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飞:流量≠品牌价值、访客≠用户价值、收入≠商业价值

芒刺在背2022-07-13  25

12月9日,微博在北京举办首届V影响力峰会。微博CEO王高飞发表了题为《新媒体的黄金时代》的演讲。

他认为,用户阅读终端向手机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内容仍然是核心竞争力,媒体的发展仍然需要品牌价值、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支撑。对于内容写手来说,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记住三个不等式:流量不等于品牌价值,访客不等于用户价值,营收不等于商业价值。

1.jpg

以下为王高飞演讲实录: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我觉得新闻产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的快速普及,其实是一个自媒体快速甚至膨胀式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个人作者和传统媒体转向移动平台进行商业,甚至我们看到了社会上的一种说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

第一,用户阅读向移动端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新媒体的黄金时代,我们看到在各个领域,很多个人和机构开始脱颖而出,经营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用户群体,甚至有自己的商业变现模式。

但是我们真的很难想象这个移动市场在五年或者十年内是否能容纳上百万的新媒体公司。我觉得也许10万就够了。对于微博这样的平台,未来5年、10年,什么样的新媒体应该是成功的?其实这是微博里很多同事包括我自己都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新媒体来势汹汹,如何更好的发展值得思考。

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先来看看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媒体离不开身体,身体也离不开媒体。也就是说,任何内容其实都离不开媒体。媒体时代的不变是什么?媒体的媒介一直在不断变化。在过去的50年里,我们可以看到,从报纸到广播电台,到电视,到90年代的PC互联网,再到最近5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媒体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

目前阅读终端的碎片化和便捷化都集中在手机上。对于这个趋势,我们认为,第一,不可逆转。其次,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们还看不到一个可以取代手机的新媒体。所以我们在讨论什么样的新媒体才能成功的时候,核心是讨论一个新媒体如何在手机上传播。

离开身体后再来讨论媒体吧。在媒体进化的过程中,内容其实才是核心,媒体的内容部分仍然是媒体获取用户、成就品牌的核心。大家发现,其实只有当你是一个有持续内容建设能力的作者机构,才有机会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品牌。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媒体自身运营的支撑点并没有改变。首先要获取自己的用户,然后学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知名度,最后基于自己独特的品牌和独特的用户群体实现持续的、大规模的商业变现,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媒体。这种模式几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很多人都会陷入误区。下面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

第二,流量不等于品牌价值,基于品牌路径的内容消费可以转化为品牌价值。

我们先来看一个传统媒体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传统媒体时代发行量最大的媒体是《故事会》、《老友记》、《青年文摘》,它们的发行量几乎都在百万甚至千万级别。我们会看到,在传统媒体中,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是《财经》和《三联生活周刊》。

现在有很多移动媒体平台可以给媒体和作者带来流量,比如微博,微信,还有各种资讯和媒体客户端。然而,当用户在这些平台上消费内容时,他们对媒体品牌的认知完全不同。

比如我们把一个用户的阅读内容比作吃一个鸡蛋。一个用户在微信上。他在进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消费内容时,先找到自己喜欢的母鸡,然后吃掉那只母鸡下的蛋。在微博里,他吃鸡蛋就知道是哪只母鸡下的蛋,但在其他很多媒体平台,我相信很简单。用户会持续消费内容,每天吃很多鸡蛋,但他很少关注下了蛋的母鸡。

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平台用户的消费内容都能转化为用户对这个媒体品牌价值的感知,大多数品牌也无法将流量转化为媒体的品牌价值。我们认为什么样的媒体平台可以塑造媒体的品牌?我们认为,在这样的媒体平台上,每一次阅读都应该是媒体的品牌认知。比如,用户在消费你的内容时,一定会强烈感知到你的媒体品牌。

此外,用户基于品牌消费内容。比如人们通过微信和订阅号消费内容,严格来说是基于品牌消费内容,而不是内容路径。比如我们刷信息流,或者刷一些没有作者的信息流,用户对品牌的感知是零。我们认为,只有基于品牌消费内容的平台,才能帮助作者逐步塑造品牌价值。

据人民日报数据显示,今年11月人民日报阅读量约20亿,约60%的内容通过主信息流接入,40%的流量直接来自人民日报官微接入。全能熊,因为他本身的社交行为更强,我们可以看到全能熊的流量中有55%的用户访问全能熊的个人主页来询问他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微博平台上,有将近一半的用户实际上是通过品牌路径获取媒体的内容价值。

这么简单的一个数据,相信会让这里的自媒体更好的理解基于品牌路径消费什么样的内容,基于内容路径消费什么样的内容。

第三,访客不等于用户价值,能随作者转移的才是有价值的用户。

最近一年多,自媒体的投资特别火。我们经常看到新闻获得自媒体1000万投资,新媒体获得1亿投资。这一年多来我们也研究和投资了一些自媒体。总有一些自媒体说,看看我们这个平台有多少粉丝,每天有多少流量。我们最高的时候一天100-200万的流量,基本相当于一份报纸的价值。我们应该值多少钱?

但是我们通常会告诉他,第一,如果你有自己的客户端,我们认为每一个客户端用户都是你的用户。第二,如果你有微博和微信,如果你离开微博和微博,你现在的30万或者50万粉丝能拿走几个?能拿1/3还是1/5?我们会认为这是你的用户群。

第三,其他平台剩下的,不管你有多少流量,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你的用户群体。我们认为是你所依赖的媒体平台的用户群,那个用户群是抢不走的。不然你可以自己试试。你可以从你的一些微信官方账号查一下,有多少用户可以获得你的客户端,或者有多少用户可以去你的微博和微信官方账号,把他们引导到我们认为是你的用户。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来看看《华尔街日报》。我们注意到《华尔街日报》在脸书和Twitter上的排名非常高,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用户还是客户。《华尔街日报》的用户群可以和他一起迁移。媒体只有拥有这样的用户群体,才能认为它有自己的用户价值。

同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用户跨平台迁移的问题。微博粉丝转移到微信,相信很多大V自己也转移了。作为一个平台,我们首先声明我们不喜欢,但我们也尊重和理解它。为什么?因为微博上的粉丝不仅是严格意义上的微博用户,也是这里大V的用户,他们实际上是大V相当一段时间的用户。某种程度上,这些用户会跟着大V从微博到微信,或者从微信到微博。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作为平台方,我们应该自省的是如何服务好这些大v,如何让他们在微博平台更好的运营和生存。

在微信上,我们发现微信粉丝的转移效率要高于微博。最近看到一个微信官方账号“天下秀”,其微信官方账号中的原创粉丝在40万左右。由于某种原因,在微信中提供服务失败后,他的职位最近转移到了微博。目前微博粉丝数在7万左右,几乎都是从微信转来的。

也就是说,微博、微信中大量的这类自媒体运营的粉丝,确实有一部分我们认为是自媒体本身拥有的用户群体,但这种情况在其他自媒体平台上估计很难发生。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什么是用户,什么是访客。一个愿意跟你到天涯海角的人,我们认为他叫做用户。一个路人,只是看了你的内容,我们觉得那叫访客。第一,用户认可你的观点和你的想法,他和你产生了情感上的联系。第二,用户通过你的品牌路径消费你的内容,而不是在一些内容路径上随便浏览你的内容。第三,用户愿意跟随你的品牌,迁移到新的平台。

我们强烈希望大部分自媒体在运营内容,运营自己的官微,或者做自己的订阅号的时候,考虑的是能不能带来用户,而不是路人。我觉得只有有固定用户,可以随时迁移的媒体才能有更高的价值,不仅仅是内容价值。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内容价值的媒体只是根据其对内容的需求给平台分配流量。我们认为这样的媒体没有投资价值,也没有开发价值。

四。收入不等于商业价值。作者应该基于品牌和用户来实现,而不是基于流量。

很多媒体说,赚钱就完了。只要你给我点钱,我什么都可以做,但是我们不认为未来几百万的新媒体会成功。可能成功的新媒体只有几万家。什么样的新媒体能成功?你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

媒体的商业变现和内容的商业变现是有本质区别的。内容的商业变现是基于流量的变现,很多媒体平台在正文页面发布广告,就是基于内容的商业变现。基于媒体的商业变现是基于你自己独特的品牌和你自己独特的用户群,而不是基于流量的商业变现,这是传统媒体和商业媒体普遍认可的。但是,现在移动媒体平台上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商业规则。严格来说,我们希望商业变现是客户认同这个媒体的价值,而不是这个平台的商业价值。

比如微博中阅读量差不多的两个账号来说,他们的粉丝基本都在八九万左右,但是广告价格相差4倍左右。一个接一个报价2万左右,另一个报价几千万左右。2015年一个广告收入220万,第二个26万。具体原因我不知道,应该和品牌和用户群体的差异有关。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里的商业逻辑,但并不是所有的媒体平台,包括一些移动媒体平台,都理解并尊重媒体的商业差异性。

这两年很多人说微博要做正文页广告,流量型广告。其实我们自媒体商业变现的核心原则是让客户为其对媒体价值的认可买单,而不是不区分媒体就为流量买单。不管是三年前做微任务,还是2015年打赏,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是,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即使这些媒体粉丝是平等的,流量也是对等的,但他们的价值观应该是不一样的。微博鼓励和支持媒体价值的差异化。

最后,感谢这个时代。我觉得这是一个对所有人都最好的时代。每个新媒体人都可以在这个时代拥有自己的品牌、用户和价值,我们有创造的自由。我们创作的内容第一次属于自己,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迷茫的时代。如何持续创造优质内容,如何持续增加用户,如何持续稳步提升商业价值,大家一直在一起寻找成功之路。希望今天的V影响力峰会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感谢大家对微博的持续关注和支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7124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