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是什么
据说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祭墓”的仪式,后来民间纷纷效仿,在这一天祭祖扫墓,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习俗。“清明节”这个名字也来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精神。冬至后的第108天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有15天的气。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称这段时间为清明比较合适。
清明节历史悠久,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礼习俗。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仲春和晚春之交。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始于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成为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寒食节的后一天被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108天。它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鼎,明,当万物齐而明,盖之时,万物齐而明,故名。”清明一到,气温回升,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得豆”的说法。清明节是祭祖的节日,传统活动是扫墓。
清明节习俗丰富,可以归纳为两个节日和传统:一是祭祖,慎终追远;二是去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不仅有祭奠、缅怀、缅怀的主题,还有踏青、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在清明节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清明节经过历史发展,融合了唐宋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将多种民俗融为一体,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