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第1张

半月谈丨既要特事特办,又要依法依规:基层可真难……

在基层很难...

半月谈记者梁白屏金宇

因其效率优先、方式灵活,处理特殊事务和紧急事务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基层治理强调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治理模式,特殊事务很容易与之发生冲突。许多基层干部因为既要处理特殊事务,又要遵守法律法规,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不要发送红色头文件,也要立即执行

半月谈记者发现,目前一些部门的专项事务往往以“白头文件”、内部通知、微信说明等形式发布。,缺乏正式文件,应该立即实施。

东部某省一名街道干部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所在的县发生了疫情。根据上级要求,他们封锁了连接另一个县的桥梁,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很多地方的乡镇干部说,一些疫情防控措施没有正式文件,有时是县领导通过微信群通知。虽然正式文件还没到,但领导的指示已经下来了,基层干部“硬着头皮干”。

“两边都满意”成了“两难”

政策文件是一套,实际操作是另一套。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通过市长热线等平台进行投诉。一旦出了问题,基层干部找不到政策依据,很容易被问责。

基层工作趋于多中心化,临时性任务增多,特殊事务被滥用和泛化。同时,随着依法治理和责任追究的加强,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面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处理特殊事务的双重要求,基层干部有很多困惑和苦恼。

一条南街承担了一项重点工程,需要征用和搬迁数百座坟墓。按照规定,要公示7到10天。公示结束后,需要与群众协商迁坟事宜。在此期间,如果群众有意见,还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等。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可能要半年以上。街道一位干部说,重大项目作为地方特殊事项,往往需要特事特办,通常规定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要求半个月内完成搬迁。这种情况使基层很困难。

想鱼与熊掌兼得,却陷入两难。一些基层干部直言,特殊的事情做了,要承担责任和风险。如果完全按照流程依法办事,上级的任务完不成,考核成绩单也难看。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中部某市某国企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采取特殊措施,得到了市领导的许可。但工程完工后,属地管理部门严肃查处了“先建后批”的做法,最终缴纳了600万元罚款。

“违建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给上级。别说连会议纪要都没有。就算有,也只能帮领导承担。”企业负责人说不好说,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特事特办怎么会是“特事特办”?

为群众办实事,简化重大项目人才引进手续,处理突发事件...在基层工作中,确实有一些事情需要特别处理。

中部某省能源系统一位干部说,审批后的煤矿产能增加涉及多个部门和程序,在整个绿色通道的情况下,没有一年很难做到。但是,电厂耗煤不等人。只有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做好专项安排,允许产能释放,加快办理手续,才能有效保障供应。

基层反映、依法依规、专项处理相结合,可以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但现实中,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特事特办也有操作间空,导致有的人打着特事特办的旗号“办私事”,有的人“违心办理”以迎合领导意图。

北方某县教育局局长告诉记者,“平了就是平了”在基层很流行。知道它不合规,它必须想办法“修复它”。“现在,每到开学前夕的秋天,我就关机‘玩消失’。”教育局局长说:“托关系的人太多了。按照政策,都不符合条件。我根本应付不了他们。”

特别的口号现在出现在城市的街道上。

这种现象在工程建设和资金项目的安排上也很明显。东部某基层干部说,有的领导很看重某个项目,但在班子会上没能通过。会后,领导要求具体负责人修改会议纪要。迫于压力,书记员一般会修改会议纪要,最后以集体决策的名义通过。“50万元以下非招标项目,可操作空余地更大。”

重新审查特别事务办公室的治理机制

搞特殊本来是改革开放初期支持特区建设的特殊政策,后来演变为突破常规、提高效率的特殊方法。后来逐渐延伸和固定下来,通常由领导批示和集体会议决定来推动。可以说,这种特殊的管理工具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官僚主义和腐败等问题。

什么是“特别的东西”?谁来决定“特殊的东西”?为什么要“特别做”?如何「特别做」?随着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期待相关问题有更清晰的答案。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重新审视现行的特殊事务处理机制,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推动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探索建立事前报告机制。对需要上级组织和领导特别处理的事项,允许基层干部提前向纪委或组织部门报告。在检查或审计中发现此类事项违规的,将综合考虑研究研判,根据具体情况对基层干部免予或减轻处分。

将专项治理事项纳入法治体系。通过宽容受理、信用承诺、流程再造等方式,将一些原本需要特殊办理的事项纳入法治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挥信用奖惩作用,确保依法依规必须履行的程序不因特殊办理而免除或简化,切实维护法律尊严。

进一步减少因特殊事务导致的权力寻租空。针对特事特办的滥用,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员素质,通过数字化、信息公开等手段加以约束,通过制度设计纠正风气。

(发表于《半月谈》2022年第11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4139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