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学生的称呼

我国古代对学生的称呼,第1张

古代对学生称呼有哪些 古代对学生的称呼介绍

1.“门生”【mén shēng】指学生和求知的学生,或受过有知识有德行的人和学术上的长辈教导的人。指学生和弟子。

例:《汉末孔庙碑铭文上的八维铭文》——欧阳修(宋)

"他的亲授者是门徒,而转授者是门徒."

解读:亲自授课的是弟子,间接授课的是门生。

2.“弟子”【dǐ z ǐ】,古代对读书人的称谓,是向老师学习的弟子。

例子:《论语·永业——孔子》(春秋)

”哀公问,“哪个弟子好学?"

解读: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最容易学?”

3.“师徒”【shê u yè】指古代学生对老师的自我宣示,弟子对老师也自称是徒弟。

例:雍缇注:徐庶成真——薛福成(清代)

“我六七岁的时候,就被它雇佣了。”

解读:我六七岁就成了学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681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3
下一篇 2022-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