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写作背景资料

少年中国说(节选)写作背景资料,第1张

少年中国说》简介,《少年中国说》的创作背景以及人物形象

本文对《少年中国》的创作背景和人物进行了梳理。欢迎阅读。

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写于1900年,梁启超流亡日本。那是庚子年,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为了驳斥帝国主义者的无耻谩骂,纠正国内某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唤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了这本《少年中国》。

《中国》据说是清末梁启超写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章高度赞扬了青年的朝气和活力,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 帝国 ,渴望出现 年轻的中国人 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小节,比喻多,强烈鼓励。带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着作者对中国年轻人的热爱和期待。

《少年中国》是一篇很长的政治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立场上,对他心目中的古代封建中国和青年中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强烈赞扬了青年人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担负起建设青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对祖国富强的渴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人物形象

在作者看来,年轻的中国人应该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逐步走向一个独立自强的新国家。

主要思想

《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和辉煌的未来,对肩负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起投身改造中国的战斗。

《少年中国》简介

《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和辉煌的未来,对肩负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起投身改造中国的战斗。

语言的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壮美、充满情感。

文章多为四字句,押韵。他们使用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并引用大量典故,使文章读起来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以上是边肖编著的《少年中国》的创作背景和人物。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study/10186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