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

黄海海战失败的教训,第1张

黄海海战失败原因有哪些,黄海海战过程结果怎样?

黄海海战背景

黄海会战是发生在1894年9月15日下午的一场激烈的海上战争。交战双方是装备精良的日本联合舰队和洋务运动下整编的北洋海军。两支舰队都有很强的海上打击能力。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完全处于劣势,被动挨打。原因是当时的战争背景太复杂,所以黄海会战的背景就成了后世史家讨论的话题。

黄海战役图片

黄海海战之前,清朝和日本的局势已经很紧张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实力大增,逐渐有了占领亚洲,进攻中国的想法。此外,通过战争掠夺中国的财富也非常有利于日本的局势。

其实黄海海战的背景也应该包括朝廷交战派系之间的党派之争。清朝末年,统治非常混乱,光绪皇帝无力挽救大局,却在交战各派之间不断摇摆。交战各派主要领导人林则徐曾主张光绪皇帝与日本人决一死战,有胜算。但战斗派官员胆小怕事,故意夸大战况来抹黑北洋水师,诋毁洋务运动带来的成果。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光绪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他决定和日本人进行最后的抵抗。但遗憾的是,当时朝廷支持光绪皇帝的人很少,一些主派官员占了大多数。他们煽风点火,在朝廷到处闹事,不仅阻止了光绪皇帝法令的执行,也给北洋水师的组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北洋水师也是黄海海战的背景之一。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持续了5个小时,从1894年7月15日上午12时至下午15时30分,日本敲响金钟表,撤军。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日本损失了30多名官兵,而中国的北洋舰队则全军覆没,尤其是致远舰和定远舰,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再也无法继续服役。

黄海战役图片

后来历史学家在讨论黄海海战的过程时,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本人组成联合舰队发动突袭。那是9月15日中午12点50分左右,两个舰队的距离是3公里。日军第一舰队一边加速赶在北洋舰队前面,一边用重炮射击。北洋舰队因缺乏对策而措手不及。第一阶段是日本占绝对上风的阶段。黄海海战第二阶段是中国北洋舰队自卫反击战阶段。当时下午两点左右,北洋舰队开始组织有效的自卫反击。第一游击队已经过了北洋舰队右翼,即将转到北洋舰队背后时,北洋舰队的定远、致远对日军联合舰队进行了双重打击。日本联合舰队被三发炮弹击中,舰体开始漏水,使得战局稍有好转。第三阶段是决定性阶段。在这一阶段,北洋舰队腹背受敌的形势非常不利。当时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已经被炮弹击中,无法成功突围。此外,船体上的炮弹已经逐渐用完。在这种情况下,邓世昌命令全舰官兵放下武器,开足马力冲向日军吉野,企图与敌同归于尽。虽然吉野没有被击中,但是,日军被北洋舰队爱国将士的爱国精神所震撼,士气受到了一定的打击。邓世昌率领的致远舰被击毁后,日军鸣金收兵,黄海海战于下午5时30分左右结束。

黄海海战的结果

黄海之战是发生在1894年7月15日的一场激烈的海上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的北洋海军和日本的联合舰队。黄海之战的结果是,日军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在这场战争中全军覆没。曾经称霸海上一段时间的北洋水师,已经没有了喘息和反击的能力,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因此被这场战争削弱了不少指挥官,被皇帝勒令停止。

黄海战役图片

事实上,后世的历史学家对黄海海战的结果只有两种看法。一类历史学家认为黄海海战是日本人以绝对优势打败了中国的北洋水师,整个战局完全有利于日本人。也有历史学家认为黄海海战并不像后人想象的那样完全被动。黄海海战第二阶段,中国组织了有效的自卫反击战。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战争最终失败

许多历史学家逐渐喜欢上了第二种说法。下午三点半左右,黄海海战双方开始力挽狂澜。中国北洋海军成功组织了一次有效的反击。定远、镇远逐渐向日军联合舰队发起双重打击。联合舰队被三发炮弹击中,舰体开始漏水,整体战况略有好转。然而就在此时,中国致远司令邓世昌殉国,力挽狂澜。北洋舰队损失了一位将军和全体官兵。但不管怎么说,当时北洋水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和日本联合舰队作战,而是护送一些运送陆军官兵的船只。北洋舰队历时5个多小时,终于拖住了日军主力,将其困在了海里,使中国运送官兵的船只成功登陆朝鲜土地。总的来说,北洋舰队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战斗结束,北洋舰队的定远致远舰遭受重创,再也无法服役,而日方也损失了30多名中高层将领,一些小型海船也遭到炮火轰炸。

黄海海战的意义

黄海之战是甲午战争前线的一场激烈海战,意义重大。是甲午战争的开始,也是北洋舰队彻底覆灭的基础。其实黄海之战也标志着当时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因为曾经强大的北洋舰队在这场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留下一艘主力战舰。所以黄海之战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光绪皇帝经过这场战争非常愤怒。

黄海海战部分人员的照片

其实黄海海战的意义不应该局限于它的负面。黄海海战涌现出一大批以邓世昌为首的战斗英雄,着实激励了一大批海军军官。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损失比日本大,但北洋舰队并没有被彻底打败,日本也没有被彻底打败。尤其是日本舰队受到定远、镇远的打击,已经元气大伤。黄海海战后,日本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所以黄海海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日军的炮火攻击。

关于黄海海战的意义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很多答案了。黄海海战不仅是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清朝与日本人的战斗正式开始,为清朝的覆灭奠定了基础。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的主要任务是为运送军队的舰队护航。北洋舰队在海上耽搁了5个小时,却无意中耽误了日军主力,使清军得以安全抵达,完成护航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说,北洋舰队虽然全军覆没,但他也是为朝廷做了贡献的。

黄海海战失败的原因

黄海会战的最终结果以日本的压倒性胜利而告终,所以后来的历史学家一直在讨论黄海会战失败的原因。原因是中国洋务运动不够到位,船炮不如军事强国。所以中国的海军装备不够好,一旦在海上遇到日本这样强大的对手,就会变得不堪一击。所以在黄海海战中,中国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日本只损失了几艘小舰。

黄海战役图片

其实除了装备差,黄海海战的失败更应该归咎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清朝后期统治非常混乱,光绪皇帝在主要交战派和主要投降派之间摇摆不定。他不知道是向日本投降好,还是与日本人决一死战好。

当时主投降派的官员都畏首畏尾。他们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卖国,在朝廷上到处煽阴风、点鬼火,故意夸大日本海军的实力,故意贬低自己的海军,让一些官员误以为中国海军真的不堪一击,也让光绪皇帝对洋务运动彻底失去信心。这也是黄海海战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实际上,黄海海战的失败部分是因为资金问题。清朝统治末期,已经是夕阳西下,国家也没有能力拿出多余的银子来支撑军费。但北洋舰队要想打造一支无敌的军队,就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军费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北洋舰队装备不好,全舰官兵经常因为拿不到饷银而怨声载道,对全军士气造成一定影响。

黄海之战的影响

黄海之战是清末的一次大规模海战。黄海会战的影响后来被历史学家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黄海之战不仅标志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当时光绪皇帝对黄海之战非常愤怒。他认为洋务运动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功,反而使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于是下令解散洋务派,使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黄海战役图片

黄海之战的影响还包括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是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屈辱的条约。这个条约直接导致了日本的复兴,满足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不仅把台湾省输给了日本人,还付出了大量的白银作为和平的代价。后来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马关条约》是陷害中国最深的条约。如果没有《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可能不会受到日本的制约。

黄海海战的影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皇权旁落。当时黄海海战之前,皇权在光绪皇帝和洋务派手中。洋务派和光绪皇帝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可惜的是,洋务派受到黄海海战的极大打击,光绪皇帝威信扫地。朝廷的统治权力落到了满清贵族手中,他们对国家大事一无所知,只知道和平妥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实除了这三个方面,还有很多黄海海战的影响,比如国内一些爱国运动的兴起,也激发了大量爱国人士向外国人学习先进技术的热情。其实黄海海战之后,日本人就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没有对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军事攻击,给中国带来了近30年的和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3607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7
下一篇 2022-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