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
游标读数时,首先以游标零刻度线为准,读出游标体上的毫米整数。然后读取光标指示的数值,观察光标上的哪条刻度线与尺体上的刻度线对齐,取对齐最近的线进行计算。计算方法为:网格数*精度。将最后两个读数相加,得到该测量值。
以10度游标卡尺为例,先将被测物体放在测量爪之间,移动测量爪,夹紧物体,拧紧固定螺丝。我们看到尺子上的读数是8mm,光标上的第三条刻度线与尺子对齐,长度是3✖0.1mm=0.3mm,所以物体的长度是8mm+0.3mm = 8.3mm
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和深度的量具。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的滑动游标组成。主标尺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而光标有10、20或50个刻度。
根据划分的不同,游标卡尺可分为10度游标卡尺、20度游标卡尺、50度游标卡尺等。10格的游标是9mm,20格的是19mm,50格的是49mm。卡尺的主尺和游标上有两对活动爪,即内测量爪和外测量爪。内测量爪通常用于测量内径,外测量爪通常用于测量长度和外径。
在各种测量仪器中,游标卡尺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精度测量工具,是划线尺的延伸和扩展,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主要用木杆或绳子来测量长度,或者用“踩”和“摊手”的方法。长度单位制确立后,出现了标记线条的尺子。这种划线尺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公元前2000年的中国夏商时期都有使用。在当时,它主要是由象牙和玉石制成。直到青铜刻线尺的出现,这种“高级”的测量工具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天文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