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学的历史上,有两件影响深远的事件:
第一,50年代,借鉴前苏联模式,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本着“重点培养产业建设人才和师资,发展专科和专科,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精神,除少数综合性大学外,其他综合性大学均已解体为单科或多科性工科大学。
90年代,很多高校忙着更名、合并、去除行业属性,理工科大学开始向综合性大学靠拢。
二是大学行政色彩加剧,重点大学资源集中在以北京为首的大城市。重点大学中,除了少数属于教育部,大部分属于中央部委。而中央部委在确定本部委重点高校时,大多优先考虑北京的高校,造成了北京的部委重点高校特别集中。以211高校为例,仅北京就占了近四分之一;95所高校中,仅北京就占了近五分之一。多恐怖的比例啊。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原名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区成立研究生部。1989年更名为“石油大学”,总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组成。1989年,北京恢复本科招生。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教育部。200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是1997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大学行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昌平,占地700多亩。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行业为导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2015年,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立克拉玛依校区,克拉玛依是中国著名的石油城市。克拉玛依校区占地7000多亩。依托北京校本部的办学优势和克拉玛依的地缘优势,统筹规划,走与北京校本部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至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形成了一校两地的发展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北京石油学院从北京迁到东营时,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
拥有石油大学实验基地和集勘探、钻井、采油、集输、炼油等为一体的胜利油田生动课堂。,石油大学半个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石油人才,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设立青岛校区。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根据教育部批复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要形成东营校区领域广、基地大、青岛校区具有高水平、外向型优势,整体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也就是说,东营校区将保持稳定,继续发展,成为本科培养、科研中试、产业发展的实践基地。青岛新校区已建成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
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校园扩建受阻,民间流传的某地方领导因为儿子在学校溺水砸书记家,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基本都搬到了青岛校区,东营只有科研中试和产业发展的实习基地,优质教育资源基本被吸空。
虽然东营当地有各种各样的诉求,希望优质教育资源能留在当地,但还是难以扭转外迁的趋势,令人尴尬。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其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部)合并而成。该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设在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老校区成立了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本部设在武汉和北京。
2000年2月,学校由教育部下属的国土资源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本部撤销,北京、武汉独立办学。2006年10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签署了共建中国地质大学的协议。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现正在建设“资源与环境科技创新基地”和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新校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建了以地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和谐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涵盖理、工、文、管、经、法、教育学、艺术等学科,其中地质学、地质资源、地质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附近高校众多。
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特色,集理、工、文、管、经、法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重要的地学研究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
1952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矿业系并入中国矿业科学。1953年9月,学院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10月,学校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北京矿业学院作为13所外迁高校之一,迁至四川省合川县。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在江苏徐州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在北京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2月,中国矿业大学划归教育部直接管理。中国矿业大学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在徐州有两个校区,总面积4000多亩。是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的高校。
学校形成了以工科为主、采矿为特色、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3年1月,经中央编办批准,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名义办学。至此,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渐演变为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位于北京高校聚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位于北京昌平沙河高教区。
通过长期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多学科专业体系和多学科大学的基本格局,以理工科为主,以采矿和安全为特色,理工文法经协调发展。
一般来说,高校异地办学,设立校区或分校,可以迅速扩大校区和规模;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以快速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区域经济和影响力。
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华北电力大学原保定校区,还有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山东大学青岛威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等。
严格来说,校区和分校还是有区别的:每个校区理论上都是平等的,只是地域不同而已;校园只是一个有独立法人资格和领导的分支机构。
所以不同校区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和这个校区是一样的,可以算是“亲儿子”,只是有些学校会标注自己的校区。在招生计划上,大部分不同校区都有单独的计划,所以分数线比本校区略低。但因为同样的毕业证,在学历认证的当下,依然受到很多家长和考生的追捧。
但是,分校不一样。招生计划肯定是单列的,有的发校本文凭,比如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还有的发分校毕业证,比如北师大珠海分校,水平相差很大,需要考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