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是世界首富吗

伍秉鉴是世界首富吗,第1张

历史上真实的伍秉鉴,伍秉鉴是天下第一富翁吗?

他在胡雪岩之前发家,被誉为19世纪中国的世界首富。2001年,《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全球50大富豪。六个中国人被选中,他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叫吴秉鉴。

吴家积累的财富令人惊讶。根据他们自己在1834年的估计,他们的财产是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人民币),而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只有700万人民币的资产。

在西方人眼中,吴商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吴家豪宅,建在珠江畔,据说堪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下令实行闭关政策,只保留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一家 外贸区 ,从而给行商带来巨大商机。

由于广州十三库拥有垄断海上外贸的特权,凡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向内地出售洋货的外商,都必须经过这一专门机构,它逐渐成为与淮北、山西盐商并列的商人集团。

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广东十三行中涌现出一批富商,其中就包括吴秉鉴。

吴秉坚在中国的业务涉及房地产、地产、茶园、商铺等多个行业。同时,他还积极与欧美国家建立业务联系。1834年以前,吴家每年与英商、美商的贸易额达数百万银元。

吴秉鉴独立购买美国证券,多次投资美国铁路建设。

自1811年以来,吴氏家族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帮助英国公司向大部分破产者放贷,其负债金额高达两百多万元,使得大部分破产者愿意听从吴氏家族的安排。

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吴秉鉴的最大债权人。有时候东印度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经常向吴家借钱。

东印度公司的负责人每年在广州办完生意,去澳门暂住时,总会留下大量存款和金银给吴秉鉴保管。

正因为如此,吴秉鉴在当时的西方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一些西方学者甚至称他为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

然而,吴秉鉴的生命并没有持续到最后。

1840年6月,他因与英国鸦片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多次受到林则徐的斥责和惩罚,不得不一次次将巨额财富交给清政府,以谋求短暂的和平。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于1843年责令行商偿还外债300万银元,仅吴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但这根本挽救不了他的事业,最终还是会走下坡路。

1843年9月,世界首富吴秉鉴去世,享年74岁。他随着十三行的垄断地位消失了。后来,英国人把他和林则徐的蜡像一起放在伦敦名人蜡像馆展出。然而在中国,他的名字却很少有人追捧。

作为一个伟大的商人,他的商业实践在今天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头脑聪明,实力是基础。

据记载,他从存入英国商号号的一百多万元本票中计算出的利息,与英国商号支付的金额完全相同,这让当时的外商大吃一惊 mdash mdash这也是双方互信的重要基础。

外商视精明大方的吴秉鉴为最可信赖的贸易伙伴,吴家的怡和虽收费较高,但仍愿与他交易。因为他在时间和质量上都有保证。诚信是基础。用它来建立一个商业网络。

当时,虽然香港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交易金额巨大,但双方之间的贸易是以口头协议为基础的,从未使用过书面合同。

1805年,洋商按协议运了一批棉花到广州。货到了香港发现是旧货,商家不肯碰。但吴炳建买了这批棉花,造成了一万多元的损失。

因此,有人认为他 天生谦逊顺从 并推测他以习惯性思维面对外商 胆小懦弱无能 。

但实际上,吴秉鉴通过这种方式结交了好朋友,与很多外商建立了私人友谊,彼此信任 mdash mdash这种相互信任在没有契约基础的贸易往来中起着关键作用。关键时刻真的能帮上忙。

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做生意时,该公司的大班每年结束广州生意,去澳门暂住时,总要把资金交给吴秉鉴运作。有时候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向吴家借钱。

以义为利,是吴秉鉴的经商之道。商誉就是市场。宁可忍受一时利益的痛苦,也要建立自己的商誉,保证长期持久的利润和品牌口碑。这是他用诚信铺就的一条康庄大道。交好朋友,赢得人心,为自己代言。

有了足够的财力后,吴秉鉴很注重拉拢其他商家。

1811年,吴秉鉴担任一家英国公司的羽毛纱销售代理,他将利润按比例分配给所有的经销商。直到十三家银行衰落之前,他都是香港商人的老大,也就是十三家银行的总商人。

孟子说: 乐乐不像其他人一样快乐 而吴的做法让大家 利益共享 有了财富,他还拉拢了一批精明的商人,达到聚敛财富的效果。

只有放弃财富,才能得到财富。

一个欠吴秉鉴72000银元的波士顿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他负债累累,多年不能回家。吴秉建把欠条撕了,让他放心回国。

这 慷慨 让对方感受到他的 细心善良 。这个故事口口相传,吴就是他生意最好的广告代言人。

作为最后一个在政商之间生存下来,并利用自己的特权获得成功的商人,吴秉鉴的名字如今鲜为人知。

后世很多学者对吴秉鉴恨之入骨,其中,批评的多,赞美的少:

他认为自己在用中国传统的商业方式经营一家商业公司,缺乏制度支持和规则意识;不知不觉涉足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行业,却缺乏自省,无法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在体制中创造了一些东西 hellip hellip

但回到那个年代,有多少商人能够走出一条与吴家不同的道路?吴秉鉴已经达到了那个时代商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吴秉鉴去世后,岭南著名学者谭颖题词: 朝廷玉函,皇帝说忠义到家;我是布衣大臣,我是兴亡之局。

美国猎人曾写道: 这位世界闻名的商业领袖与拿破仑和惠灵顿一起诞生于1769年 。

与拿破仑、威灵顿相比,足见其在商业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4234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