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条”出炉多地打响经济大盘保卫战

“上海条”出炉多地打响经济大盘保卫战,第1张

上海50条”出炉 多地打响经济大盘保卫战

6月1日起,上海将全面有序复工、复产、复市。经过两个多月的封闭管控,城市与病毒的对抗终于迎来了曙光。下一步,经济复苏迫在眉睫。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包括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重点稳定外资、促进消费、扩大投资。随着地区疫情的稳定,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纷纷出笼,一场全国性的经济市场“保卫战”已经拉开帷幕。

政策努力做“加法”

“我们店已经关门很久了。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通过线上小程序、社区等为周边客户提供便利。大家都希望能早点复工,来海底捞吃火锅,也有不少顾客打电话来询问复工时间。”海底捞打浦路店店长在接受《今日北京商报》采访时感慨道。

目前,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上海的许多企业也看到了希望。海底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29日,海底捞上海已有57家餐厅恢复线上营业,涉及上海各区,并将根据防疫要求进行动态调整。海捞上海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门店复工前,将进行彻底的环境消毒和产品库存清查,公司将调动物流、供应链、产品、防疫物品等资源支持门店复工。

企业复工复产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挂钩的关键时刻,上海“振兴经济50条”应运而生。根据行动计划,上海将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出台一系列稳定外资、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的政策。

比如,针对复工复产卡这个堵点,上海将动态修订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南,取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不合理限制(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出台了扩大企业防疫消毒补贴范围、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渠道等政策措施,支持各行业恢复生产和市场,稳步提高企业生产率。

在市场主体方面,将努力减轻负担。除了减租,上海还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非居民用户给予三个月应缴水、电、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免收三个月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轻舞表示,行动计划有三个特点,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增强长远的发展后劲;兼顾各类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既全面贯彻了国家政策,又突出了上海应对疫情影响的特色。

以上海的特点为例,轻舞提到政策力度要“加”。例如,《行动计划》在落实国家对零售、餐饮等行业核酸检测费用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将企业防疫消毒补助范围扩大到物业服务、邮政快递、住宿、文化旅游等行业,鼓励各区对复工、停产、市场的企业防疫费用给予定额补助。

“总的来说,上海的这一系列政策支持面广,体现了上海的特色,比如注重外贸和外资,有些内容是创新的,比如注重未来的人才政策。这些都非常符合上海当前疫情防控的节点,以及‘疫情和经济都要硬’的总体目标和判断。”在接受《今日北京商报》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王鹏表示,这50条措施和相关意见不仅可以稳定市场信心,让他们知道未来的政策和目标,还可以给中小企业很多现实的纾困政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在许多地方实施稳定经济市场的政策。

在稳定经济方面,上海不是第一个出台政策的城市,也不会是最后一个。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定经济市场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抓住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此后,许多地方政府跟进并出台了稳增长政策。以北京为例,提到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降成本、扩市场、扩融资结合起来,帮助企业纾困红利,加快中小企业直接准入,产生政策效益,稳定经济基本面。

近期,浙江也出台了38条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金融、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定外贸外资、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等八个方面。帮助企业脱困仍是重头戏,包括加快退税进度,确保现有可退增量和存量留存退税尽快落地;扩大社保费缓缴政策范围,将缓缴期延长至2022年底。

据统计,目前已有江苏、吉林、海南、湖北、山东、河南、江西等地部署落实相关具体政策。

在王鹏看来,随着疫情的稳定,很多受疫情影响的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要判断未来的政策能否发挥真正的效果,首先要求政策突出城市的特色,因为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实际发展都不一样。其次,政策本身也要更加注重落地。最后,政策能否动态调整也是关键。如果未来政策与大量市场主体没有很好的匹配,或者企业有其他需求,政策需要灵活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发展的“压舱石”。以浙江为例,介绍了杭州西险塘、杭嘉湖西通道扩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十四五”省级综合交通规划,推进嘉甬铁路、永州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吉林《关于稳定全省经济若干措施的通知》也提到,要积极推进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吉化转型升级、一汽福地新能源动力电池、中国(吉林)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CRRC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信心比经济数据更重要”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政策组合拳成为应对疫情影响的一大重点。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6个方面33项措施稳定经济,努力推动经济回到正常轨道,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5月25日,全国稳定经济市场工作会议再次明确,6个方面33条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要在5月底前拿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此前的稳增长和市场主体就业座谈会也提到,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就业优先,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保障就业和民生,实施退税、减税等组合式减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延期付息。确保粮食稳定生产和能源稳定供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疏通物流动脉和微循环。以有效措施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坚定民企信心。支持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地价将稳定房价,支持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密集出台政策的背后,是看得见的经济形势压力。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全国城镇失业率为6.1%...4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疫情的影响已经体现。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傅表示,4月份的疫情对经济运行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有许多有利条件。

王鹏表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和四月份的经济数据并不乐观。但随着相关地区疫情进入相对可控范围,未来复工复产将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将是大势所趋。从稳定经济市场的角度来说,归根结底还是要尽快落实政策。各行各业都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以尽快疏通正常生活为核心。不仅要在政策层面支持和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给市场和百姓吃一颗定心丸,稳定他们的预期和信心。“这可能比经济数据本身更重要”。

北京商报记者杨月涵实习记者鲁善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5603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