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现代科学认为大脑是思维器官,怎样解释心脏移植性格改变现象?

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现代科学认为大脑是思维器官,怎样解释心脏移植性格改变现象?,第1张

心脏可以说是生命的引擎,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古代,人们甚至一度认为心是人类智慧和感情的源泉,所以很多表达人类智慧和感情的词语,如:心、心、意、情、喜、悲、爱、心理等。,都带着一个心字。我还记得当去看他心中的吴空看他是否爱自己。

1.接受心脏移植的人,有10%的人会有人格改变。有报道称,接受心脏移植的人中,约有10%的人会出现性格变化,甚至性格会发生很大变化,变得与器官捐献者相似。比如之前有报道说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被一个二十多岁脑死亡的年轻人换了心脏。之后,这个变心的人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之前,他的性格是穆娜,不爱整洁。现在的我,变得热情,浪漫,注重外表,容易生气,越来越有年轻人的倾向。事实上,无论换心者的性格如何变化,接受其他器官移植的人的性格也会有所变化。

2.病程中固有的人格改变或自我人格改变。有人指出,这种性格的改变源于疾病过程中自我性格的改变。比如换心脏,要做麻醉,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性格改变。此外,手术前后的担心、恐惧等情绪也会影响患者的性格。手术后重生的喜悦,死后对生命的感受等因素会极大地改变患者的性格。此外,手术后还需要服用一些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共同作用会引起患者性格的改变。

3.另一种观点:人格的形成是身体各个器官共同参与的结果。但实际上,上述理论并不能解释变心后人格变得与捐献者相似的现象。因此,有人提出了人的性格并不完全由大脑决定的理论:他们认为人的性格的形成是由身体各个器官共同参与形成的。每个器官都负责形成人格的某一方面,有些器官对人格的形成贡献更大,比如心脏。此外,储存人类感情的细胞(情绪记忆细胞)也存在于其他器官中。人的心脏移植后,心脏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对情感施加影响,而且继承心脏的人也会继承这些原本存在于原主人心中的情感记忆细胞。最后,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承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些角色变得越来越像捐赠者。

当然,虽然现代正统科学指出,大脑是人类一切意识的源泉,是智慧和性格的决定性器官。但由于人类科技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大脑的工作方式还知之甚少,对人格的形成也知之甚少。所以,心对性格形成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可能有一定道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686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