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汝才给战马分群,在马身烙了一个字,李自成为何直接气的杀了他

罗汝才给战马分群,在马身烙了一个字,李自成为何直接气的杀了他,第1张

罗汝才在马上烙了一个“左”字,于是李自成以此为借口杀死了罗汝才。这是因为罗汝才是李自成统领军队的一个绊脚石,李自成一直在想找机会杀了罗汝才,但是苦无借口,而他给马上烙字的这一个行为,被李自成视为沟通朝廷将军左良玉的一个信号,于是将其杀死了。

在明朝末期,因为许多原因造成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义,这些起义军中少则数百人多则上万人,但是并无统一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朝廷的镇压,使得很多起义军被灭,但是也有一些起义军做大,而李自成就属于做大的那种,在李自成做大之后,各地的起义军纷纷来投,其中就有罗汝才。

罗汝才虽然投靠了李自成,但是他们却属于面和心不和,李自成对于罗汝才所统领部队的将令也是受到了阴奉阳违的处理。因此李自成早就有了除掉罗汝才的打算,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借口。而当时的朝廷也想离间李自成这股起义军,于是派出了一个秀才加入到起义军中,离间李自成与罗汝才。

秀才加入到起义军中,发现李自成不容易被蛊惑,于是便到了罗汝才手下。见罗汝才对于一些人用下等马调包上等马的行为颇为苦恼,于是出主意在马上烙字,以此来区分上等马与下等马。罗如才听后觉得不错,于是接纳了这个建议,秀才在马上烙印了“左”字,随后便去通知李自成说,罗汝才暗中勾结左良玉,并在马上印了一个“左”字。李自成派人查看,发现确有此事,于是以此为借口杀死了罗汝才。

明末流贼的核心人物并不是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才。

。〔水浒传〕对明末的社会影响力很大,柳敬亭的说武松天下闻名,形成了造反有理的社会氛围。明末的学者李贽,对于官逼民反是抱着赞赏态度的,引起了权贵们的愤怒。御用文人们对李贽进行了口诛笔伐,并没有起到改善社会的作用,下层社会是不读那些文字的。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就总体爆发了,兴起了流贼。延安是革命老区,自然环境使之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山中到处都是贼寇,也就是革命的基本力量。贼寇们都有江湖绰号,罗汝才号称曹操,很有谋略。十三家联合作战就是罗汝才的主张,流贼们模仿梁山好汉,高迎祥统领七十二路天罡,张献忠统领三十六路地煞。

罗汝才善于调和各部之间的关系,所以谁都愿意与之合作。打下城池之后,子女财物大家平分,盗亦有道。清廉的官员一律不碰,打的就是贪官,这就是罗汝才的江湖道义。有一位首领替人报仇,攻下了城池,杀了清廉官员一家,气得罗汝才将该首领五马分尸。通常一个县只有三五百守军,流贼动辄数十万之众,官军是守不住城池的。罗汝才与高迎祥合作的时候最多,都是老江湖了,高迎祥过去是个盗马贼。罗汝才喜欢奢侈,属于穷人乍富型的暴发户,享受够了死了也不屈。过去罗汝才娶不上媳妇,当了流贼首领之后,身边美女不下百名,个个如花似玉,这就是罗汝才喜欢做流贼的理由。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只不过是个口号,能够自保就算不错了。都是些乌合之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聚到一起就是为了打家劫舍,没有别的目的。

高迎祥死了之后,罗汝才只好与李自成、张献忠等首领进行合作。这两位一个比一个刚狠,李自成的刚狠超过屠户出身的张献忠。冷兵器时代,常年累月的杀人,已经拿杀人不当回事了,与宰猪杀羊没啥不同。一上阵就兴奋,几日不杀人就心中不乐,需要血与火的刺激。罗汝才善谋,那两位善攻,就合作在一起。三四十万兵马攻打三千官军胜多败少,州郡守军最多三千人。

李自成兵败之后投奔张献忠,险些丧命,是罗汝才救了李自成。张献忠兵败之后投奔李自成,也是险些被杀,是罗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马,将张献忠放了出去,罗汝才是为了大局着想。李自成潼关遇伏,罗汝才鼓动各部与他一起前去搭救李自成,也是为了大局。罗汝才是以德服人,讲究江湖道义。李自成与张献忠讲的是霸道,以力服人,胁迫各部听从自己的指挥。罗汝才的人缘始终挺好,在流贼里很有号召力。没有罗汝才张献忠也不敢反了谷城,没有罗汝才李自成也聚合不起百万大军。

这些陕北的流氓们始终没有改变流氓习气,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历史悲剧。就连满清王朝都不屑于招降那些流贼,投降的流贼首领很少有活下来的。多尔衮密令各部;‘降贼有谋反之意格杀勿论。’对于明朝降官满清王朝是很客气的,轻易不杀。牛金星父子兔死狗烹,明朝降官不肯与之为伍,死的不明不白。张鼐等虽然归降,全部处死。李自成率领四五十万人马亡命逃窜,狼狈不堪。

罗汝才死于李自成之手,这也是他没有想到的。手下三四十万大军,罗汝才一走,李自成是进不了北京的。罗汝才等首领只想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不愿意接受李自成的管制。李自成虽然杀了罗汝才等首领,却无法降服人心。进入北京之后,人心就乱了。都是亲朋好友结合成的流氓团伙,为的就是抢掠,不是为了给李自成打江山。罗汝才所思所想与他们绝大多数人是相同的,是流贼的代表人物。

只有河南营李公子与流氓们有所不同,是抱着儒家的济世情怀参加的革命运动的,也希望能够改变这场革命运动的性质。李公子失败了,而且遭到了革命领袖李自成的嫉妒,被无端坑杀,就是不死双方也难以继续合作下去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李公子出身于名门世家,散尽家财赈灾一方,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出于儒家的济世情怀。李公子想要实现的是尧舜民主社会主义,恢复先王之道。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李公子是位正人君子,与陕北的流氓们所想的并不一样。

李自成进了北京之后,住进了皇宫,搂上了陈圆圆,早把革命的初衷扔到脑后了,根本没提均田这么回事。败逃回西安之后,还是没有实行均田。抢掠了无数的财富,李自成是不缺钱花的。百姓生活的怎么样他是无暇过问的,也不那么关心。采取严刑苛法治国,偷一只鸡就是死罪。与罗汝才相比,流贼们认为李自成做事不仗义。用人脸朝前,不用人脸朝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罗汝才不死,还将是流贼中间的核心人物。革命领袖四队、六队等,也曾聚拢过四五十万大军,都没成气候,主要是不具备那个素质。黄巢与李自成的错误都在于只建立了流氓政权,没有接受儒家学说。百姓并不怀念黄巢,也不怀念李自成,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个流氓,险些坐了天下的流氓。

前言: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入武昌,处死了明朝藩王——楚王朱华奎;随即张献忠就在武昌正式建立了大西政权。

然而,仅仅两个月以后,张献忠却率大西军主力离开武昌、进军湖南了。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张献忠离开武昌、开往湖南的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张献忠受到了另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威胁。

明末农民大起义的最后一波高潮是张献忠掀起的。其标志就是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重举义旗,反抗明朝统治。

张献忠在谷城再度发动起义,各地受抚的农民军纷纷响应,弄得明朝政府措手不及,打破了惨重皇帝“中兴大明”的幻想;因此,恼羞成怒的崇祯皇帝和明朝政府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张献忠的身上,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正当明朝政府全力对付张献忠之际,另一位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悄然走出商洛山深处的密林,突然闯入了河南地区。

当时河南饥荒严重,灾民纷纷加入了李自成的队伍,李自成的军队迅速发展壮大。李自成率军攻取了洛阳,处死了作恶多端的福利朱常洵;打开福王的粮仓,赈济灾民。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灾民投奔到李自成农民军中来。

李自成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从而也吸引了其他各路农民军的纷纷加入。一直与张献忠联营作战的罗汝才所部以及著名的革左五营,此时都离开张献忠,前往河南,与李自成合营到一块儿,使得李自成的声威大振,军事力量也开始壮大到敢于同明朝官军进行大规模的野战了。

当李自成、罗汝才联手大败孙传庭的三边精锐以后,中原地区再也没有明朝的军事力量可以与李自成相抗衡了。

在消灭了河南境内的明朝官军主力之后,李自成率农民军南下湖广,重点打击盘踞湖北襄阳一带的左良玉集团。

左良玉是李自成的手下败将,他虽有兵力20余万,却毫无斗志,压根不敢与李自成对抗;于是,左良玉率部从襄阳撤往武昌,又从武昌逃往九江。

而李自成在左良玉逃往九江以后,因为长江江水湍急,农民军大多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性,就决定停止渡江,暂缓进攻武昌。

李自成回到襄阳,着手吞并罗汝才和革左五营、统一农民军号令的问题;也顾不上再去进攻武昌的军事行动了。

而张献忠此前的日子很不好过。由于他是明朝政府的重点打击对象,官军主力始终环绕着他。大小战斗几乎每天都要发生。这种情况严重地削弱了张献忠的军事实力;当罗汝才、革左五营与张献忠联营作战的时候,张献忠还能支撑住局面,偶尔重创官军一下。

可是,当罗汝才、革左五营离开张献忠,投奔李自成之后,张献忠的力量就不足以应付官军的进攻了。于是,张献忠决定从安徽秘密进军湖北,另创新局面。

但是,张献忠的意图被官军发觉了。官军将领黄得功、刘良佐等部都集结起来,在安徽与湖北交界处迎头给张献忠以重击。几场战斗下来,农民军伤亡惨重,连张献忠的军师潘独鳌也被官军杀死了。

正在张献忠进退维谷的时候,他得知左良玉大军逃离武昌,湖北境内官军力量十分薄弱,而李自成的农民军也没有进攻武昌;张献忠顿时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当即决定从安徽潜山一带进军湖广地区。

张献忠这次进军非常顺利。他得到了湖北当地人民的支持,很快就攻克黄梅、蕲水、麻城等地,随即兵锋直抵武昌城下。

1643年5月,张献忠攻克武昌。农民军处死了贪得无厌的楚王朱华奎,取得了楚王府中无尽的财宝,解决了农民军的军需问题。

因为此时李自成已在襄阳建立政权,不甘人后的张献忠就在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权。

当李自成杀死罗汝才、贺一龙,吞并了罗汝才、革左五营的大部分军队,解决了农民军内部的统一问题后,李自成忽然侦知本以为唾手可得的武昌城,现在已经被张献忠占领,而且张献忠还建立了大西政权,分明是在公开与自己分庭抗礼嘛。不由得李自成怒火中烧。

再加上李自成十分清楚,张献忠能够轻取武昌,是因为自己一路追击,把左良玉赶到九江的原因。这是张献忠沾了自己的光,窃取了自己的胜利果实。

愤怒之下,李自成派人带信告诉张献忠;"曹操(罗汝才)、贺一龙已被我杀死;老回回(马守应)已降;下一个就轮到你啦!”

张献忠受到李自成的公开威胁,不能不仔细盘算盘算:自己与李自成互不相让,同时在距离不过几百里的地区建立了各自的政权,双方都在江汉平原扩张地盘,任命官吏;时间长了,必然会发生激烈的冲突。而自己在谷城起义之后,一直不停地与官军恶战,没有时间休整发展,兵力已经远远不及李自成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献忠决定:暂时不与李自成公开翻脸,为了避免重蹈罗汝才的覆辙,张献忠决定率部离开武昌,进军湖南,离李自成远远的,以防范李自成突袭自己。

结语

张献忠在占领武昌两个月以后,为了避免同李自成发生火并,无奈之下,才不得不率部远走高飞,进军湖南,另创新局面了。

以上就是关于罗汝才给战马分群,在马身烙了一个字,李自成为何直接气的杀了他全部的内容,包括:罗汝才给战马分群,在马身烙了一个字,李自成为何直接气的杀了他、明亡必亡于流贼 流贼是指、1643年,张献忠在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后,为何匆忙转进湖南了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37418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