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1130—1200)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太阳庙,小名紫阳。今天,江西人博览群书,广为传诵的经典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诗传》、《楚辞集注》等。在哲学上,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颐、程颢)的理气关系理论,是理学的一大成果,被称为朱成理学。王阳明(1472-1529)是明朝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字伯安,名王守仁。如今,浙江人的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的作品被他的老师编入了38卷的《王文成拳拳》。哲学中最重要的是传记和大学问。他开始研究理学和佛学,后转入陆九渊心学,并发扬陆九渊心学,称为_王陆心学,创立_阳明心学。朱和王阳明都是哲学家和教育家。朱哲学:“世间无无理之气,无理无气”,“理在先,气在后”,“存自然之理,灭人之欲”。王阳明哲学:“万物之理,在我心”,“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关于性的四句话_“没有善良和恶心的基础,但有善良和恶意的行动。知善恶是良心,行善作恶是尊严”。关于孩子的教育_“必须鼓励,以快乐为中心,自然日常”。朱与王阳明的区别在于理学与的不同。理学和新儒家的统一可以相辅相成。摧毁人的欲望是不合适的,但控制欲望是可能的。心外无因,心外无应加为_心内有因,心中有物;心外有因,心外有物。王阳明高于朱的地方①四句论性比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恶更接近性的本质(真理)。②孩子的教育在于孩子的兴趣和热爱,在于日常的成长。知识是一天天消化转化的,也就是自然积累的。③人生经历_隆昌启蒙(反宦官早年在贵州隆昌被贬为翼城),逆境中的意志与信念;可以_丧师。④“致良知,知行合一”_人生境界就是良知。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思想与行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对良知来说,知行合一仍然是人们的生活准则;可为后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