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有王安石、寇准、赵普等,奸相有秦桧、蔡京等。
一、名相
1、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2、寇准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3、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二、奸相
1、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元代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以快意,谓“遗臭冢”,有诗曰“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明代时,人于岳飞墓前种桧树,一劈为二,名曰“分尸桧”。清朝秦涧泉到西湖岳飞墓前,自称“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又有一地演戏,忽一人上台将演秦桧者刺死。可见秦桧名声之臭。
2、史弥远
史弥远(1164年2月23日—1233年11月27日),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中期奸臣,被时人称为“四木三凶,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
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史弥远在韩佗胄死后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后独相宋宁宗朝17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弥远
16岁那年,郑虎臣以武举人的身份进入官场,此时的南宋朝廷奸臣当道,民不聊生。贾似道的父亲贾涉担任制置副使,师承大奸臣秦桧,也是“主和怯战”的卖国贼,而贾似道从小就不务正业,是一个只爱嫖赌的浪荡子,由于他的妹妹入宫为贵妃,得宠于宋理宗,才被提携起来当官。当时元军大举南侵,大片国土沦于敌手,贾似道身为宰相,不但封锁边关消息,还引诱皇帝沉溺于酒色,纵情*乐。
郑虎臣的父亲郑埙是一个爱国文人,曾在贾似道的父亲贾涉官府里当过文员。宋理宗登基后,郑埙提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同知。贾似道得宠后,郑埙时常发表对贾似道把持朝政的不满言论,尤其对贾似道的“主和怯战”做法十分反对,曾经上书朝廷要求加强军队建设、抵御外敌侵略。于是,贾似道父子对郑虎臣的父亲恨之入骨,在对郑虎臣父子百般拉拢不成的情况下,就常常找借口对颇有才华的郑埙进行打压,对郑虎臣父子的仕途设置种种障碍,企图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
有一天,郑虎臣的父亲将贾似道的一些卖国言行写成奏折,准备通过大臣陈宜中向朝廷告发。但是,陈宜中是个攀附权势的小人,他把郑埙的秘密行动向贾似道告发。贾似道觉得铲除郑虎臣父子的机会来了,他马上效仿秦桧谋害岳飞“莫须有”的定罪手段,把郑埙杀害了,郑虎臣则被充军到边疆,后来遇到宋理宗朝廷大赦,郑虎臣才被放归,回到朝廷候任。
公元1255年,一些忠臣提议,郑虎臣是一个武举人,理应按照世袭祖制的规定,给予适当的官职。由于郑虎臣有功名在身,主持朝政的贾似道没有办法,只好安排郑虎臣到较为偏僻的浙江会稽当个县尉。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势力逐步强大的元军大举南侵,贾似道以右丞相的身份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时,贪生怕死的贾似道不研究御敌 办法,却私下向元军统帅忽必烈求和,答应称臣纳币。此时,恰遇蒙古族诸宗王争嗣内讧,忽必烈仓皇撤军,贾似道谎报抗击得胜,宋理宗特下诏褒扬,加封少师、魏国公。从此,贾似道在理宗、度宗两朝独专朝政15年,南宋小朝廷一直糜烂下去,直到灭亡。
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再度南侵,攻陷鄂州。贾似道被迫出兵,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一带)一战大败,宋军水陆主力全部被歼灭,贾似道乘小船只身逃到扬州。因此朝野人士大哗,纷纷上疏弹劾,请斩贾似道。虽经太后几番包庇袒护,但朝野人心不服,不杀贾似道难以平民愤,太后只好把贾似道降职为广东高州团练副使,抄了贾似道的家,贬到循州安置。
奉命监押 为天下杀死贾似道
贾似道被贬后,举国欢腾,各地群众都不欢迎监押贾似道的队伍经过当地地盘,认为贾似道一旦经过,会带来晦气。因此,奉命监押贾似道的队伍还没有到达循州,立即遭到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纷纷张贴檄文驱逐贾似道。
无奈之下,奉命监押贾似道的官员只好改道,转押到福建建宁。奉命监押的官员到了建宁后,刚好遇见福王。这位福王也是朝廷皇族,是朝廷为了稳定福建、广东局势而特别加封的,平时也很憎恨贾似道。在谋士的建议下,福王欲招募一名敢在途中杀死贾似道的人当监押,于是郑虎臣挺身而出,自愿承担重任。
这时,贾似道虽然是待罪在建宁府的开元寺中,但是他的身边还有侍妾几十人侍候着,珠宝财物更是无数。郑虎臣在起解前,把侍妾全部遣散,财物施舍给民间。押解途中,正是农历七月三伏天,路途酷热。郑虎臣看见贾似道还坐在轿子里,心里很不痛快,就喝令轿夫把轿盖打掉,一路上直晒得贾似道晕头昏脑,口燥唇干,暗暗叫苦。郑虎臣还把贾似道的罪行丑事,编成杭州曲调,教轿夫们唱,冷嘲热讽,嘻笑怒骂,轿夫们越唱越高兴,越骂越过瘾,贾似道只能龟缩在轿里。
1275年8月,郑虎臣监押贾似道到了漳州。漳州知府赵介如原是贾似道的门下客,—见他的恩公驾到,连忙设宴替他洗尘。但是,贾似道一路上已被郑虎臣教训怕了,前程未卜,因此,只是战战兢兢地一味推让,口口声声称呼:“天使在上,那有罪臣坐席之理。”郑虎臣虽官位低微,但气宇轩昂,神态严竣,流露出极端蔑视的神情,不屑理睬贾的谦让。
赵介如见状,无奈只得让郑虎臣上座,贾似道方敢侧坐于下,一席酒宴,弄得不欢而散。这时,赵介如已经觉察出郑虎臣有杀贾似道之心,暗中指使人防范,虽强留住了3天,郑虎臣一直催走。临行时,赵介如馈赠贾似道许多衣服钱物,但是,郑虎臣借口行囊过重,下令截留寄存起来。
出了漳州城以后,郑虎臣心中盘算,像赵介如这样的贾家门客狗官,在潮汕一带还很多,如果不能叫贾似道死在半路上,到了那边就没有机会除掉这一害虫了。于是,他下决心要逼贾似道自杀。因此,郑虎臣命令贾似道下轿步行。贾似道情知不妙,勉强随行十几里。
9月的一天,监押队伍走到木棉庵前小憩时,忽然接到皇上的圣旨,说是在抄家时搜出贾似道谋反的证据,命漳州知府赵介如押转审问。此时的贾似道苦苦磕头哀告,说年迈体衰实在走不动了,郑虎臣怕中了奸党诡计。他瞪起眼睛问道:“贾团练,事到如今,你还舍不得一死以谢罪于天下吗?”贾似道一听“死”字就魂飞魄散了,他呐呐地说:“太皇太后许我不死,有诏赐死,似道怎敢不死?”郑虎臣一听,怒火冒千丈,大声喝道:“皇家保你不死,万民恨不能吃你的肉,剥你的皮,你这祸国殃民的狗官,竟如此贪生怕死,我郑虎臣今天只好替天行道了。”
贾似道吓得在地上爬行,双手直摇,拼死狂哭道:“郑监押,郑天使,你,你杀不得我,你杀了我,也不免获罪的。”郑虎臣咬牙切齿地说:“哼哼,我为天下杀贾似道,虽死何憾!”说罢,郑虎臣就象老鹰抓小鸡一样,提起贾似道,随后杀死。不过,至于郑虎臣怎样处决贾似道的,传说纷纭,有说用拳打死的,有说剑劈或锤杀的,有说推落粪坑淹死的。
惨遭报复 英魂永托“九头榕”
郑虎臣回京缴旨后,遭到奸党的疯狂报复。贾似道的余党、门人大肆罗织罪名,以“欺君罔上,擅杀钦犯,大逆不道”奏请朝廷,要求严惩郑虎臣,特别是贾似道的死党、曾出卖过郑虎臣父亲的陈宜中当上宰相以后,十分害怕自己的通敌行为败露,恨不得马上杀死郑虎臣。昏庸的宋端宗听信了陈宜中等奸臣的谗言,下旨捉拿郑虎臣归案,随后关押在福州监狱。
宋端宗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10月,郑虎臣被害死福州监狱中,陈宜中等奸贼还请旨抄家灭族。10月底的一天,陈宜中的心腹带兵进入福安柏柱洋南山村,展开地毯式的搜捕行动,杀死郑虎臣族人30余口,鲜血把郑家门前的一块田地染得通红。
逃亡出来的郑虎臣族人将无辜的被害亲人埋葬在当地凤凰山下,并营建庐舍为死难者守灵。景炎2年(公元1277年),郑虎臣得到平反昭雪,皇上为褒扬忠义,钦赐忠骸回乡“金井御葬”,规模如同帝王葬礼一般隆重,设有疑冢30多处,据说只有凤凰山榕头村边的那座墓才是真的,其余皆是他的衣冠冢。又据说,郑虎臣被害后失去头颅,皇帝赐一个“金头银颈”一同埋葬在墓里。
当年族人在郑虎臣墓前栽下的榕树墓林历经七百余年沧桑,竟然生得巨干虬枝,蜿蜒伸展,缠绕成拱,葱茏如盖,荫蔽数亩,蔚然形成“九头榕”奇观,自此九头榕成了郑虎臣的化身,隐喻天下忠良杀不尽。
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
[作者] 杨佥判 [朝代] 宋代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贾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赏析杨佥判,其真实名字不详。佥判是一个幕职官。1268 年9 月,蒙古大军南侵,包围襄樊,围城达四年多。守城军民顽强抵抗,但内外交围,竟达到以孩肉为食,以人骨为薪的地步。但临安城里仍是过著酒醉神迷、歌舞升平的生活。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直把杭州做汴州。”贾似道权奸当路 ,卖国求荣,杨佥判闻之深为不满,拍案而起,作《一剪梅》一首,痛斥贾似道一流的 行径。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 ,不见樵歌”,襄樊一带战事进行了四年有余,人民的和平生活全遭破坏 ,何谈什么“渔歌”、“樵歌 ”?尽管襄樊粮尽援绝 ,守将频频告急 ,贾似道为一己之私利却隐瞒军情,匿而不报。襄阳军事万分危急,求助不得任何支援,“四载弄干戈,”民力殆尽,军事告急,大厦已将倾。
“试问如今事若何 ?金也消磨,谷也消磨!”贾似道对待关于国家生亡大事却无动于衷,他们只知拿钱粮(金帛)去纳“岁币 ”,去向蒙古乞求“和平”。贾似道一方面在江南推行所谓的 “经界推排法”,大肆搜括民脂民膏 ,一方面又 地向蒙古政权“进贡”财宝,卑职厚币,希冀他们自动退兵。事与愿违一方面弄得国穷民匮,另一方面又并不能满足对方的贪欲,最终弄得国事一发不可收拾,亡国之危险已经迫在眉捷。“试问如今事若何”?忧国之情流露出来。
“《柘枝》不用舞婆娑 ,丑也能多,恶也能多”,直接以“ 丑恶 ” 两字抨击贾似道之流的可耻行径。“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又重申上意,而更以结尾的两个反问句质问和揭露他们误国殃民的罪恶 。据《宋史·贾似道传》载:“时襄阳围已急,似道日坐葛岭,起楼阁亭榭,取宫人娼尼有美色者为妾,日*乐其中。”似这等权奸当道 ,国已至此,国将不国矣。
南宋末年,外有蒙古虎视耽耽 ,大兵指日南下,内有贾氏之流,奸邪当道。在这内忧外患之中,生死存亡之际 ,涌现出许多以政治为题材的“政治批判词”。这些词颇为勇敢和大胆 ,在奸邪之徒权势薰天之时,保持着一种正义的呼声,也颇为可贵了。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更多的是揭露事实,以事实发话,直斥权奸 ,很有战斗性和讽刺性 。词虽短小,但如一柄锋利的短刃 ,直斥贾似道之流的谎言。风格较为直率发露 ,是很有艺术特色的一首政治批判词。
是南宋第五位皇帝赵昀。
金庸“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是有关联的,不管时间还是人物关系,可以从第一部往后推算。
第一部射雕开始说庆元皇帝已经坐了五年龙廷,所以故事开端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而郭靖杨康生于1200年。然后郭靖18岁烟雨楼之会,按照剧情可知,穆念慈就是烟雨楼之会那年,也即1218年在铁掌峰受孕,加上十月怀胎,那么杨过应出生于1219年。而第二部神雕侠侣杨过第一次在窑洞前出场是“十三四岁少年”,那么不难推算神雕侠侣则开始于1232~1233年。
而结束那年是风陵渡相会的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这年郭襄16岁,杨过与小龙女相会,然后杨过飞石击毙忽必烈的哥哥蒙哥(这与史载蒙哥死于1259年7月也相合,尽管地点和死因纯属虚构),而华山论剑就在其后不久,当在同一年。所以《神雕侠侣》就结束于公元1259年。
总结,神雕发生于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六年-开庆元年(1232/1233年至1259年之间),而在此期间继位的南皇帝就是赵昀。
扩展资料:
赵昀简介: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至1264年11月16日期间在位),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十世孙。
赵昀原名赵与莒,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 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
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
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联蒙灭金。执政后期,赵昀又沉缅于醉生梦死的荒*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鄂州之战,宰相贾似道以赵昀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
景定五年(1264年),赵昀在临安去世,在位四十年,享年六十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葬于永穆陵。
参考资料:
如梦令·海棠
[作者] 方岳 [朝代] 宋代
雨洗海棠如雪。又是清明时节。燕子几时来,只了为花愁绝。愁绝。愁绝。枉与春风分说。
《如梦令·海棠》作者方岳简介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方岳的其它作品○ 春思
○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 如梦令·春思
○ 望江南·寺中门有扁曰寿丘山
○ 江神子·牡丹
○ 方岳更多作品
一个社会底层的普通青年,当他的左手突然拥有了奇特的感知能力,并开始进入收藏这个行业的时候,一切,都开始了改变。
神奇的赌石、精美的陶瓷、古朴的青铜器,逐一展现。
————
书中关于古玩的描述,姑且写之,姑且看之,不可尽信。
建议:如果没有贾似道的特殊能力,请勿轻易尝试入行。
相信大家对于蟋蟀应该不陌生了,就是我们小时候说的蛐蛐,农村长大的小伙伴,基本都玩过蛐蛐,笔者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玩蛐蛐、斗蛐蛐。其实别看蟋蟀个头小,但创伤、疼痛对它们来说,根本不在乎,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实则难能可贵,说到这,不禁让人想起以前那些明星,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周润发等等,谁不是拼出来的。今天就来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蟋蟀这个大将军。
蟋蟀的特征蟋蟀又叫促织、蛐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昆虫,至少有14亿年的历史了,其颜色一般呈现黑褐色或者黄褐色,相信这两种颜色大家都见过,身体大约15-40mm,头部圆且有光泽。它的触角非常细,大约有30节,比身体要长。雄蟋蟀属于外向性格,而雌蟋蟀属于内向性格。
蟋蟀成虫期一般性格是比较孤僻的,喜独居,到了发情期,雄蟋蟀才会招揽雌蟋蟀。为什么民间都喜欢斗蛐蛐,因为是生物特性决定的,比如两只雄蟋蟀在洞中相遇,一般都会打斗。其实在未成虫之前,有很多会居住在一起,非常热闹。
它们每年生一代,喜欢阴凉的地方,而且觅食的时候喜欢选择在晚上。成虫之后,非常喜欢跳跃,相信大家看过蟋蟀跳跃的,有少数种类其实还能飞行,不过笔者没有见过。
有人会问什么时候是斗蟋蟀的好时机,那就死夏秋之交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成虫的壮年期。其种类有3000多种,在我国就超过了50多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于非常普通的物种,不过在我国备受欢迎。
蟋蟀的习性蟋蟀属于一种杂食性昆虫,什么都吃,树苗、苹果、野草、花朵等等,如果饲养的话可以喂食蔬菜、果实、面粉等。
它们的繁殖交配是不经过恋爱完成的,而是雄蟋蟀的决斗,胜利的一方才能拥有配偶,可以算是一夫多妻了,正因为此,它们繁殖的子孙还是非常健康的。每年大约9月底的时候,雌蟋蟀把产卵管插入地下约05厘米,然后产卵。到了来年5月份或者6月份,开始孵化出幼虫,几天后再次脱皮,每次脱皮都会成长一些。到了8月份,完成脱皮任务,变为成虫。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蟋蟀的鸣叫,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其实这个声音是雄蟋蟀发出的,雌蟋蟀不能发声。雄虫一般振动翅膀来发出声音,声音的不同表达着不同的意思。悠闲的时候,叫声就像奏鸣曲一样;在受到干扰的时候,常会放大分贝吓唬对方;两个雄蟋蟀碰面,或挑衅或决斗,此时叫声更大;当雌雄在一起的时候,声音也会放小,仿佛一首抒情曲;当交尾时,便会奏出一曲爱情曲。
捉蟋蟀秋天好时节,正式捕捉蟋蟀的最佳时期,蟋蟀迷们出门活动活动筋骨也是极好的,都希望能捉到一只天下第一蟀。
不过,捉蟋蟀也不能随意而为,我们想要捉到一直上等蟋蟀,首先必须要清楚它们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一般情况下,乱石碎砖中的蟋蟀体质非常强壮;杂草中的蟋蟀一般体质较弱。大自然一直都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所以,人迹罕见的地方肯定有优质的蟋蟀品种,比如荒郊野岭、碎石砖瓦这些地方。而一般的田埂、菜地里,蟋蟀大多数都非常普通。
其次,捕捉时间也非常关键。白天捕捉的话相对比较容易,光线充足,中午时分可能还会追到情侣。夜晚捕捉的话,持手电筒听声音判断优劣。上品蟋蟀声音一般比较洪亮。而品质较差的叫声非常有无力感。
蟋蟀文化斗蟋蟀是我国民间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非常具有东方色彩,可以说是中国古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最早描述的蟋蟀的当属诗经中“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描写。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顾逢《负曝杂录·禽虫善斗》条云: “父老传:斗蛩亦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其来远矣。”。养蟋蟀范围非常广,从帝王将相到农民百姓、从富庶城市到穷乡僻壤,都有很多养蟋蟀的人。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人物,宋朝宰相贾似道,可以说专门研究蟋蟀的鼻祖,整天和人们一起斗蟋蟀,甚至还带着蟋蟀上朝,闹出不少笑话。虽然喜欢斗蟋蟀,但它和别人不一样,自己还编写了一部《促织经》,介绍怎么养蟋蟀、斗蟋蟀,称之为我国第一部蟋蟀专著。
而要说斗蟋蟀最鼎盛的时期,肯定是明朝,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基本每家都会捕养蟋蟀,斗蟋蟀场所比比皆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吕毖《明朝小史》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当代作家熊召政所写的《张居正》中,有很多篇幅斗描写了当时的盛况,还提到了调养之法:“用篱落上断节虫,再配上扁担虫,一起烘干研和喂之,再用姜汁浓茶配以铜壶中浸过三日的童便作为饮品,如此调养七日,黑寡妇仍骁勇如初”。
中国有很多地区还有专门的斗蟋蟀大会,像山东的宁津和宁阳、江苏的南京等都举办过此类大会。还有台湾台南的丰荣里,当地居民每年都会在学校暑假时,举办“斗蟋蟀”大赛。
说到这不得不提1990年天津国际友好艺术节,其中就有异常蟋蟀格斗赛,由和平区政府承办,凯悦饭店组织,主要是用来招待外国朋友。还有北京亚运会的时候,蟋蟀比赛在龙潭湖庙会举行。
美国有电台在《看东方》节目中,把中国"斗蟋"称为传统文化。中华的蟋蟀文化可以说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世界性。
关于蟋蟀的书籍《促织经》-宋,贾似道(原著已无法考究,现在见到的是明代周履靖的续增本。介绍了捕捉、收买、喂养、斗胜、医伤、治病、繁殖等方法,是非常全面的一本书籍。)
《畜促织》-明,袁宏道
《促织志》-明,刘侗著
《促织经》-清,金文锦
《蟋蟀秘要》-清,石莲
《蟋蟀谱》-清,朱翠庭辑
《促织经》-清,金六(音伊)厂删定
《蚟孙鉴》-清,朱从延纂辑、林德垓、庄乐耕重订
《蟋蟀谱》-近代,李文翀,1930年出版
《蟋蟀谱》-近代,李石孙、徐元礼,1930年出版(全书十二卷,盆图一卷,卷首一卷,谱十卷。)
不知道是不是这部
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
导演:晓山
主演:王刚 何赛飞 何冰
类型:古装剧
标签: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 宋朝 统一 保国 蒙古帝国 战乱
地区:大陆剧
制式:彩色
版权:北京佳韵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编辑本段]主要演员
贾似道 - 何 冰 饰 宋理宗 - 王刚 饰
张一刀 - 谢 兰 饰 潘菜心 - 池华琼 饰
马天骥 - 薛中锐 饰 忽必烈 - 霍尔查 饰
董 槐 - 金康民 饰
[编辑本段]剧集简介
一部比纪晓岚更精彩更好看的古装巨片。
荒唐年代荒唐人,玩虫玩人又玩国。
社会警世,人生反思,幽默诙谐,妙趣横生。
《蟋蟀宰相》是依据史书记载精心打造的一部大背景的虚故事。这部古装剧以幽默、诙谐的戏说样式,表现南宋末年忽必烈大一统中国时,南宋临安府(杭州)宰相贾似道以“小虫治国到小虫亡国”的过程。被世人称作“蟋蟀宰相”的贾似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玩家,原本只会玩虫,且只愿意玩虫的他,年少时就被父亲赶出了家门,后在心上人的威逼下走进了考场,无奈之下,他把自己玩蟋蟀的体会写成了文章,不成想,这篇〈蟋蟀经〉歪打正着被昏庸贪玩的宋理宗奉为至宝,贾似道从市井小民一跃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之后扶摇直上成为南宋权倾一时的当朝宰相,由此而演绎出一幕曲折离奇、可笑可恨可叹的历史大戏。
以上就是关于宋朝奸相名相都有谁,再简介一下全部的内容,包括:宋朝奸相名相都有谁,再简介一下、郑虎臣事例简介要简介不要虎门硝烟的、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