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爆发七次大战,结果互有胜负!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爆发七次大战,结果互有胜负!,第1张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爆发七次大战,结果互有胜负

战国七雄中,赵国贵族出身于商朝名门,是商纣王将军费廉的直系后裔。祖师爷赵福是费琏的第四个孙子。在赵国君成为黄帝的第五个皇帝孙伯邑(菲达)之后,他是秦国皇室的同宗。伯夷因协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封为常胜氏,他的部落是常胜部落。

赵国和秦国虽然同源,但在战国中后期,两国之间有过激烈的较量。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秦与赵的七次大战。

一、华阳之战

华阳之战是襄公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与魏国、赵国名将、率领的军队在南国华阳(今河南新郑市北20公里郭店镇华阳寨一带)发生的一场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取得胜利,占领了魏国的一座大城,在这场战役中消灭了魏赵联军15万人。15万联军中,13万是魏军,2万是赵军,也就是赵帮魏国打仗。

第二,与之斗争。

与之作战指的是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大败秦军

在秦赵战争之前,虽然爆发了华阳之战,但赵在这场战役中只是配角,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并没有单独的、直接的冲突。一方面,秦国专注于与魏国、楚国等大国的较量,如蓝田之战、伊阙之战的爆发,而赵国在胡夫骑射后解决了孙中山的心腹大患。所以双方并没有尖锐的利益冲突。然而,当楚和魏被削弱时,秦决定测试赵的实力,这导致了与他们的战斗。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重镇黄河(今山西和顺)。对此,赵括的父亲赵奢率军救赵,出其不意,终于打赢了一场本来不可能打赢的战争。

三、长平之战

战争结束后,秦国认识到了赵国的强大。因此,秦决定把注意力放在赵身上。长平之战前,秦国攻打韩国,切断了上党郡与内地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秦和赵争夺韩国上党郡,于是长平之战爆发。

这是秦和赵之间的一场战略决战。秦国接连不断的战争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形势对赵国极为不利。见秦与赵不战,便派奸细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威胁说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按照赵王的意图,改变了廉颇的防守部署和抓捕,更换了将领,组织进攻。秦秘密任命著名的将军为统帅。针对赵括求胜心切的弱点,田雷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出阵,然后分而治之,切断赵军的粮道,加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四。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之战,是公元前259年(周赧王56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58年)在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发生的一场秦国与赵、魏、楚三国联合的城市攻防战。在邯郸之战中,赵虽然费尽心机。然而,由于魏国和楚国的及时行动,这导致了秦国的失败。

五、脂肪之战

肥之战发生在秦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在秦国剿灭六国的战争中,名将李牧率领赵军在费(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打败了的截击战。肥之战,秦军大胜,李牧泽临危受命。但由于秦国实力太强,肥之战并没有削弱秦国。

不及物动词吴梵战役

我国之战是秦国和赵国战争中赵国取得的最后一次重大胜利。秦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又攻打赵。就此而言,李牧战前对敌情的准确判断是赢得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而赵又无力再战,所以这一战只是战败,未能围歼秦军。

七。秦灭赵之战

公元前229年,由于连年战乱,赵国的国力相当衰弱。郑乘机派秦国大将王建亲自率领主力向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进发,杨端、河内秩率数十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倩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抵御秦军的入侵

知道不除掉王建和李牧,秦军在战场上不能迅速取胜,就告诉秦王,派奸细潜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陷害廉颇的王召近臣郭凯,并让散布谣言,说李牧和司马尚勾结,准备背叛赵。昏赵王千没有说出真相,于是他无端地杀死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到公元前228年,王建抓住李牧被害的机会,乘势出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聪战死沙场,燕驹逃走了。秦军攻陷赵国都城邯郸后,又攻陷了赵王千和燕居易。赵王贾世代逃亡(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公元前222年,秦国灭代,攻下公子嘉,赵国终于灭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8156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8
下一篇 2022-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