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文学是现代西方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荒诞派戏剧上。
1880年前后,由西方现代主义运动开创的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一个共同的思想倾向:“世界”是荒谬的,折磨着人们,人们总是处于焦虑、痛苦和绝望之中...
现代主义作家对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与传统作家大相径庭,研究现代主义文学往往需要追溯到现代西方哲学。
叔本华(1788—1860)和尼采(1844—1900)的非理性哲学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1859—1941)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1905—1980)影响很大。格尔森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最大,他的反理性是最直接的。格尔森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而且在数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方面都很有成就。1928年,他的“丰富而蓬勃的思想和卓越的表达技巧”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萨特存在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
我在看上述理论的时候,做了一个侧面的批判:叔本华,悲观;萨特悲观;1988—1980年,悲观主义。
(叔本华)
(尼采)
此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1856-1939)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很大。我甚至武断地认为鲁迅的人生被弗洛伊德所笼罩,他对狂人、阿q、祥林嫂、孔乙己做了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一些现代主义作家认为继续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写作是时代的错误。
愚蠢的是,后现代文学作为西方现代文学的晚期,比现代主义文学更悲观。现代主义再怎么反传统,作家都有理想化的标准,后现代文学只有幻灭的无序性和无价值性。
荒诞派戏剧出现于二战后不久,完全背离了传统戏剧的规则,代表作有《秃头歌手》、《等待戈多》等。
荒诞派戏剧最初被称为“反戏剧”和“先锋戏剧”,“荒诞”不能简单理解为荒诞。荒诞派的代表作家、《秃头歌女》的作者尤奈斯库指出:“荒谬是指在脱离了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的根源之后,人就无所适从了,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毫无意义、荒谬而无用。”
理解荒诞剧有一个简单通俗的方法,就是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而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比荒诞剧更具有时代性和先锋性,这是另一个命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加缪认为,现实是非理性的、混乱的,人成了“局外人”。不可能像传统文学那样对世界有系统的认识,人类因为找不到归宿和意义而无所适从。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荒诞派戏剧处于全盛时期。1982年,尤内斯库坦言“我们的路走到了尽头,现在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
文学就是这样。曾经的先行者总是变得传统过时甚至陈腐,所以我有一篇《现代主义是文物》的专题文章。
与现代主义文学相比,荒诞文学是一种进步。它实际上是对非常规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解构,深化了人类对世界、人类自身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学艺术。
然而,就像荒诞对现代主义的颠覆一样,当代后现代文艺让人类进一步认识到了荒诞的极端性和缺点。因此,后现代文学除了保留了荒诞对世界的荒诞认知外,还进步到了多元价值观对现实主义的回归乃至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融合,将先锋派再次推向传统,创造了一种更为先锋的不以主观认知为基础的主题模糊碎片化认知和表达。
人类的文艺总是在应对世界的变化和人性的变异,没有永远的先锋。
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征如下:
1.强烈的象征意义。
它不反映具体事件、人的具体经历和命运,甚至没有具体背景,而是建立了一个与现实平行的隐喻世界。比如《等待戈多》中的两位主人公,并不是两个特定的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而是作者将他们视为整个“人”的象征。他们的流浪者身份,只是象征着“人”失去了精神家园。
2.反剧。
如果说,一部好的戏剧要有巧妙的情节,荒诞剧根本谈不上情节或结构;如果说,一部好的戏剧应该对人物和动机有准确的刻画,荒诞派戏剧给观众提供的不是可辨认的人物,而几乎是动作机械的木偶;如果说,一部好剧要有清晰完整的主题和结构,荒诞剧就是无脑;如果说,一部好的戏剧应该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人的本性和时代,荒诞剧给人的是幻想和噩梦的反映;如果说一出好戏靠的是机智的回应和犀利的对话,那么荒诞剧往往只是语无伦次的梦话。
三。采用非理性的、夸张的方式。
利用各种非理性的、夸张的舞台手段,如道具、布景、灯光效果来体现主题,加剧了舞台的荒诞气氛,造成了从内容到形式的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