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是一部经典著作,有许多名言。读它们使人明智,会让人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最喜欢论语的这些名言,有的讲读书,有的讲做人做事,充满辩证法和哲学观。读它们对做人很有启发。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你只思考不学习,你会很困惑。孔子深刻而富有哲理地谈到了读书和学习。一个人的学识、学识、修养,都来源于学习。现实中,人们一说知识的积累,都知道怎么学,怎么学,怎么读。孔子说得最清楚明白。现在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就是没有好的读书学习方式,把读书和学习割裂开来,以为读书就是多读书,多读书,不注重读书思考,读书理解。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却得不到任何结果,没有任何作用。
正如毛泽东所说,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如果你在学习,把毛泽东的这句话和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相比较。如果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理解,这样的阅读学习方法一定会有效果。
第二,孔子说“不修身,不谈学问,学不到义,不善而不改。”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不培养自己的道德,就不会有人教你学习,你就不能遵守道德,你犯了错误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担心。孔子不愧为大学者,大智若愚。孔子把道德、读书学习、纠错放在同一个题目上。这三个问题之间确实有内在联系,这也是孔子最担心的。2000多年前就是这样,即使是现在,依然是令人担忧的事情。现实中很多人就是不知道孔子说的这个道理。很多人把学习和道德分开,认为学习是一个孤立的东西。只要学好了,有本事就能走天下。先不说他的道德不道德,说得更直白一点:“在商品经济社会,道德可以值几个钱,只要能赚钱。”有了这种思维,想赚多少钱就赚多少,失去了道德和野心。
我经常想为什么孔子的智慧如此出众。他能把事情付诸实践。做人先有德,没有德就没有收获。试想,一个没有修养素质的人能走多远,这样的人就算发了财,也会半路“翻车”。这样的人和事时有所闻,可见孔子的忧虑是正确的,不是危言耸听。
3.子曰:忠于道、忠于德、忠于仁、忠于艺,就是忠于道、忠于德、忠于仁。孔子培养学生的方法和内容是以仁义道德为原则,以技能为内容,使学能、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孔子是有见地的,也是睿智的。人来到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从祖上改变。做人要有德,没有德,最终都会输。这是永恒的真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从实践中明白了正确,很多人都在努力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向美德靠拢。这也是有智慧的人。
读《论语》的次数越多,孔子的智慧就会越大。孔子说的很多都是经典著作,对当下仍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就是你先做人,先贤惠,先行善事。一个人有了德行,就会去读书或者做事,状态和内心都会不一般。
总结:我是一个60多岁的男人。经历了很多磨炼。这辈子不能急功近利。我不能只关注现在。我要有原则,做事要有方式。从上个世纪的“又红又专”到今天的“德才兼备”等等。这些都是相同的原则。一个人必须用美德来衡量。如果他失去了美德,那做人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