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霜传:和朱元璋有关系。
有一个关于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传说。他过着糟糕的生活,到处乞讨,露宿街头。有一天恰逢初霜节气。几天没吃东西的朱元璋饿得头晕目眩,从山坡上滚了下去。幸运的是,他被一棵老柿子树挡住,没有摔死。醒来的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老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于是,朱元璋爬上老柿子树,吃了一顿柿子的“大餐”,才保住了性命。
几年后,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很快成为一方领袖。朱元璋当上领袖后,一直苦于经营不善,发展艰难。又是一年初霜。朱元璋晚上梦见一个仙女站在一棵柿子树下,笑着对他说:“柿子救命,书生治国。”不久,朱元璋攻占定远。他见到定远城里有名的人李善长,忽然想起了他晚上的梦,立刻重用了他。李善长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很快帮助他的军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吴鸿的第三年,他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朱元璋想封李善长为齐桓公,但又担心武将反对,于是想方设法试探。又是一个初霜日,朱元璋带领徐达等一批开国将领来到老柿子树前,向大家讲述了他过去吃柿子的救命经历。说到动情处,他脱下红斗篷,披在柿子树上,说:“柿子救命,书生治国,柿子要封为灵双侯!”你的武将们被朱元璋感动了,也没表现出什么异议。
次日,朱元璋颁发诏书,册封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盛丰、邓禹等六人为公爵,其中李善长排名第一。在古代,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公。公爵是最高头衔。后来“柿子救命”的说法延续下来,初霜每天吃柿子成为初霜节气中最重要的民俗。
2.《初霜》里说初霜加倍倔强。
传说龙王的妻子和儿媳总是意见不合,俗话说“倔”,而婆媳同样倔,是“双倔”,与初霜节气谐音。
据说每年秋天刚过(通常是农历初一霜降的前三天),龙王的媳妇看着满仓沉甸甸的粮食,心想:“庄稼都在仓库里了,我们好好晒几天太阳吧?”但是,每当她向婆婆询问此事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工作多着呢,别老想着偷懒!”
于是婆媳就顶嘴,红着脸,双方互不相让。他们就像“倔牛”,老龙王和小龙王都劝谁也不要这么做。媳妇倔,婆婆呛。我婆婆和媳妇这几天都不怎么交流。龙王父子只能感叹:“两个女人这么舍不得,这叫‘双倔’!”
当然,日子会过去的。毕竟婆媳生活在一个世界,吃的是一个锅。这种“双重固执”不会持续太久。要么是媳妇,要么是婆婆先让步。因为是龙王之家,三天之内,不管是媳妇先道歉,还是婆婆先让步,只要你真的说了,就会出现初霜节气十五晴空千里天,民间称之为“旱土黄”;但如果双方只是表面上道歉,内心拒绝接受,天气就难以预料了。
比如表面上一个媳妇三天之内给婆婆道歉,声明自己失去了“固执”。其实她心里不高兴,偷偷流泪。然后,接下来的十五天都是阴雨连绵;婆婆先给媳妇道了歉,心里还是气。结果接下来的十五天都是雷阵雨,甚至霜冻,被老百姓称为“烂黄”。
3.初霜传奇:飞霜与绿衣少女
初霜是一个有仙女姐姐的节气。这个女人叫吴婕,又名清女,相传是砍桂树的吴刚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有云:“秋三月,地气不藏,而杀,百虫蛰伏,安住闭关,少女出降霜雪。”高注:“青姑娘,神,绿玉姑娘,霜雪之主。”
这一年的九月十四日,她下凡,站在青瑶山中央的最高峰上,用手摸了一把七弦琴,声音清脆。霜和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落下来,洒在大地上。霜封缄,埋葬世间所有的不洁。
徐总是以冷峻、少妇的形象充满了冷峻,在其中矫情的文人扮演了很多角色。因为他们不喜欢草木倒下,他们把罪行归咎于年轻女子。
寒山石云:“你经常看到枯萎的白杨,经常被年轻的女人杀死”。张喜安《南乡子》诗说:“血淡衣襟断。百花嫉妒霜女董军。折双花,借小春”。还平白加了一个“嫉妒”的名字,好像少妇嫉妒五颜六色的花,执意要让初霜遍地。姚鼐诗:“这一年,少妇是个粗心的统帅,黄花九天未吐枝。”菊花没开也是少妇的错。多情的纳兰性德也没放过她:“霜新闻下银塘,作新凉。乃他清怒特轻佻。”
李商隐的诗《霜月》至今流传最广:“初闻雁声无蝉,百尺高水逢天。绿素娥耐寒,月中霜战。”据说清女和嫦娥不畏严寒,跑到月宫互相比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