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转录民族音乐、识别雨燕,新京报小记者李禾“玩转科学”

人工智能转录民族音乐、识别雨燕,新京报小记者李禾“玩转科学”,第1张

人工智能转录民族音乐、识别雨燕,新京报小记者李禾“玩转科学”

李贺表示,未来他和队友将以民族音乐的转录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播。

使用人工智能来转录音乐,以增加乐谱识别的准确性;设计雨燕识别报告系统,帮助志愿者统计雨燕数量……新京报小记者、北京中学高一学生李贺对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最近的微软2022青年“想象杯”比赛中,他和他的同学王紫璇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前十名(最高奖项)。

在李贺看来,学习人工智能的过程很有趣。“但我也觉得前面的路还很长。”他期待自己以后能更多地参与人工智能项目,通过项目真正解决一些问题,帮助别人。

参加微软的“想象杯”比赛,探索音乐与计算机融合领域。

据北京中学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消息,在刚刚结束的微软2022青少年“创想杯”大赛中,由北京中学国际部王紫璇、李赫组成的队伍在国内110支队伍中获得全国冠军,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最终在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133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一支队伍,它获得了世界前十名(最高奖项)。

据李贺介绍,在这次比赛中,他和队友选择了“用人工智能进行音乐的转录”这一课题,探索计算机与音乐融合的方向。李贺说,在把一段录音转换成乐谱的过程中,仅靠人的耳朵很难识别,借助算法识别还是有一定误差的。因此,在这个项目中,他们采用人工智能来解决这一误差,希望能够实现更准确的“pa光谱”。

在李贺看来,项目的难点在于向评委展示项目的内容,让他们明白项目的意义。对此,在记录和展示比赛结果的阶段,李贺和队友们选择淡化项目的技术含量,更多地专注于展示项目本身的价值和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还提到了一些未来的前景。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钢琴的‘pa谱’,以后还会做很多乐器和民乐(pa谱)。”李贺说。他表示,未来他和队友将以抄录民族音乐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播。

设计快速识别和报告系统,以帮助快速保护。

这并不是李贺第一次参与人工智能相关项目。

高二的时候,李贺参加了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志愿者活动,参与保护北京雨燕。在工作过程中,李贺发现志愿者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数照片中的雨燕数量。由于照片中雨燕数量众多,有时甚至达到两三百只,这使得清查工作更加费时费力。

当时在网络课堂上,李贺在网上了解了人工智能。他突然想到是否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帮助志愿者统计雨燕的数量。学习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成为项目的一大挑战。他承认,在项目初期,自己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对人工智能也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他有想法,但没有想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贺在网上找了很多类似的项目来研究。2021年6月,李贺推出第一版Swift识别系统。

但由于第一版系统比较简单,准确率不高,识别耗时长等。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李贺阅读了大量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书籍。“其实当时有很多东西我看不懂,就跳过然后回来继续看,最后看完了很多书。”同时,他还在网上看人工智能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加入了很多人工智能的交流群。有时候他在完善系统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向群里的每个人请教。

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今年4月,一个更加完整的swift识别和报告系统正式上线。“感觉学到了很多,有些技术的应用更成熟了。刚开始其实有点‘飘’,后来发现我的技术也就仅此而已,然后就越来越谦虚了。”

此外,李贺还表示,在这个系统的设计和完善过程中,有很多志愿者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帮助或者跟进,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反馈,帮助他更好地完善系统。“大家对这个项目都很热情,项目的落地有一部分是因为所有志愿者。”

未来,他期望进一步改进系统界面,使网页更加美观。同时,他也希望将这个系统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宣传swift保护,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swift的队伍中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13056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