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如下:1。进化: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与心理健康;4.食物中的营养素;5.人体的消化系统;6.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6.肺部的气体交换;7.血液循环系统;8、 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林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以树栖为主的森林猿为了适应环境,在地下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火,发展大脑,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猿是黑猩猩。
4.化石,即化石遗迹、遗物、遗物。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类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睾丸:最重要的男性性器官,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储存和运输精子。
输精管:精子的输送
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粘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射精和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卵巢:最重要的女性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激素。
输卵管:卵子运输和受精的地方。
子宫:胚胎发育的地方。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和胎儿生产的通道。
外生殖器: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蝌蚪状,有长尾,有游泳能力。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部位:输卵管
2.胚胎发育和营养:
(1)发展:
发育地点:初始阶段在输卵管;然后,它在母亲的子宫里继续发育了大约38周。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入子宫,种植在子宫内膜,这就是妊娠。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人形。胎儿成熟后,从母亲的阴道中分娩出来。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早期所需的营养来自蛋黄;子宫内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氧气是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的。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所以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节青春期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神经系统、心、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作用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性器官发育迅速,男生有遗精,女生有月经的生理现象,女生第一次月经称为初潮。
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的增强与依赖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4.心理健康:
(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3)学生互相帮助,与老师密切交流。
第二章人体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素
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六类: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能源材料:
糖:人体日常活动中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脂肪:一般是作为备用能量物质储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最多。
蛋白质: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材料:
水: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最需要的营养素。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骨骼和牙齿)、铁(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它们含量低,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实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本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动有关。牙齿的切磨和舌头的充分搅动,可以使唾液更充分地与食物残渣混合,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但不甜。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是甜的。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切馒头模拟牙齿的咀嚼,将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模拟舌头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用舌头搅动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来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吞咽: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和呼吸道交汇处)
食道:它可以移动并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称为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从这里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食物和消化液通过蠕动充分混合、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从中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它分泌胆汁(没有消化酶),将脂肪乳化成脂肪颗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征: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合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有大量环状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中将食物分解成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1)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动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没有变化。
(2)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中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脂肪在小肠中。最终,它们都在小肠中被消化。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消化直接吸收。
7.营养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部和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吸收部位,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一些维生素。
8.给患者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的线粒体分解提供能量。
9.肝炎等肝病患者不爱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异常,不利于脂肪消化。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日三餐,按时吃饭。
1.营养合理,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食。
吃五种均衡食物(均衡饮食宝塔)
2.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照“平衡膳食宝塔”均衡食用五种食物,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应吃米饭、面条等淀粉类主食最多,其次是蔬菜、水果,脂肪类食物最少;
(3)人在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能量摄入应分别占30%、40%和30%。
3.食品安全
为了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污染,蔬菜和水果必须清洗干净。
吃无毒的食物(发芽的土豆、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购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注意购买包装食品。
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生产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体的处理
1.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功能:气体进出肺部的通道;清洁、潮湿和温暖的吸入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由骨骼或软骨支撑,保证气体的畅通。它是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同时属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咙,防止食物进入气管。所以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笑。
3.声音是由喉咙里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喉是发声器官。
第二节肺中的气体交换
1.肺
(1)位置:胸腔内,左侧一个,右侧一个。两个左叶和三个右叶(两个左叶和三个右叶)。
(2)结构:由大量肺泡组成,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适合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每分钟16-18次。
3.测量胸围差:
(1)测量位置:两肩胛骨下角。
(2)计算:胸围差=试图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试图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
(3)要求:三次测量取平均值。
4.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在试着吸气后,再试着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P45-46
(胸骨、肋骨和胸椎构成胸腔,膈肌和肋间肌统称为呼吸肌)
记忆指令:①根据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是自上而下的,呼气时气是自下而上的↑。②膜片顶部的运动方向与气体的运动方向相同。③肌肉收缩是主动的,肌肉放松是被动的。
6.肺泡和血液P47之间的气体交换
(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适于气体交换的肺泡特征:
①肺泡多。②丰富的毛细血管环绕在肺泡外面包周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气体扩散
7.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扩散
(2)组织中的气体交换:
8.发生在细胞(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9.
肺泡中氧O2浓度最高,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最高。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和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第1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浆Hb成分:水(约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世界拳击理事会
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以及温度调节。
2.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含铁,所以呈现红色。
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4.气体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导致患者缺氧。
5.高原反应,简称“高原病”,是机体为适应海拔引起的低气压、低氧含量和干燥空气体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有头痛、气短、胸闷、厌食、低烧、头晕、乏力等。有的人因为含氧量低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失眠等不同表现。但是,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逐渐增加,以提高氧气运输的效率。
6.平原地区的运动员赛前去高原地区训练,有利于人体血液中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当他们回到低海拔地区进行比赛时,血液的氧气运输效率会更高,有利于人体获得足够的能量。
7.干细胞:它们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然后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存在于新生儿的脐带血和骨髓中。
第二节血液流动管道-血管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时,用低倍显微镜 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头部和躯干。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在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水分,以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2.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3.中医以桡动脉在腕部“把脉”。静脉,俗称“青筋”,用于抽血、输血、静脉注射。
4.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管内血流最慢。这些特性有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第三部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部中间,左下方,大小和我握的拳头差不多。
它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空腔:
左心室(主动脉)和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记忆指令:左右相反(看解剖图时,图的左边其实是身体器官的右边)
上房下室(上边是两个心房,下边是两个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