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你喜欢朱元璋吗?
不管你喜不喜欢朱元璋,你都得承认他是个伟人。乱世,英雄无处不在。他能够从一个乞丐和尚爬到权力巅峰到血流成河,其超强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一路爬上尸体的过程艰难曲折,险象环生。透过厚厚的史书我们也能一窥端倪。
那么,朱元璋这个农民最后做了皇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几部不同历史学家为他写的传记,对这位复杂而又颇有争议的皇帝朱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分享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一、同情农民,轻浮,却畏民如虎,画为牢。
朱茂·元璋出生于赤贫之中。为了填饱肚子,他曾经当过和尚,逃离了三年的饥荒。这
这几乎是中国人众所周知的历史故事。有历史学家发现,中国的封建专制王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朝代几经更迭。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草根出身,比如刘邦,三国时期的汉昭烈,南朝的汉武帝,五代时期的五国开国国王都是游民。据说宋太祖的赵匡胤也是一个出身卑微的流浪汉。我在想,现代社会每年都有胡润富豪榜。如果把这些出身贫寒的皇帝也给一个“赤贫榜”,我估计朱元璋的出身家庭应该排在赤贫榜的第一位,也就是穷人中最穷的。
为什么在这里提到朱元璋的穷背景?是因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会影响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他的三观影响的不仅仅是他的家庭,而是明朝近三百年来所有人的生活。因此,有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的三年乞讨生活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对其帝王之路的一次检验和锻炼。正是这三年流浪乞讨经历的耻辱、欺诈和挣扎,把朱崇巴这个老实又逆来顺受的农民,变成了朱元璋这个脸皮厚、心黑的胆大妄为的流氓。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流氓是改朝换代的乱世里皇帝的蛹。
即使当了皇帝,朱元璋也经常提起自己的贫穷。朱元璋从心底里对农民感到亲切和同情。他理解农民的疾苦,知道农民辛苦只是为了穿衣吃饭。他认为在学者、农民、工商业这四种职业中,农民是最辛苦的,常年劳作,看天脸色。朱元璋称帝后,为了实现农民的温饱理想,在洪武元年颁布命令,指导农业生产。他设定了非常低的农业税税率,鼓励农民开荒种田。几年之内,农民有衣吃的梦想基本实现了。尽管他生性吝啬,但在灾难发生时,他会不遗余力地提供救济和食物。所以从出发点来说,朱元璋是一个真心关心农民疾苦的皇帝。但由于他自身的性格和认知水平,他不相信任何人,什么事都自己做。所以为了管理的方便,他的政策规划过于强势和僵化,完全忽略了各地的环境差异。他叫农民种什么,不管气候水适不适合,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不能违拗,否则惩罚措施会很严厉。所以农业发展的效果不好,农民的生活也没那么好。
此外,因为是农民起义的结果,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为了后代着想,才得以坐大。他在关心农民温饱的同时,也严密防范农民二心,畏民如虎。正因如此,在对农民的管理上,他既借鉴了历代,又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为了便于管理,把农民固定在一个地方,他创造性地发明了户籍制度和职业继承制度。每个人一出生就被登记在户口本上,他得步父亲的后尘。他一生不得移动或改变职业。也就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农夫的儿子只能从事农业,裁缝的儿子只能学习裁缝。每个人都只能在你的出生地定居,生老病死,不能随意走动。万一有事需要外出,按照规定,任何人外出百里需要持有当地政府出具的“介绍信”。否则,你拿了,轻则鞭笞,重则勒死。万一发生灾难,当地官员负责把人们接回他们的原籍。
为了加强对皇族的管理,朱元璋建立了李佳制度。十户为一甲,每110户为一里,让全帝国人民都有自己的单位。明朝一里之内的居民有互相监督的义务。家家户户都要互相担保,坐在一起。一家犯罪,全家倒霉。通过这个系统,每个家庭中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邻近村民的密切监视。一旦有任何不符合《大诰》启示的风吹草动,马上就会有人向政府报告这个不稳定因素。当然,这可以防止明朝出现第二个朱元璋。
第二,仇视地主富家,强夺他们的财富,认定他们的剥削是农民造反的祸根。
朱元璋从小就经历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他全家都很努力,却常年挨饿。
冰冻。楼主不用干活,但是很受欢迎,很辣。对地主阶级的仇恨渗透到了朱元璋的骨髓和血液里。即使坐在龙椅上,低头看着地主富户们谄媚的笑脸,朱元璋还是觉得他们面目可憎,罪孽深重。在他眼里,是地主的贪婪、狡诈和不善良导致了他的缺粮,迫使他造反。现在他是皇帝了,必须消灭这个集团,免得他们再逼着别人造反。
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让子孙后代永远享受繁荣。于是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举起屠刀向地主富户砍去。他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沿袭历代惯例,将一些地方的地主、富户迁到应天府,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从经营多年的土地上连根拔起。二是发动农民诬告地主违法,从而理直气壮地增加他们的财产,夺去他们的生命。有的地主有先见之明,早早放弃家财,远走他乡保命。朱元璋治下,江南一带的地主富家几乎被清洗一空。朱元璋对地主豪富的敲诈勒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
第三,对官员不仁,忘恩负义,严惩腐败,乱杀人却强迫卖淫。
随着明朝国家政权的建立和稳定,各级治理制度的逐步完善,贪污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官员腐败的结果是农民的反抗接踵而至,这让朱元璋非常气愤。他很清楚,腐败最终损害的是他皇族的利益和底层人民的利益。因此,朱元璋制定了历代最严厉的反腐法。他规定“凡贪污六十两者,剥草放衙门口为例”。发展起来以后,谁敢贪污,不分轻重,一律处死。朱元璋惩治腐败的决心不大,但还是没能禁绝腐败。从1368年到1386年,中国13个省的各级官员没有一个能任职到任期,最后都被杀了。据史书记载,有一年,364名官员被发配到自己的岗位上。一年后,6人被杀,其余358人全部被判有罪。
有史学家说,朱元璋为了治理官员的腐败,奉行“误杀一千,不如让一人漏网”的原则。他不怕错杀,不怕株连,不怕无辜牵连。他只是想让官员对腐败感到恐惧和害怕。为此,他制造了1382年的“空海豹案”和1385年的“郭桓案”,七八万人被杀。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灭门反腐行动,效果并不好。杀人之后,衙门里没有办案的官员,被定罪的人要“戴枷审案”,成为明朝一道独特的风景。
朱元璋不知道,那是因为朱元璋给他们的俸禄不够养家糊口。从小穷惯了的朱元璋,对为他办事的官员非常吝啬。形容他吝啬、忘恩负义一点也不为过。明朝官员的工资是历代最低的。首官的俸禄是一年1044石米,而正启品县一年只有90石米。这点收入还不够他们养活老婆孩子,给下属发工资。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另想办法。他们知道他们必须找到另一种方法来失去他们的头,但他们别无选择。有人问,既然做官这么难,难道不做不行吗?真的不行!有些人为了不做官,最后被朱元璋训斥,处死。
而农民皇帝朱元璋却不敢善待自己的后代和亲人。凡是和自己亲戚朋友有关系的,待遇都不错,工资是同级官员的几十倍。明朝的官员真是苦啊!我的收入少得可怜,不得不经常受到锦衣卫的监视。我一年只有三个假期,我甚至要为罪恶而工作。十年辛苦,不如和皇帝扯上关系。怎么能不让广大读者寒心!这是朱元璋认识的局限。虽然你是天子,但还是改变不了穷人的短视和小家子气。他认为世界属于他。官员的一切都是他的礼物。他可以中科举,可以做官,可以领俸禄。朱元璋已经给了他们很多了。食物还不够吗?你还想要什么?出身贫寒的朱元璋也很节俭。他每天只知道努力工作,没有娱乐兴趣。所以,他不能理解,人除了温饱还想要什么?所以他给官员的工资都是用粮食发的。
第四,善待开国功臣,杀兔烹狗,为后人消除隐患。
精通汉墨的朱元璋坐稳皇帝后,就开始谋划如何守住来之不易的大明山,让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能当皇帝。然而江山不是他一个人打下的,那些和他一起英勇作战的文臣武将,如今也都身居高位。但是,这些开国功臣哪个不是英雄!他们的子孙,无论能力和资历如何,根本挡不住这些长辈。江山稳固了。没有这些人,帝国依然运转。此外,这些人利用他们努力工作的机会,开始结成小集团,争夺权力和利益。
就像他对儿子朱彪说的“我帮你把棍子上的刺拔出来”。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些英雄就像好弓好猎犬,在打下山河的时候,他们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或者说他们的消失比他们的存在更有意义。为此,朱元璋又一次举起了屠刀,这次瞄准的是自己曾经的“兄弟”。朱元璋没有在意。他坚持自己一贯的风格“不作为,就不作为”。他制造了著名的“空玺案”、“郭桓案”、“胡案”、“蓝玉案”等,涉及被害人数超过10万人。
第五,兴办学校,教育人民,不要百花齐放,统一思想就行。
明朝建立后,为了消除常年战乱对人们节操的破坏作用,朱元璋决定“礼尚往来,匡正人心,修风俗”。因此,他大力兴办教育。一向抠门的朱元璋投入大量资金,聘请教师,修建校舍,所有学生都给予各种补助。鼓励入学。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内容是由朱元璋自己制定的,包括帝王誓约、大明律和朱元璋自己编的四书五经。学生来学习,虽然有补助,有衣穿,有肉吃,但是校规极其严格。不准结社,不准讨论校餐,不准随意评论时事。他用校规封住了学生的嘴。
朱元璋在大力办学的同时,大力改革科举制度。一方面增加了科举的招生人数;另一方面,考试内容受到严格限制。他发明了八股文作为考试方法。规定考生必须遵循朱思想,不得越界。考题均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的作文形式也有严格规定。与学生的见解相比,他更注重形式的统一和思想的统一。他需要的是一个听话守规矩的书生。朱元璋创立的八股文科举制度在明朝中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影响了后来近五百年的知识分子。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收复了丢失了四百多年的燕京十六州,维护了领土完整;他建立了统一的明朝,使人民免于战争,商业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最终使农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精力非凡,勤勤恳恳,事必躬亲,常年操劳。他武断、多疑、不分青红皂白。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好皇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好父亲。他努力为后代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试图为他们安排好一切。
其实我觉得皇帝是一个位置,我是通过空仰望这个高高在上的龙椅的。无论是谁坐在上面,我都怕得要死,何况是明太祖,他残忍、霸道、狡猾、多疑、心狠手辣。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有些人对某某皇帝的感情是从哪里来的。我敢肯定,如果能回到古代,有选择的话,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回到朱元璋建立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