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想知道月球是如何诞生的。40多年来,关于月球的形成有很多理论和假说。其中“大碰撞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设,月球是由火星大小的忒伊亚行星和原始地球碰撞形成的。然而,据国外媒体报道,作为月球形成最权威假说的“大碰撞理论”最近遭到一些科学家的质疑,月球是如何诞生的再次成为一个谜。
根据“大碰撞理论”,地球与行星忒伊亚相撞,导致了两颗行星的融化和高度混合。最终,一部分残骸冷却固化,形成了今天的月球。那么月球应该含有忒伊亚类型的物质。
然而,研究人员测量了月球上采集的岩石样本,发现月球的成分与地球非常相似。因此,他们认为“大碰撞理论”无法匹配月球观测证据。
“目前,月球是如何起源的还没有定论。关于月球的形成有了新的假说,对‘大碰撞理论’提出了挑战和质疑。这很正常。但是,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月球的事实来检验新理论是否合理。”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各大行星刚刚形成,太阳系空还比较混乱,一些天体的轨道还不稳定,因此很有可能是原始地球与行星忒伊亚相撞。但碰撞后,月球是完全混合还是部分混合后分裂并不确定。
“虽然还有一些月球观测事实不能完全用‘大碰撞理论’来解释,但‘大碰撞理论’是目前最能解释月球观测事实的假说,并且得到了学术界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郑永春说,一方面,科学家建立了理论模型,将原始地球和忒伊亚星球分成许多块,根据撞击动力学理论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理论模拟,以检验大碰撞理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在实验室中利用月球陨石和阿波罗岩石样本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微观知识推测月球的形成过程。
目前人类对月球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通过100多次月球探测,获得了大量的月球遥感数据和矿物、岩石样品,了解了月球的物质成分、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的比值、内部结构和轨道参数。这是月球的观测事实。月球起源的成功假说需要对这些观察到的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