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齐阳历史

玻璃自爆2023-05-07  16

1战国时期的楚将昭阳是哪里人

兴化原为黄海滩涂,春秋之前无人记载。战国时期的昭阳将军来到此地开发,从而成了兴化的人文初祖。这又与著名寓言故事“画蛇添足”联系在一起。

南方大国楚国有昭、屈、景三大姓。昭阳为三大姓贵族之首,任上柱国,地位在宰相之上。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

楚怀王六年,昭阳连克魏国八座城池,又移兵攻打齐国。齐王大为惊恐。正好秦国使者、著名谋士陈轸出使齐国,他对齐王说:“王勿忧,请令罢之。”陈轸来到昭阳将军营帐中,对昭阳说:“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说:“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陈轸又问:“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答:“令尹。”令尹是楚国最尊贵的官职,再之上就是楚王了。昭阳以上柱国之尊又连克八城,必加封为令尹。陈轸接着说:“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于是,他讲了一则“画蛇添足”的故事,又说:“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

昭阳将军听从了陈轸的劝说,急流勇退。撤兵后不久,就在黄海之滨海滩开垦,作为食邑之地。他在此围海造田,试种水稻,毕生善终,死后也葬于此。昭阳的后人和守墓者世世代代繁衍于此,生息于此。从此这块海滩就有了人烟,走向文明。真可谓昭阳将军画蛇不添足,黄海之滨树丰碑。地因人而得名,昭阳食邑之地就叫做昭阳,又称为楚阳。昭阳墓在今兴化西门外,为一土丘,叫做昭阳山,简称阳山。于是人们又用阳山代指整个兴化。足见古人对昭阳的钦敬之情,亦见当时的昭阳庙乃“水殿”,四周水泊,须乘楼船才能前往。这又成为一大胜景。明景泰年间内阁大学士高谷点“阳山十景”,其中《阳山夕阳》诗云:“阳山一带望中微,翠 苍崖映夕晖。”明人卢学易《坚城赋》描写了兴化四门水道形势,其中写西门道:“西偏则五溪溶溶,七湖溅溅,阳山峨峨,原草芊芊,车膏于涂,舟方于渊,……。”康熙《兴化县志》引前人诗,盛称“大泽茫茫不通陆”,真是好一派“水泊阳山”风光!

《兴化县志》还记载,当年屈原“行吟泽畔”曾到过这块昭阳食邑之地,人们在昭阳墓的东南方建庙纪念,即“三闾遗庙”。阳山、屈庙哺育了历代兴化人的人文精神。

昭阳食邑后千余年中,兴化因地广人稀,只相当于一个村庄。隋炀帝杨广开大运河后,促进了扬州一带的繁荣,古昭阳之地建为招远场(盐场),又建制为昭阳镇,属扬府海陵县管辖。五代十国时,杨吴政权将昭阳镇从海陵县划分出来,建立兴化县,取“振兴教化”之意。杨吴的开国之君杨行并不是一个好皇帝,正统史学家还把他称为 伪之君。但他有功于兴化,兴化人还是忘不了他,至今常吃的点心密糖糕仍然叫做蜂糖糕,就是为了避杨行密之讳。

昭阳将军开发了兴化,在兴化这块土地上播下文明的火种。他成了兴化人心中最崇高的英雄之一。兴化历代人才辈出都起始于这位英雄。

2请问,濮阳的历史

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外。

周边与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相邻,地处北纬35度20分0秒~36度12分23秒,东经114度52分0秒~116度5分4秒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为426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7% 市区土地面积255平方分里全市总人口34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32万人,非农业人口5731万人,市区人口4119万人全市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百人以上的为 ,满族,土家族,壮族,蒙古族。

濮 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部族就在此活动,故有"颛顼遗都 "之称。

濮阳夏代叫昆吾国、春秋时期称卫都、战国后期始称"濮阳",秦代。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外。

周边与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相邻,地处北纬35度20分0秒~36度12分23秒,东经114度52分0秒~116度5分4秒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为426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7% 市区土地面积255平方分里全市总人口34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32万人,非农业人口5731万人,市区人口4119万人全市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百人以上的为 ,满族,土家族,壮族,蒙古族。

濮 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部族就在此活动,故有"颛顼遗都 "之称。

濮阳夏代叫昆吾国、春秋时期称卫都、战国后期始称"濮阳",秦代设置濮阳县,宋代称澶州、金代叫开州、民国时复名濮阳。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黄河中下游市商繁荣,农事发达的地方,也是南北要津,中原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

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传说和金戈铁马的风云,如仓颉造字、晋文公退避三舍、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历史佳话,春秋时期诸侯14次会盟、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等历史遗迹。许多历史名人如兵家之祖吴起,一代名相商鞅,天文大师僧一行,治黄名师高超等均诞生在这里。

1987年在濮阳西水泊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据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龙乡"。

3耒阳有那些历史

耒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秦设县,元建州,明清以来皆为县治,1986年撤县建市,隶属衡阳市。向来被誉为“荆楚名区”、三湘古邑。据专家考证,炎帝在此“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开农耕文化之先河。

《后汉书蔡伦传》及大量史料考证,伟大的发明家蔡伦于公元63年生于耒阳,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加位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封龙亭侯,于公元105年发明造纸。蔡伦故里,现有蔡侯祠、蔡伦墓、蔡子池、纸臼、宝鼎、杜甫墓、九真太守谷朗碑等省级保护文物。

环秀楼、凌云塔、雕龙塔构建艺术湖湘独秀;汉名臣张良隐居直钓岩,汉名儒苏耽修炼成道鹿峰仙,三国诸葛亮屯兵侯憩仙,庞统治县耒阳城,明状元罗洪先疏浚八卦井,历史演义令人神往;源远流长的敖山庙会尊奉佛、道、儒和民间吉祥神(敖王、敖母)于一庙。

融民间礼仪、工艺、舞蹈、音乐和表演等各种艺术于一体,被列为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舞龙灯、端午赛龙舟、雕刻楹联等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大放异彩。

近年来,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耒阳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充分挖掘深厚的人文资源,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国际舞龙精英赛”、“中国(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中国(耒阳)农耕文化节”、“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耒阳建置很早,在夏商属荆州,战国时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耒县,因耒水而命名,隶长沙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以其治位耒水之北,更名耒阳县,隶属桂阳郡。

王莽新朝开凤元年(14年),改耒阳县为南平亭,隶南平郡(桂阳郡改)。

东汉建武年间(25~26年),废南平亭,复耒阳为县,隶桂阳郡,属荆州刺史部。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豫洲”据荆州,取桂阳,耒隶之。

蜀汉(222年)隶桂阳郡,属荆州刺史。章武二年(222年)八月荆襄属吴,耒阳仍隶桂阳郡。吴孙亮(252~258年)析县地为新宁、新平、梨阳、耒阳四县,耒阳属桂阳郡。

西晋(256~316年)耒阳仍隶桂阳郡,初属湘州,复属荆州。改梨阳县为利阳县,仍属湘东郡。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395年),撤利阳并入耒阳,隶桂阳郡,属江洲。

南北朝时,南朝宋、齐至梁天正元年(420~551年),耒阳县隶桂阳郡,属湘州。梁元帝时(552~554年),迁耒阳县治于列敖山口,改隶湘东郡,上属湘洲。陈朝未变。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平陈,耒阳县更为涞阴县,以其治位于耒阳水之阴也(水之东为阴),置衡洲,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名耒阳县,治所迁回汉晋故治,隶衡州。贞观元年(627年)起,上属江南道。昭宗乾宁三年(896年)马殷据潭州,称楚王,衡州俱系统属,耒属焉,历梁、唐、晋、汉,凡五十六年,皆马殷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耒阳

4涅阳的涅阳历史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汉开国大将吕胜,以骑士从刘邦出关,以郎将击斩项羽等功。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阳侯。涅阳侯国传二世:壮侯吕胜,侯吕成。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壮侯子吕成实非其子,不当为侯,涅阳侯国除,改涅阳侯国置涅阳县,属南阳郡,晋因之,隋初改名课阳县,唐代此县废。

《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下辖涅阳等县,并为侯国。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涅水出涅阳县西北岐棘山,东南经涅阳故城西。”唐《括地志》载:“涅阳故城,在穰县东北六十里。”张嘉谋所著《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古迹》载:“涅阳城在邓州东北六十里,涅水之阳。汉县,属南阳郡,晋因之。”

涅阳故城大致在今镇平县侯集镇和邓州市穰东镇之间。虽其相关文献资料卷帙浩繁,但因沧海桑田,历史流变,未免使其雾锁烟笼、扑朔迷离。现在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镇平侯集说,一是邓州穰东说,尚无定论。

5首阳山的历史

首阳山之所以名闻遐迩,当与伯夷、叔齐有关。

伯夷、叔齐乃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其父死,遗命叔齐继位,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遂让位于他,伯夷却认为父命不可违,便逃跑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 武王伐纣,车载着文王的牌位行军。

伯夷、叔齐叩马进谏:“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卫士欲杀之,姜太公曰:“此义士也。”卫士就把他们赶走了。

武王大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河后陈兵于牧野,殷纣王发兵70万拒之,奴隶阵前倒戈叛纣,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了。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便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绝食而死,葬于首阳山。

历代对伯夷、叔齐推崇备至,称其二人为“二贤人”、“二君子”。 大意是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国君死后,二人互相谦让,不肯受位。后来到了岐山的周国,周武王思贤若渴,想用高官厚禄留住伯夷、叔齐,但是伯夷、叔齐坚决不受。

他们拦住武王伐纣的军队,谏阻战争。但是没被采纳。

后来一起来到孤竹国的首阳山,就是今天的岚山,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不久饿死在首阳山。

扩展资料:

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镇张家滩村和古迹坪村交汇处,海拔在2186-2509米之间,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素以奇秀著称,是古丝绸南路上的一颗瑰丽明珠。

又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长眠于此地而闻名全国。 首阳山位于莲峰山北部和莲峰山遥相呼应,西北侧有石门,因两座石岩东西对峙,间开一线,形似石门而得名。

"石门夜月"为当地一景。 两崖之间有一水库,容量500多万立方米,是一处理想的水上乐园。

水库后面为长十五里的天井峡谷,这里座府陡峭的山崖相地挺立,四山合围,蓝天变成一条细线,人如处在井底,其地势恰似一大锯解开的板缝,故此当地俗称解板沟。天井峡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处景点。

沿十五里开井画廊,到处充满着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之情趣。如从县城向南行起码抵天井峡,约有20多公里路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首阳山。

6海阳的历史

“海阳”这个近海产大蟹的地名最早见于历史文献是《周书》,这一点是所有现代历史研究者的共识。

“海阳”一词出现于公元前1115-1091年。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前)首封异姓侯时,梅鋗部下的摇毋余等四位越将分别被封为海阳齐信侯、贳齐合侯、终陵齐侯和煑枣端侯。

海阳这个封国(县)自摇毋余起,传了昭襄、建、省共四代57年。《前汉书》卷十六??表第四《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记为“海阳齐信侯”。

这样的表述说明“海阳”是封地的县名,“齐信侯”是侯名。 《水经注》第220页有:“《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

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

新河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馀为侯国,《魏土地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的第一部《前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辽西郡海阳县条下的小字注全文是:“龙鲜水东入封大水。

封大水、缓虚水皆南入海。有盐官。”

同属辽西郡的令支县条下的小字注全文是:“有孤竹城。莽曰令氏亭。

应劭曰故伯夷国,今有令支城。令音铃。

孟康曰支音秪。师古曰令又音郎定反。”

(古代的伯夷在山东) 《史记》卷十八??年表第五《高祖功臣侯年表》“海阳”条载: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三月庚子日对东越族的摇毋余“以越队将从破秦,入汉(中),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封(海阳)1800户。”

海阳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已是封县建制,而史载:“(高祖)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 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记载:“海阳山去城20里,南望大洋,晋建县于山麓。”

又记述:“海阳山在凤山之东,与竹竿山接,下则晋初建县,其在此乎?” 《元和郡县图志》。它也是以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大簿规划的十道为纲领,配合当时的四十七镇,分镇记载府、州与属县的等级、户、乡的数目,四至八到的方里,开元、元和的贡赋,以及沿革、山川、盐铁、垦田、军事设施、兵马配备等项。

其海阳县条记载:“海阳县,……本汉揭阳县地,晋于此立海阳县,属义安郡。隋开皇……十一年置潮州,又立海阳县以属焉。

……凤凰山,在县北140里。大海,在县东南113里。

西津驿,在县西6里。” 有记“海阳”这个地名的最早的古籍文献是《周书》, 西汉高祖六年封了一个海阳齐信侯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的记海阳县属辽西郡, 山东海阳历史沿革 汉设观阳县,明置大嵩卫。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海阳县,因地处黄海之北而得名。据《登州府志》:“以其地在海之阳,故名。”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东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直属山东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后,属山东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和鲁东行署。

1941年4月9日,海阳县抗日民主 成立,属山东省胶东区东海专署。1945年5月属中海专署。

同年9月裁中海专署,复属东海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属文登专署,1956年属莱阳专署。

1958年10月属烟台专署(后改称烟台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改属烟台市。

1996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行批[1996]27号文批复,撤销海阳县,设立海阳市(县级),仍属烟台市。 1994年4月22日,撤销海阳县留格庄乡、大阎家乡,设立留格庄镇、大阎家镇。

1994年9月29日,撤销海阳县二十里店乡、辛安乡,设立二十里店镇、辛安镇。 1995年9月27日,撤销海阳县南城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村镇。

撤销海阳县战场泊乡,将原战场泊乡的战场泊、李家岭、西楼子、东楼子、林山、璋夼、台城、东庄、择善、山角、三宝沙、油房沟、下十字夼、上十字夼等14个自然村划归郭城镇。将原战场泊乡的北姜格庄、周家沟、现子口、倪格庄、湖西等5个自然村划归发城镇。

将原战场泊乡的庙后、宅家夼、当道、程家庄等4个自然村划归高家乡。撤销海阳县黄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泉水头乡。

将泉水头乡的梁家庄、榆山夼、西土堆头等3个自然村划归北埠后乡,将泉水头乡的陶家沟、西拴马岛、上涝泊、东拴马岛、西乐畎、刘家疃、东刘家疃、锁子前、清泉夼、下涝泊等10个自然村划归朱保乡,将泉水头乡的李家疃、落叶山后、下虎龙头、苗家沟、上虎龙头、中虎龙头、西金 、大金 等8个自然村划归小纪镇。 1997年1月29日,将海阳市小纪镇的荷叶山后、李家疃、下虎龙头、上虎龙头、中虎龙头、西金?、苗家沟、大金?8个自然村划归泉水头乡;将高家乡的庙后、当道、程家庄、宅家夼4个自然村划归郭城镇(鲁政函民字[1997]6号)。

2000年12月19日,撤销山西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徐家店镇;撤销北埠后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发城镇;撤销泉水头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小纪镇;撤销赵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行村镇;撤销大辛家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留格庄镇;撤销大山所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安镇;撤销高家乡、朱吴乡,以原高家乡、朱吴乡行政区域设立朱吴镇,镇人民 驻原朱吴乡人民 驻地。撤销东村镇,分别设立方圆街道办事处和东。

曹丕墓是首阳陵,也就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阳的宫殿。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让后宫淑媛、昭仪已下的都各归其家。

同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河南偃师西北)。

扩展资料:

首阳陵是由文帝曹丕自己生前规划建造,构造极为简单,依山为体,不封不树,不与妻妾合葬,也不建陵寝园地,神道等,地表没有任何痕迹。陵中建筑豪不侈华,随葬品以瓦为主,以防后人掘盗。

曹丕是简殡薄葬的倡导者、实行者。他的父亲曹操就倡导薄葬,死后葬礼就很简单,墓内“无藏金玉珍宝”。曹丕34岁当皇帝,36岁即在首阳山东选寿陵。经过东汉末年的战乱,曹丕深知世事沧桑。

在丧葬方面,他认为盗墓的“祸由乎厚葬”厚葬封树,把珠玉金银珍宝等贵重物品都随葬于墓,是引起后来被盗的主要原因。厚葬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尧、舜就葬之于山林。葬,就是藏,把尸体藏起来,不再让人们看到。所用棺木、衣服,不需很多、很大、很贵重,能遮盖尸体就行了。

因此,他对于他死后的安排是: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悉遣还家”,与其骨肉团聚或嫁人;陵墓要“因山为体”,不封陵堆墓,不建寝殿,园邑、不修筑神道;墓内不随葬金、银、玉、铜等贵重物件;墓地选在偃师首阳山东的一块“丘墟不食之地”。

曹丕在这样的地方建这样的陵墓,目的是“欲使易代人之后”,人们“不知其出处”。曹丕对他的后事的安排是明智的。他怕后人违背他的意愿,在他百年之后 ,以他是开国之君为由故行厚葬,特意作了《终制》(即遗诏)放在宗庙里,还把副本各一份,分别存在尚书府、秘书府的档案里。

他在《终制》里说:“安葬父母的遗体,使他们的魂灵永远安而无危,这是最大的孝顺。自古及今,没有不亡的朝代 ,没有不被发掘的墓冢。董卓乱国以来,东汉皇帝们的陵墓没有不被盗掘的。冢墓一经发开,撬碎棺木,掠走金玉珠宝,骸骨散乱狼藉,像受肢解的刑罚一样,岂不心痛!

《终制》警告他的子孙们说:如果你们违背了我的诏书,随便改变我薄葬的意愿,到后来我尸体就会碎了又碎,等于死了多次。蔑视君父生前的遗训,就是不忠不孝,若死者有知,在阴间也不会保佑你们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阳陵

曹丕墓在哪里 曹丕墓地址

曹丕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

文帝首阳陵位于偃师市西北十五里的首阳山南的'台地上。

魏文帝,曹操之二子曹丕,字子桓,统一三国,灭汉建立曹魏。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国都。曹魏、西晋陵区,位于东汉陵区以东,汉魏故城的东北方,邙山东段首阳山南北两侧。据文献记载,曹文帝首阳陵、西晋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分布在这里。198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发现了位于偃师市南蔡庄北的晋武帝峻阳陵和位于后杜楼西北的文帝崇阳陵,并对两处帝陵陵园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目前其余帝陵的准确方位还没找到。

曹丕简介

中文名:曹丕

别名:子桓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三国曹魏

出生年月:公元187年

去世年月:公元226年

职业:皇帝文学家评论家

代表作品:《典论·论文》《典论》《燕歌行》

国 籍:曹魏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

谥 号:文皇帝

庙 号:高祖、世祖

年 号:黄初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陵 墓:首阳陵

历史年表

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

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

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

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零年)

曹操去世,庚午,汉献帝禅位,改元黄初,大赦。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黄初元年(公元二二零年)

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黄初二年(公元二二一年)

春三月,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复叛,遣曹仁讨斩之。丁卯,夫人甄氏卒。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

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

三月乙丑,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

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八月,蜀

将黄权率众降。冬十月,孙权复叛。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孙权临江拒守。

黄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

丁未,大司马曹仁薨。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甲申,太尉贾诩薨。

黄初五年(公元二二四年)

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

黄初六年(公元二二五年)

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魏书载帝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从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植,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

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

丁巳,曹丕去世,时年四十。

历史评价

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魏书·文帝本纪》

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

荣祖曰:“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张溥:“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

马植杰:“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

以上就是关于龙齐阳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龙齐阳历史、曹丕墓在哪里、曹丕墓在哪里 曹丕墓地址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86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