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中德国失败的原因

一战中德国失败的原因,第1张

为什么德国在两次大战中失败,因为德国根本没准备好总体战

我们知道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也知道德国是第一个提出全面战争概念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东线的英雄鲁登道夫在1936年出版的《全面战争》中提到了这个术语,认为一个国家用整个国家的资源去打败对方,就是全面战争。

可惜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没有这么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想着快速打败对方,战略是先在西线快速打败法国,再回头打败沙皇俄国。这种战术是基于速战速决。也就是说,德国必须迅速击败一个主要对手。一旦解决不了,就意味着战败。就在马恩河战役结束的时候,小毛奇对凯撒·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了。

小毛奇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虽然小毛奇乃至整个德国都在为战争做准备,但他们实际上还没有为全面战争做好准备。整个德国都想复制一场普法战争,几个月后解决对手,然后享受胜利果实。他们根本没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是备战中最典型的案例。按理说,三国同盟,三国协定的局面已经形成,德国已经在搞军备竞赛了。它是第一个动员的,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

实际上,比如一战前,法国有6个集团军群,而法国有4000万人口,德国有6900万人口。按理说,法国能有这么多集团军群,德国的人口和国力至少能达到十个集团军群,尤其是考虑到德国在东线还要面对俄罗斯,而俄罗斯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防止双线作战,拥有十个以上的集团军群很正常,但实际上。

尤其是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把最后的失败归咎于兵力不足,尤其认为这是把兵力转移到东线的失败。但是,如果德军再扩大一点兵力,从一开始就想尽办法,即使把部队留在东线,也不会失败。要知道,当时普鲁士还没有统一全德,它还能在短时间内集结一支比法国还大的德军。

其实一战意味着德国没有做好长期全面战争的准备,那么二战是不是一直都准备好了?当时鲁登道夫已经完成了总体战理论,德国应该吸取教训了吧?事实上,不是的。

虽然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辉煌,在闪电战中战果显著,但实际上德国还是和一战一样,甚至比一战还要糟糕。这在对付毫无斗志的波兰、南斯拉夫、法国时并不明显,但在对付苏联时却很典型。

一开始德国想四个月解决苏联,结果是拉锯战。在拉锯战的过程中,德国并没有恰当地展示自己的国力。

以苏德战争为例。苏联建造了11万辆坦克,即使一开始失去了一半的领土。这还不包括美英支援的坦克,而德国造的还不到一半。

德国的技术并不先进,坦克可以搭配2的,这根本就是德国生产能力不足,生产能力不足并不是因为德国人没有生产能力。要知道,苏德战争时期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西欧的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主要工业区,中东欧的捷克,甚至苏联的东部工业区都被德国人占领了。基本上,欧洲的主要工业区都在德国的控制之下。如果德国能把这些工业能力全部发挥出来,生产能力至少会超过苏联。

但是德国就是没有做到。实际上,德国要等到1944年东线衰落,西线盟军要登陆的时候,才增加生产,开始全国动员。在此之前,德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根本没有全国总动员。

在盟国这边,就完全不同了。先不说早早参战的英国和苏联,先说美国。虽然当时美国的生产能力几乎是全世界的一半,但是美国一旦参战,就动员全国,努力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它组建了数千人的部队,并招募所有妇女进入军工厂。

与德国相比,美苏才是真正的全面战争,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德国根本不配称为全面战争,不失败才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2847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2
下一篇 2022-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