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纪念谁
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传说中,屈原主张提拔人才和能力,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革职,逐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5日,屈原写完他的杰作《怀沙》后,在汨罗江投石自杀。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人们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去取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纪念屈原理论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祭奠伍子胥说。忠臣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后来投奔了吴国。他被吴王陷害杀害。伍子胥临死前说:“我死了以后,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的都城上,看越国灭吴。”伍子胥听说后,大怒,于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棺材里,放入大江中。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纪念女儿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顺的女儿曹娥,她救了她的父亲,投江自尽。曹娥,东汉上虞人。她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她好几天没见到她的尸体。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过了十七天,他也在五月五日投河自尽,五天后捞出父亲的尸体。传为神话,后传至县衙总督,使之成为弟子韩丹春讴歌的丰碑。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孝顺女儿曹娥的日子。
纪念介子推理论。介子推是寒食节的主角,也是清明节起源的传说,但也有人认为端午节的起源与介子推有关。根据东汉蔡邕的音乐作品《曹勤》,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