天子的德行,就不要轻易制礼作乐,虽有天子的德行,但是如果没有天子的地位,也不要轻易制礼作乐。孔子说:“我解说夏代的礼法,但杞国的文献不足以验证。

我学习殷朝的礼法,仅仅有宋国保持着它。我学习周代的礼法,现在正实行着它,因此,我遵从周代的礼法。”

扩展资料:

《中庸》的创作背景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李翱《李文公集·复性书》:“子思著《中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朱熹《中庸章句·序文》:“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欧阳修《问进士策》:“问:礼乐之书散亡,而杂出于诸儒之说,独《中庸》出于子思。子思,圣人之后也,所传宜得其真,而其说异乎圣人者,何也?”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文鉴三》:“汉人虽称《中庸》子思所著,今以其书考之,疑不专出于子思也。”清人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的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崔述,在其《洙泗考信录》卷三中提出了三条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而今人冯友兰、钱穆、劳思光等亦从文献、思想等方面论证《中庸》非子思所作。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大意为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既要充实广大,又要穷尽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既要熟悉旧的知识,又要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既要笃实厚道,又要娴习礼仪。

此句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原文如下: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

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

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

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

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注释:

(1)洋洋:盛大,浩翰无边。

(2)优忧:充足有余。

(3)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

(4)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

(5)其人:指圣人。

(6)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苟,如果。

(7)凝聚,引申为成功。

(8)问学:询问,学习。

(9)倍:通”背”,背弃,背叛。

(10)容:容身,指保全自己。

(11)“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引自《诗经·人雅.烝民》,哲,智慧,指通达事理。

参考资料

中华文化讲堂网:http://www.zhwhdjt.com/bencandy.php?id=17938

“阐旧邦以辅新命”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这句话作者曾在《康有为‘公国上书’书后》中写道:“我把这两句诗简化为‘旧邦新命’。这四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是指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是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是作者的平生志向。

“极高明而道中庸”一句,出自《中庸》第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高明”,是说性格高亢明爽。“中庸”,是说不偏叫中,不变叫庸。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这句话是为作者平生追求的境界。这副对联集借鉴前人的词句,工稳自然,同时又恰切地描绘了作者的形象。

这两句话是冯友兰先生自题的座右铭 。这副对联约写于1987年。当时作者已经92岁了,视力与精力都已经开始不济;但是仍然奋力向前,依靠助手完成了《中国哲学中新编》。

扩展资料:

冯友兰在晚年曾经亲笔书写这副对联用以自勉,他说“上联说的是我的学术活动方面,下联说的是我所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这副对联悬挂在三松堂书房的墙壁上。这两句话表达出只有掌握了人生智慧的人才能活得怡然自得、从容潇洒。坚定的学术理想和中庸的人生追求,宛如两股细流,尽汇于此座右铭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310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0
下一篇 2023-0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