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为何被募兵制取代

府兵制为何被募兵制取代,第1张

唐太宗的军队在唐太宗的带领下,消灭了薛举、刘武周、王、窦建德、刘黑闼、福贡李、梁等所有首领,进而平定了东突厥和西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天可汗”政治联盟。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唐军之所以如此强大,与政府的军事制度是分不开的。

政府的军事制度不是由李世民发起的。酝酿于北魏,创立于北周,成熟于隋,兴盛于唐。

可以说,李世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军事系统的。但是,政府军体制虽然可以一统天下,但也不可能永远。唐玄宗统治时期,政府军制走到了尽头,成了不得不抛弃的鸡肋。

为什么曾经征服天下的军事制度在盛唐却成了鸡肋?

公元749年,“无兵交府”,政府军制终结。那么,存在了近两百年的政府军事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灭绝的?

1.唐朝以前

公元543年,东西魏爆发邙山战争。

此战,西魏大败,六万将士覆灭。战败后,将军宇文泰痛定思痛,开始对军队进行改革,“招安关龙浩右以增军”,从而拉开了建立政府军制的大幕。

公元550年,宇文泰模仿北魏的八族制建立了政府军制。

起初,政府军事系统是一个金字塔系统,最高军事领导是八个支柱国家:宇文泰,袁鑫,于禁,赵贵,李泌,,杜和侯冲。宇文泰是八大支柱之首,统领全局。袁鑫是西魏宗室,没有实权,所以最后六人真正领兵。

为什么曾经征服天下的军事制度在盛唐却成了鸡肋?

其中,六柱十二将二十四开府是政府军事体系的核心,而底层的士兵则来自地方武装。

邙山战败后,鲜卑为主兵、汉人为农民的原有社会结构被打破,宇文泰不得不从民间抽调士兵,化民为兵。

起初征兵的对象是富农,三个士兵中就有一个可以免除相应的赋税和徭役。后来兵源紧张,甚至梁武帝毁佛,放出佛寺里的和尚和土地,以扩大兵源和财政。

可以说,西魏到北周的政府军事制度是在强大的东魏到北齐的压力下诞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军士兵的装备,如弓、刀等都是政府提供的,而盔甲等武器则是政府提供的。这也是征兵对象是富农的原因,也是花木兰代替父亲参军时不得不走街串巷的原因:“东市买马,西市买鞍,南市买辔,北市买鞭”。

为什么曾经征服天下的军事制度在盛唐却成了鸡肋?

隋文帝在隋朝时期对政府的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兵农合一。

起初,政府军士兵是职业军人,士兵和农民分家庭;隋文帝在隋朝和平时期,将政府军制与均田制相结合,“耕地占,一与民”。

从此,政府军士兵结束了战时无家可归的状态,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兵”。

但从官军制和均田制结合的那一刻起,也埋下了官军制衰落的隐患。

二、唐朝盛世

贞观年间,李世民再次改革军制,改军政府为柘冲政府,设置柘冲校尉一人,左右郭毅一人,长史一人,兵士一人,其他将军一人,全国共634个柘冲政府。

其中仅关中就有260多个,这是由于唐朝廷“依关中之众,分四方”的战略考虑。

唐朝政府士兵的职责主要是守卫首都和边境。前者主要来自长安附近的哲充府,包括著名的十六卫,后者则来自全国各地。

征兵的对象仍然是比较富裕的农民。“财力一般的人会变强,财力一般的人会变富,物力一般的人会先得到更多的工作”;调兵需要皇帝的诏书和兵部的虎符,而临时任命的将领则负责统一军队。

唐政府为了避免将军们自重而采取的模式,战争结束后,“散在府中的兵将归朝”,各回各家。

为什么曾经征服天下的军事制度在盛唐却成了鸡肋?

军事制度在李世民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曾自豪地说:“我有一千士兵,我能打几万胡骑。”这是军事系统带给李世民的信心,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但到了高宗、武则天时期,随着战争的减少,“官兵之法败坏”,出现了兵士逃匿的现象;

在高宗和宗瑞统治的奢侈腐朽时代,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官军体制逐渐衰落。

到了玄宗时代,政府军制终于走到了死胡同,“无兵可交于各府”。

此后,政府兵制被征兵制所取代,而防御方的诸侯势力则在财政和行政权力的基础上掌握了征兵制,从而开创了诸侯割据的时代。

唐代政府军事制度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制度下的士兵也经历了由尊到卑的身份转变。

唐初,官军制下的士兵地位非常高,一些重要的职位只有世家子弟才有资格入选,甚至发展到了“头白者不得入”的地步。

为什么曾经征服天下的军事制度在盛唐却成了鸡肋?

同时,士兵还可以获得荣誉和军官,免除一部分租佃,是帝国的宠儿。但此后,政府军体系逐渐衰落,甚至崩溃。

从西魏、北周、隋朝到唐朝,政府军制存在了近200年。它帮助北周灭北齐,帮助唐朝建立基础,扩张疆域,一度是强大军事力量的助推器。

可惜政府军制和均田制并存。均田制被破坏后,政府军事系统崩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tour/2809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