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降水少,蒸发多。干旱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坎儿井利用当地特殊的气候、地质和地形条件,孕育了盆地内的绿洲文明,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的坎儿井多被废弃,呈逐渐下降趋势。
它是清代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新疆,坎儿井的修建也受到官方和民众的高度重视。以吐鲁番为例,其辖区内有18个坎儿井组,其中吐鲁番11个,鄯善4个,托克逊2个,吐鲁番鄯善交界处1个。(楚怀珍:清代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分布图简介)
民国时期,政府重视地方水利建设。杨增新主政新疆时,非常赞赏林则徐开发坎儿井的做法。在其倡导下,吐鲁番积极挖新井,修旧井。
到20世纪60年代,坎儿井在新疆经历了一个极其繁荣和衰落的发展过程。坎儿井数量锐减,其流量、年出水量、年灌溉面积也在下降,大量坎儿井濒临干涸。
所以题目上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把坎儿井现代化?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坎儿井有其固有的弱点。
坎儿井只能利用地表水,不能适应地下水位的变化。冬季农闲季节,水的利用不充分,坎儿井出水量小,不能满足生长季现代农业灌溉的需要。坎儿井输水涵洞因其岩性特点,容易渗水,输水段大量漏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结构上,春季气温升高,冬季冻土融化,容易导致竖井坍塌,涵洞淤塞。传统农业社会,当地人定期挖掘修复坎儿井,难度大,耗时长。现代农业条件下,坎儿井的修复只能依靠人力,成本增加,很少有人愿意从事繁重的冲刷坎儿井的工作。
二、现代材料和工程技术的进步,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修建地下引水工程。
随着防渗渠道和水库等现代工程系统的建设,新疆开始开发利用更多的地表水资源。此外,机电井的技术也得到了推广。机械化和易于普及的优势使浅层地下水的利用更加方便,逐渐取代了粗放的坎儿井系统。
坎儿井地下运河
时至今日,在新疆依然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坎儿井。其中大部分都被作为文化遗产保存了下来。通过它的地下深处的通道,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在传统时期改造生存环境的智慧和艰辛。
更多历史地理知识和咨询,请关注@熊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