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对历史比较了解的人一定都听说过琅琊王氏,这指的是在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在琅琊郡这一块的一个王氏家族,而且这个王家非常的有名,出过不少历史名人,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出自琅琊王氏。不过一个家族的传承是极其重要的,不知道这个历时上这么有名的琅琊王氏,现在是不是还存在呢琅琊王氏又为什么这么厉害
1琅琊王氏简介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郡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自这一世族的奠基者王吉,由琅琊高虞(在今山东即墨市温泉镇西高虞村)徙家于同郡的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后,王氏在此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称“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后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栖霞区)。
2琅琊王氏现在还有吗琅琊王氏是我国顶级的门阀士族,晋代四大圣门“王谢袁萧”之首,素有“华夏首望”之美誉。从汉代到明清的1700多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35个宰相,36位皇后,36位驸马,186位文人名仕。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乌衣巷》,大概人们在孩提时代就都耳熟能详。据说白居易曾为这首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这首诗妙就妙在它集中描写了“今日”乌衣巷的破败,同时又巧妙地暗示了昔日乌衣巷的繁华,并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哀绪。
可以说,这乌衣巷是六朝豪族,尤其是王谢两家盛衰见证,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两晋南朝史海钩沉的历史见证。
两晋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最为缤纷错综、华彩纷呈的时代。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政治的混乱繁复和精神艺术的蓬勃发展,既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各种行为的合力的结果,同时又塑造和影响了当时和以后很多代人。
在魏晋南朝人当中,众多世家贵族子弟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他们的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始终代表着那个时期的主流。在这些世家贵族当中,琅琊王氏无疑是最为举足轻重也最富戏剧性色彩的一个大家族。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门阀士族制度最为鼎盛的时代,那个时期中国士族如林,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世家大族堪与琅琊王氏比肩。即使是曾有过“王谢”并称的辉煌历史的谢家也远远不如王家昌盛繁荣。
生活在齐梁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曾说过:“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王元为琅琊王氏开基始祖,传四世至西汉著名经学家王吉,字子阳,史称王阳,官谏大夫,致仕即退休后,迁居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即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遂为琅琊王氏定居临沂始迁祖。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的时候,全族迁至会稽,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据说鲁南和苏北有很多姓王的后人,都在坚持自己是琅琊后人,同时王姓的浙江,上海,或南京人也会说自己是琅琊后人。每年都会有大批的王氏后人来到临沂寻根问祖。
3琅琊王氏为何这么厉害簪缨世家
所谓簪缨世家,在中古时期众多的家族中,就其家族历史发端之久远与绵延之流长等情况而言,琅琊王氏家族可谓少有其匹。这一家族自汉代登上历史舞台,至两晋之际逐渐达于兴盛,历东晋南朝,经十数代人,不仅子弟众多,而且才俊辈出,三百余年冠冕不绝,其流风余韵还延续到隋唐时期。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二○“王氏江左世家传”条引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曰:“琅琊王氏自汉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
历代史家一再称述琅琊王氏“簪缨不替”,“冠冕不替”,“世禄不替”,并意识到这与其家族风尚不无关系。
历史长河中的豪门
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归思若随文字在,路傍空为感千秋。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门阀士族制度最为鼎盛的时代,那个时期中国士族如林,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世家大族堪与琅琊王氏比肩。即使是曾有过“王谢”并称的辉煌历史的谢家也远远不如王家昌盛繁荣。
生活在齐梁的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曾说过:“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家族的谱系可能续的比王家还长,却没有王氏家族权位那样高;有些家族可能曾经在权势上胜过王家,却没有王氏蝉联的那么久。三百多年来,王氏家族能人辈出,仕宦显达,他们或引领一代之风尚,或执一朝之牛耳,从汉魏入两晋历南朝,一直是那么繁盛,那么荣耀。
虽然琅琊王氏族系庞大,各个分支升降不一,时而此支显贵,时而彼支荣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却始终不离这条河,大家共饮一河水,齐话一家情。这种错综复杂而又绵远久长的家族盛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
王与马共天下是东晋时期的一句话,许多的朋友可能对于这句话不是很理解,小编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对这句话也有着一定的认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王与马共天下当中的王指的是当时的豪门世家琅琊王氏,马指的是当时东晋王朝的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共天下的意思则代表着当时的琅琊王氏与东晋皇室有着几乎相同的权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晋元帝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王朝,与当时琅琊王氏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作为回报,晋元帝对于琅琊王氏也是非常的恭敬,琅琊王氏在当时也是权势滔天。
司马睿的祖父曾被封为琅琊王,司马睿的父亲以及他本人都疼继承琅琊王这个封号,自从司马睿的祖父开始就与其管辖境内的琅琊王氏关系甚好,琅琊王氏作为其辖区内的豪门家族势力非凡,两大家族的成员经常性的联姻,关系非常的密切,等到了司马睿这一代时,司马睿与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兄弟二人关系更是亲密,三人经常以兄弟相称。
在司马懿初到建康之时,被很多江东的士大夫所看不起,是王敦和王导兄弟二人为其出谋划策让他在建康站稳了脚跟,后来更是在琅琊王氏的拥护之下,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司马睿称帝之后,他开始大力回报琅琊王氏,有了东晋皇室支持的琅琊王氏成为了第一豪门世家,其中王导主要坐镇朝堂号令天下百官,王敦则总掌兵权,兄弟二人把持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在琅琊王氏势力最鼎盛的时候,朝中官员超过70%都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琅琊王氏的威望甚至一度压过东晋皇室。
上就是小编对于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各位网友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电视剧《上阳赋》讲的是哪个朝代?剧中的琅琊王氏到底有多厉害?
《上阳赋》讲的是南北朝时,南朝的故事,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名副其实的第一世家。
1、架空小说改编
《上阳赋》是根据寐语者的一部架空小说《帝王业》改编的。所谓架空小说,是指虚构或半虚构时间、人物、背景的小说。从《上阳赋》剧中的服饰道具,以及王、谢等世家的权力博弈来看,是以南北朝时期为时代背景,但多是虚构的。
《上阳赋》的历史背景是虚构的,但在意象上是设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时期。剧中曾出现““元熙十五年”的说法,而“元熙”(419年-420年六月)是是东晋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年号,也是东晋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而大成皇族姓“马”,或是暗指或借意于“司马氏”。
电视剧对《帝王业》的剧情故事和人物的关系、形象等作了较大的改编,主要是以演绎女主角王儇与男主角萧綦的坎坷爱情故事,以及朝中权力斗争的剧情故事。
2、在书法史上有着泰山北斗般的地位
《上阳赋》比较明确渲染和表现的是琅琊王氏家族。王蔺是琅琊王氏的家主,他没有明确的历史人物原型,属于是虚构的人物形象,但琅琊王氏是一个历史上的超级望族。
琅琊王氏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而真正将这个家族推向道德制高点的就是王祥,因为他就是 “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男主。因为这个故事而名声大噪的王家,绝对是儒生心目中的偶像级人物,他们的言行成为了许多人奉为圭臬的人生信条。就像当代小学生无论认不认识鲁迅,喜欢在课桌上刻一个“早”字。王家还出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这样的书法大家,在书法史上有着泰山北斗般的地位。
据说,周灵王的太子,因为总是喜欢提意见,惹怒了周灵王,被贬为了庶人,他的子孙,被老百姓称为“王家”。久而久之,这个“王家”的家族后人,就将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3、琅琊王氏几乎世代为官
到了西汉时期,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王氏传到了第二十二代,家族中出了一个叫王吉的人,在汉宣帝时被起用为博士谏大夫,官至九卿。后来,王吉的儿子做了御史大夫,孙子王崇更是官至大司空,都在三公之列。
王吉、王骏、王崇,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因为王氏家族所在地为琅琊郡(今山东地区),所以人称“琅琊王氏”。从王吉开始,到隋朝初期,琅琊王氏几乎世代为官。
如果把各个时期王氏家族担任过相当于丞相一级职务的人做一个统计,就会得出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92人。王家人把持了东晋的朝政,据统计琅琊王氏在六朝时期能做到五品官以上的,超过160人。六朝一共历时三百多年,皇帝轮流坐庄,唯有琅琊王氏始终冠冕相承,风流相尚,其门阀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变过。
区别如下:
颍川陈氏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
陇西世家指的是陇西李氏,陇西李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狄道县)为郡望的李姓士族。东晋十六国时在乱世中崛起,自李弇出仕前凉张轨后开始明习儒学,家族社会政治地位上升。
琅琊王氏,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家族之一。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琅琊郡,秦朝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一直居住于琅琊皋虞和临沂之间,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便举族迁居金陵,衣冠南渡。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缘故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又侨置南琅琊郡。
琅琊王氏源自黄帝玄孙后稷之后,到了周武王时推翻了商朝,周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周朝,周分西周与东周,东周灵王太子晋为王氏肇祖。南朝宋何法盛在《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中称 :“其先出自周王子晋。秦有王翦、王离、世为名将 。”其后是东周司徒王宗敬,其子王子成袭爵为司徒,其孙王彬官至中军大夫,赠武烈侯。王彬子王升官至秘书。王升子王宥官至大司徒。王宥子王硕仕魏,封广武君。王硕子王错仕魏,拜上将军。王错子王贡官至中军大夫。王贡子王渝官至大中大夫,封忠武侯。王渝子王息官至司寇,封忠烈侯。王息子王恢中军大夫,封伊阳君。王恢子王永袭中军大夫。王永子王颐号林泉隐者,隐而不仕。王颐子王翦仕秦,拜大将军。封武城侯。翦子王贲为秦将封通武侯,翦孙王离封武成侯。王翦祖孙三代仕秦,受封列侯。秦末王离为项羽所败,王离长子王元从频阳迁琅琊皋虞。
王翦、王贲父子是秦国灭六国的关键人物,除了韩国以外其余五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均为此父子二人所灭,所以《史记·王翦传》中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秦朝统一天下以来,被秦始皇受封列侯者史籍中并不多见,然王氏祖孙三代皆受封列侯。可见一斑。其王元曾孙王吉,字子阳,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子王骏为御史大夫,王吉孙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又王崇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其后王遵子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曰谊、曰浚、曰典、曰融。王音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王融生有二子,长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览。兄弟二人虽同父异母,然皆是大孝子。卧冰求鲤是关于王祥的故事,王览友悌便是关于王览的故事。
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汉未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一次徐州刺史吕虔征召王祥起为别驾,此时王祥以年近花甲,固推辞不接受。弟弟王览劝他,王祥乃应召。吕虔委以王祥州事。当时州郡寇盗很多,王祥率励士兵,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爱戴,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8年)薨,策谥曰元。22年后,公元290年晋武帝刚辞世,便发生了贾后专权的局面,从而引发了一场西晋诸侯王之间长达16年的动乱,史称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5年后便又爆发了永嘉之乱。
琅琊王氏家族的兴盛时期是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在建康(今南京)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建立了东晋王朝,中兴了晋室。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
南北朝时期,南朝四个小朝廷为宋、齐、梁、陈,皆偏居江左,南朝历时169年,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叫陈被隋朝所灭,继秦朝以来天下再次得到统一。在整个南朝间,琅琊王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代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隋唐以后,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经不复存在,虽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别为王方庆、王睿、王与、王抟,这几个小宰相要是与两晋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对比,这真是沧海一粟了。
以上就是关于琅琊王氏现在还有吗琅琊王氏为什么这么厉害全部的内容,包括:琅琊王氏现在还有吗琅琊王氏为什么这么厉害、东晋“王与马,共天下”里的王指的是谁出现这一情况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电视剧《上阳赋》讲的是哪个朝代剧中的琅琊王氏到底有多厉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