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具体参见百度百科
希望对你有帮助!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本篇题于邻居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壁上,描写了一个清幽而富于朝气的环境。这两句在修辞技巧方面很有特色,“护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排闼”,送出《汉书·樊哙传》,因此被称为“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即所谓“脱胎换骨”。但若不知这些典故,也不妨碍读者的理解,因为它的描写本来就很生动,富于气韵,也不一定需笺注才能明白。古人常说“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颜氏家训》),此处便符合这一要求。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
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
闼:宫中小门。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将:携带。 绿:指水色。
8排闼(tà):推门闯入。 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译文
第一句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第二句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第三句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第四句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修辞
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这两个典故出自《汉书》,这两句实际上说的是人志趣高洁,水和山也与主人成为好友,水环绕农田,山送来青翠。
该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扩展资料:
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以上就是关于两山排闼送青来,是谁的诗句全部的内容,包括:两山排闼送青来,是谁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前一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