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我直接是副教授吗?这项政策已经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人才,逐渐占空然后迅速下移,是目前高校招聘教师的宏观趋势。
回顾博士生进入高校的历史,你会看到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83年第一批18名自培博士生毕业。高等教育经过近40年的发展,高校数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500多所发展到今天的3005所高校(其中高职院校近1800所),自首批18所以来全国自培博士生近90万人。
起初,博士这种稀缺人才进入中央直属的顶尖大学(本科)和部属院校。这些大学也是求贤若渴,想尽办法用各种政策吸引当时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他们还制定了很多优厚的政策来吸引博士甚至硕士。包括住房、安家费和研究启动资金,甚至安排解决对方配偶的工作问题。当时各个学校的政策是,只要博士来了学校,过了一年实习期(适应期),就可以直接升副教授。
如果说1977年底恢复高考是中国高等教育恢复和发展的第一个重大历史节点,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培养,那么1999年高考扩招,高等教育已经转变为普通教育,这就是第二个节点。在此期间,1998年划分了39所985高校的第一阵列,次年划分了115所211高校(985自然是211)的第一、第二阵列,然后是第一、第二、第三本。2020年,在教育部的严令下,400多本三本(主要是民办和合作办学)转为二本或消失。95,211当然是学校,列出的不到350所院校主要有两个标志已经成为事实之一(约定俗成,教育部没有正式文件)。一是本科一批招生(先上车选学生),二是有博士点(学校和学科实力的体现)。随着大学生、硕士、博士人数的不断增加,到2020年,我国将有2.2亿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生约9500万人,研究生1000万人,博士生90多万人。
2020年12月14日,教育部召开以下会议,开始大规模扩大硕士招生规模,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三个节点。2020年,全国约550所拥有硕士招生权的高校已招收硕士111.4万人,而19年和18年分别为84万人和79万人。医生从6万人增加到近10万人。但是随着高学历(博士、硕士)的人越来越多,从2013年左右(不同学校,我们学校就是这样),原来博士招聘的优惠政策基本消失了。毕业后,按照高校的规定,不仅不再是一到两年后,而且越是实力强的高校,对博士的要求越严格。除了看你博士的品牌、水平、学科,还要看你的研究项目和经验。下面一个朋友写的。更可怕的是,6~8年内,如果你达不到科研和教学的考核要求,别说升副教授了。也许你连饭碗都保不住了,只能收拾东西走人了。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不理解,那不能给他一个副高(教学、实验、工程甚至政工、图书馆系列职称都不一样,跟岗位和工作性质有关)?[可爱][可爱][可爱]那真的不行!因为教育部和各省教育部门都规定,一所大学的副高级职称不得超过学校教师人数的30%和15%。而如果你知道怎么做,那真的很残忍。为了再次吸引优质人才,一些名校甚至出台政策自掏腰包。招聘的人才头衔不是教授,是青年研究员,但享受正教授的头衔、地位和待遇。但另一方面,你又想,医生没那么好吗?怎么会有这种弹性?那就是你做医生够不够好的问题!
两个问题,你一说,大家就明白了。第一,高校教师的岗位非常有限,甚至很少。95 → 211 →普通1 →普通2 →高职院校教师岗位越来越多,但也会越来越少,而学历层次和要求越来越低,但也越来越小。二、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高校数量→教师数量→学生数量,这三个变量密切相关。12月14日,教育部已经明确,所有可以招收硕士、硕士研究生的高校,都要想方设法增加资源,扩大研究生招生和录取人数!
任何资源,通过什么政策、什么形式、什么制度,说到底,其实都是配置和分配。中考、高考、考研,甚至所有的考试,无非都是通过考试这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和分配人才的方式。而所有的考试选拔,都是根据考试成绩的高低,已经买好了上学→工作→发展一系列的火车票,高分的可以先选,低分的只能看着人填满第一趟火车,等着你能坐的车。
优质资源,多达任何资源,任何社会,永远是能拿多少拿多少,先到先得,除非你高人一等。而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规则!再举两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四年前,表哥从山东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毕业后在山东师范大学任教。因为他出色的项目、科研和教学,去年他被提升为副教授。第二,我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可能不会每年都有这种破格提拔,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关键是你是否足够优秀,能够满足例外的条件。重点:一般每个学校都有行动派副教授的职位,专门给牛博士。为什么副教授竞争激烈?因为是瓶颈,而且中级到高级的人数多,科研教学都不错,所以要全力以赴!
我所说的非常直接和现实。我都不知道这篇文章有没有被bi过?现实是残酷的,但你可以自己体会,自己思考!【鞠躬】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我会尽量回答和回复,和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