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买的新车和前面的车辆发生了事故,保险杠被撞出了一个洞。损坏修好后,汽车保险公司拒绝更换。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对方全责,好尴尬。昨天上午,市民李先生向周俊达投诉。
其实很多车主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他们的车出了交通事故,需要找保险公司理赔,而理赔的第一步就是先定损。然而,许多矛盾的问题使他们在修复损害的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保险专家提醒市民,车险定损有独特的方式,遇到的不同定损情况一定要区别对待。
招数一:固定损失金额可以协商。周三,李先生开着他新买的私家车在路上行驶时,转弯时不慎与前面的车追尾,造成车辆事故。所以保险公司的查勘员在定损的时候,最后查勘员是按照市场维修报价来最终确定维修理赔金额的。当时李先生也有类似的感觉,但是当他的车被拖到汽修厂时,汽修厂要求的维修费远远超过了保险公司的定损金额,差额只能由李先生自己承担。
在车险定损纠纷中,维修价格纠纷占多数。往往是修理厂给出的维修费用高于保险公司定损员核定的损失金额。例如,在确定损坏时,勘测人员通常会参考市场价格,然后确定合理的维修费用。但是对于汽修店来说,由于进货渠道的不同,有时候更换配件的成本太高,只能增加维修成本。这种情况下,如果客户对定损金额有异议,可以和定损员沟通,定损员会和维修店协商,而不是维修后再协商。
招数二:保养方法要提前确定。不巧的是,前不久李先生朋友的车刚和别人的车撞了,花了好多钱。虽然车的损坏不是很严重,只是车的某个部件出了问题。确定损坏后,鉴定人决定可以修复,从而确定索赔的费用。
然而,李先生的朋友的看法不同。他认为这个部件现在可以修,但是如果短时间内坏了会很麻烦。保险公司肯定不会再负责了,所以要求更换部件。但在事情解决之前,他擅自更改了零件。后来由于协商未果,保险公司只坚持赔偿维修费用。结果李先生的朋友虽然有车险,但是零件都是自己换的,所以花了不少钱。
除了有争议的维修价格,车辆部分零部件损坏后,维修后是否应该更换或继续使用,投保人和定损员的意见也容易产生分歧。一般来说,只要维修后功能正常,保险公司都会主张维修。而且车主会主张更换,这样会减少“后患”。这种情况下,车主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在车辆维修前或维修过程中,被保险人应及时向定损员咨询,确定维修方式,以确保能获得相应的赔偿。
招数三:定损保养:最好去刘先生的车发生意外碰撞的地方。定损后最终确定按照4S店进行维修,定损金额也由4S店的维修金额决定。然而,他后来在一家普通的修理厂修好了车。原因是在修车的时候,刘先生记得附近有一家普通的修理厂,保养费用和4S店不相上下。刘先生选择就近维修,然后以4S店的维修费用进行索赔。
没想到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不认可,坚持按照普通修理厂的标准进行理赔。这样,保险公司就少出了几百元的理赔款。这样一来,不了解理赔实际情况的刘先生就始料未及了。
如果你前期已经和查勘员确认了损失金额是按照4S店的维修方式确定的,就不要去普通维修店维修了,以免理赔时保险公司按照客户实际选择的维修店标准重新确认损失金额,造成车主本人不必要的支出负担。此外,专家提醒投保人,合理及时的定损是保险理赔的前提,保险公司应依法享有定损权。因此,如果被保险人未能很好地配合保险公司定损,或者未经保险公司同意擅自定损,其相应的诉讼请求可能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提醒:定损后,以上情况无需修车即可排除。有些车主只想得到赔偿,不想要修车厂帮忙修理。这种情况也是可行的。
比如在理赔时,平安车险会根据理赔金额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理赔方式。对于1万元以下的赔偿,平安车险会支持3天内赔付,也就是说定损后不修车是完全可行的。但定损后不修车的前提是车主投保了车损险。只有车主投保了车损险,汽车受损后保险公司才会进行赔偿。
知道定损后可以不修车,车主投保时也要选择理赔较快的车险公司。据记者了解,平安车险简化了理赔流程,甚至异地理赔也能轻松搞定。所以在选择车险公司的时候,平安车险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专家列举了四种实现理赔利益最大化的方法。事实上,保险公司的车险理赔是建立在严格的成本控制基础上的,尤其是在车险市场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因此,车险专家也列举了四种理赔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第一,车主在购买车险后,需要深入研究保险合同,熟悉关键理赔细节,避免事故真正到来时,由于对理赔规则的无知而造成损失。
第二,事故发生后,不要太着急与对方谈话或谈判。你应该拍下事故现场的照片,并保留所有的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第三,发生事故后,不用担心修车的问题。损坏修好后,开车去4S修理厂修理。有些车主一出事就急着去修,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受损情况。
第四,如果是很小的事故,可以私了或者自己修,避免来年保费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