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展荣的戏曲人生


贫穷辍学

方展荣母亲从10岁就卖身于老玉堂春班做戏,22岁嫁到洪阳镇。我的大兄8岁就开始到正顺香班求师学艺,他一生卖身戏曲。我母亲有很多师父、师兄、师弟分布在潮剧各个戏班,如正顺、玉来、普宁、澄海等潮剧团,这些剧团都有我母亲裙带关系的人。我从5岁就开始喜欢看潮剧。在家乡看潮剧的情境非常有趣味,小孩不用门票,一般没有座位。我经常蹲在舞台下的一角看戏,有时看到疲劳就睡,醒了再看。我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对潮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情。真正踏上戏曲道路是在1959年,当时我刚好要读小学三年级。那时学费是二元钱,家里没钱给我缴学费,母亲让我去找在榕江剧院做戏的大兄。一位朋友骑单车带我去了榕江剧院,我看见大兄在舞台架顶很高的地方,我说:“大兄我来了。”他说:“你来有什么事?”我说:“没钱缴学费,母亲让我来找你”。其实,我大兄当时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他听我说后,眼泪直流下来,虽然学费只是二元钱,但在当时五元就可以维持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所以,二元对我们来说是个大数额。汕头正顺潮剧团的团长看到这种情况,很受感触,他让我过去考考看,听听我的声音如何。当时,由一位老师傅拉着弦给我伴奏,团长听我唱后,就说:“好啦好啦,你明天就去移户口。”这样,我参加了汕头市正顺潮剧团。

艰辛学艺

入团后我学习了半年老丑,因为我天生活泼好动,所以师傅教我很多戏。半年后,团长又办起一个学习班,叫汕头市正顺少年戏曲训练班,他送我进去学习。进学习班是在1962年2月,一直到1964年2月我才毕业。在这几年中,老师对我们的教学非常认真,也很严格。我在班里的成绩算差不差,也算不上好。我是班里最末一个参加少先队员,最末一个参加共青团员的,但因为我学艺很刻苦,当时实行5分制,我都能得满分,而且我和班里的老师、同学都相处得很好。

说起练功练戏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比如练跑,我一天跑步两次,每次45分钟。练跳,就是跳过“椅条”,每次也要跳45分钟,“跳”对在舞台上从上跳下、出台、翻跟斗都是非常关键的。练唱、练靶子每次也要练45分钟。翻跟斗、压腿、下腰、抬腿、踢腿都是练到无法蹲下来大便,腰腿疼得无法忍受。有些同学受不了就申请退学,确实是太苦了。其中,我们最怕的动作是下腰,因为老师经常是硬压,压得我们眼泪直流,这是过去的事,学校老师都没有采取这种教学手段。还有我们同学之间在练甩枪、踢枪都练到脚肿,你们别看舞台上踢枪、甩枪非常轻松,其实很艰苦,演出之前我们常常练到无法正常行走。由于当时刚好是在1960年前后经济困难时期,生活非常艰苦,我们每月只有3元的费用,很多学员都因为营养不良而出现脚气病。

滑梯风波

方展荣从1963年开始演李老三,这戏最辛苦的一个动作是练滑梯,常常练到鲜血直流,但仍然要练。1987年,有一次我在炮台戏院演《八宝与狄青》的狄青,戏中有很多武打动作,演到中间我的脚突然扭伤,无法行走,同事想帮我治疗,可是锣鼓声仍在响,我也就强忍剧痛继续演下去。当下台时我的脚红肿,全身发热,单位通知我爱人过来护理。五天后我又要到广州参加广东民间首届艺术节,表演《闹钗》、《柴房会》剧目,这些都有滑梯表演。我只能边治疗边排练,在持续五、六天的艺术节中我每天都要练滑梯。医生对我说:“你这只脚如果不休息下来彻底治疗好,将来可能要残废。”

从来没有真正休息过,脚疼了都是靠打封闭针、上药后继续上台演出。演戏的时候我忘乎所以,但演完戏之后非常痛苦,因为没有彻底治疗好这只脚,留下后患,脚疼病经常发作,疼得不能行走。记得有一年国庆节,我表演《柴房会》给江南五省的客人看,当演到滑梯时,我从梯顶摔下来,鼻腔大出血,马上走向台后。幸好观众中有一位医生,我叫人请他给我治疗,我对他说:“医生你别的事不要管,请你马上给我打支止血针。”医生说:“你这个样子不能再继续演下去。”打完止血针二分钟后,我又坚持把戏演完。

正副团长

方展荣觉得挑这个担子是对我的一种锻炼,人家都说我性子太直,不适宜当领导。我当副团长的六年里,我和团长合作得非常愉快,他是我的同学,我是他的师兄,他是导演,我是演员,他性格刚柔,我性格暴躁,许多人都说我无法在他手下工作。但我们合作得很好,我认为我当副手,从心里到行动都应认清自己的位置,应多尊重他,事情就好办。比如,正副团长出门办事,许多人都认识我,而不认识团长,这时我就会主动向人家介绍说,这位是我们广东潮剧院二团的正团长,名字叫郭楠。

2000年我刚上任团长时,团里就有14位艺术骨干调到一团去工作,我只好对团里现有的演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我既要当演员、导演,还要当领导,很辛苦。因为当上正职,责任重大,有很多事情都要我亲自处理,有时要走群众路线,有时要走独断专行。了解我性格的人原来估计我这个团长最多只能当一年,但这几年我总算熬过来。

幸福家庭——事业成功的支柱

妻子是《柴房会》中扮演二娘的吴玲儿

为了家庭,妻子放弃了自己美好的事业

理解、宽容、忍让,是他们夫妻和睦相处的法宝

贤妻玲儿

方展荣的夫人叫吴玲儿,她是国家二级演员,如果让她继续深造下去,可能会比我更成功,因为她有很多优越的条件,她的身高、形象、声音和家庭背景都很好,她是姚璇秋的学生。这些对她的事业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她都放弃了,我要感谢她对我的支持。

我们是同事,也是搭档,《柴房会》中的二娘就是她扮演的。她最喜欢看我演丑戏,经常笑得哈哈叫。我在排练《闹钗》的过程中她以为我“精神有问题”。我表演《闹钗》时,她笑得蹲在地上,也许是日久生情吧。吴玲儿演《陈三五娘》是三线的五娘,姚璇秋是一线的五娘,但许多观众都认为吴玲儿演五娘比一、二线演员更适合,她演这部戏非常成功,从举止、说白等都演得很顺。在导演《陈三五娘》时,很多地方还要向她请教。她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确实有点可惜,这是她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才决定的。

应该感谢她,她把这个家庭处理得非常好,我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有时我下乡到深夜二、三点才回家,她没有半句怨言。由于工作原因,我对家庭没有太多的关心和照顾,这是我的缺点。

和睦相处

方展荣的玲儿性格非常倔强,表面上看,她是贤妻良母型的、很随和,但在家里她是“鸡母在企寮”。有时因为小孩的教育问题,我们会产生矛盾,我长年在外奔波,因为交际广泛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我认为首先要双方自觉去平衡,要学会忍让,不然矛盾会升级。这二、三年来,有一次我病了整整一个月,连续四十多天输液,在病期间,我没有告知任何人,我每天坚持排练,坚持输液,有时半夜二、三点我还到医院做透视检查。因工作劳累,心情很坏,我在家里情绪不稳定,有时会乱发脾气。我在单位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回家后也难免会发脾气,比如进门换下来的衣服乱扔,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发闷、发牢骚等等,这些事情她都能理解,没有责怪我,还常常陪我看**、说说话、想尽办法让我消消气。

觉得一个家庭的组成最重要是理解,因为我所接触的不单是男性,女性也不少,比如下乡演出时,有些女性都喜欢和我照相,这些现象在玲儿看来都无动于衷,她理解因为我是一个名人,这些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最主要是自己应站稳立场,在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可怀疑的。玲儿也一样,她很美丽,也是一个素质很高的女性,有很多男性和她交朋友,甚至追求她,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些我们都能互相理解。

家庭理财

我们在1986年10月1日结婚。其实玲儿不应该嫁给我这个丑角方展荣,因为海内外有很多男性在追求她,包括当官的、有钱的。但现在回头来看,这十多年来,她的生活过得很幸福,我们夫妻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我现在的一切收入全部上缴给夫人,我不知我每月有多少报酬。有时我跟她开玩笑说:“玲儿,我在外面挣钱,我把钱拿回家,你得八成我得二成,我人在外面也应该有几块钱可花啊。”我从来不干涉她花钱,就是过去生活艰苦的时候我也不过问她花钱的情况。

我知道我长得很丑,但我性格开朗,喜欢玩,她选择我,我认为她这个人比较讲究实际。我曾问过她:“玲儿,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选择我?”她说:“我当时看出你这个人将来如果事业能成功,挣到钱,你一定能照顾好老婆和孩子。”现在她还是这样说。

教育孩子

一个艺术家有这样美满的家庭是很不错的,玲儿常常教育孩子说:“你爸爸将来老了,你应该孝顺他,要经常夹菜给父亲吃。”这句话虽然朴素,但很有情味,我听后非常欢喜。现在的孩子很难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高,拿一本唐诗三百首,要求孩子每天写一首诗给我。不管如何,文化基础一定要打牢,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就是因为文化基础差,现在写起文章来总是离不开那几句话,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总之,事业能否成功,家庭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现在事业已成功,更希望家庭能更和谐。

艺术必须带给人们所需要所喜欢的享受,才算是艺术。

丑角,是惹人喜爱的舞台滑稽艺术形象。潮剧丑角是饱含着鲜明的潮汕地方特色和乡土人情的艺术形象。

潮丑,是潮剧的戏魂。潮丑艺术是一个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灵活多变的天地。我在这个天地里学习、表演、探索了二十多个春秋,我爱我之所爱,无怨无悔,感情之深,实是难以言喻。

潮丑艺术天地

“潮丑应工技艺绝”(方烈文语),所扮演的人物多种多样,上至帝王将相,下及三教九流。真是七彩的生活,人性的万花筒,世态的描绘,情趣的展示,应有尽有,赏心悦目。

丑角的表演,需要演员有高度的想象力,要分析各个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

做好这门学问,一靠“戏性”——一种天赋的气质。俗话说:“什么材料作什么器。”戏性是演员担任行当的秉性,谁最适合在这一特殊的艺术天地里表演,选择是严格的,淘汰也是无情的。二靠“悟性”——一种实践中的所得、所悟。三靠“忍性”——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经得起磨练和批评的精神。

潮丑艺术是一个特殊的舞蹈天地。丑角的形体和动作,往往模仿各种动物或是木偶、皮影的造型。我在《柴房会》中表演李老三突然遇鬼,惊恐欲逃,于是爬梯时是模仿壁虎的形态;接着是拿顶式滑梯,形似青蛙跳水。让观众从自己熟悉的动物形态中产生联想,借以加深对剧情发展与人物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理解。这种特殊舞蹈表演是极有表现力的。

潮丑艺术,也是技巧戏剧化、人生感情化的艺术。如扇子功的溜子扇、顶旋扇、张旋扇、轮扇、抛扇、冲天扇、二周翻扇等;梯子功的背滑梯、正滑梯、勾梯、拿顶式滑梯和椅子功等。它们为戏曲的人物表演增添华彩,让观众得到艺术审美的愉悦,更主要是以特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剧情发展。《闹钗》中扇子功的运用,正是为了刻画“胡琏颠倒扇花生”(方烈文语)这个花花公子的轻浮、跋扈、得意忘形的性格。《柴房会》中梯子功的作用,是为表现李老三惊鬼的慌乱神态和心理活动。名丑李有存说得好:“特技的运用必须对点。”这个“对点”就是人物与程式结合准确。

在这样色彩斑斓的艺术天地里,我不断探索、继承、形成风格、发挥创造总结出一套表演之道:(l)观其形。表演者要做到形似,给观众一个真实、直观的艺术形象。(2)动其神。表演者要做到神似,给观众一个传神的、有意味的艺术形象。(3)激其情。表演者要调动起创作的激情,让观众感到情真意切。(4)明其理。表演做到合情合理,有艺术分寸和形象逻辑。(5)懂其法。在扎实的基本功上精通技法。使表演娴熟自如,不断总结表演实践,从简到繁,从繁到简,努力提升为理论和经验。

在潮丑的艺术舞台中,唱曲很有特色,一种是用“痰火声”,如乌必、郭石梅、黄克习(香港)、陈顺和(泰国曼谷)、林炳林(郭石梅师弟)、蔡锦汉、胡炎城、吕洽辉、张承爱、杨荣喜、周乐(香港)、陈文昌(香港)、陈振才(泰国曼谷)、邓慈、陈南才、杨永松、陈海亮、江秋良、陈双河、林惠光等就是这类声型,颇似通俗歌曲中的“气唱”和“喉腔胸腔共鸣”的音色,声型特别。另一种是用“实天双拗声”,如范阿倪、方尼姑、蔡龙汉、方庭章、陈清泉、色武(泰国曼谷)、林定银、杨才顺、黄阿漾(老丑漾)、杨祥振、陈庭良、杨江全、林锦裕(四斑丑)、吴林荣、吴为雄、陈玩惜、林明才、谢清足、陈清爱、叶林胜、谢名条、李庭波、赖明和、柯立正、翁全、林炎崇、孙暹龙、孙愈哆、陈水和、苏木荣、林金生(新加坡)、黄镇荣、谢树发、李海创、蔡书强、李义鹏、陈福、杨启杰、陈潮钦、陈家汉、黄健全等的唱声,清腔甜喉,吐舌行腔滑稽幽默。道白的特色更为显著,有的谈笑风生,有的快人快语,有的绘声绘色,有的阴阳怪气,有的南腔北调。总之是随意而有分寸、抑扬顿挫具有韵律。前者行腔说白不协调,虽然有点特色但表现力受到一定局限。后者声音有整体共鸣,表现古代人、现代人均较协调,行腔与说白不受音色上的影响,听起来也很有美感。这二种声型都可让其生存,关键是如何发挥艺术风格。

潮丑艺术本质上是一个美学的殿堂。对于美好善良事物,以审美艺术手段扬其美的德行和内容,简称为“以美扬美”。对于丑恶事物,以审美艺术手段针砭其丑的行径和恶迹,简称为“以美贬丑”。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我发现丑角艺术的美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艺术美。

潮丑是潮剧的戏魂

长期以来丑角的艺术实践,创造出潮丑色彩斑斓、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和奇特的艺术魅力,因此潮剧有“无戏不丑”、“无技不丑”之说,有“丑角是戏魂”的美誉。

在潮剧的传统剧目中,几乎每出戏都有丑角出现。如《陈三五娘》中的林大、卓二、李姐;《苏六娘》中的杨子良、乳娘;《张春郎削发》中的半空和尚、鲁国公、阿僮;《春草闯堂》中的胡进、王守备、杨夫人、吴独、轿夫等;《古琴案》中的胡图;《桃花过渡》中的渡伯等。我和我的丑角师傅方庭章、郭石梅、陈大筐、陈玩惜、李有存、蔡锦坤等都在上述剧目中担任过举足轻重的丑角人物。例如我扮演的半空小和尚,参与师弟张春郎和双娇公主的爱情瓜葛之中,在“削发”、“追殿”等重要场次中都有激化剧情、提神摄魄的作用。通过对半空和尚的生动塑造,从打科插诨到技巧表演,如用“错步抢背”、“分腿小翻”腾空而起,“前滚毛”接珠,旋滚佛珠套于颈上的难度动作,不仅演活了半空,而且成为该剧情趣激荡的戏段。

大型喜剧《无意神医》“牵丝诊脉”一折必须“一番丑态最传神扇动益见根基厚”(刘麒子语)才能发挥丑角表演的高潮,让“《无意神医》演技鲜”达到人物“和谐至性善周旋”(林曼兰语)的性格境界。故而我在剧作家沈湘渠、作曲家李庭波、导演郭楠的合作下,决定更集中更夸张、更具独创性地将潮丑的扇子功、水袖功、项衫功运用于“诊脉”一折,将一个不懂医术而又善良的知府那种心慌惊惧、有口难言、有理难辩、“哑巴吃黄莲”的心情,通过道具来体现。在戏中,张无意处于想说实话又一次次的碰巧说不了真话,喜剧场面自然、流畅、朴实。当老宫女说:先生请(诊脉)……”张无意将扇子功运用于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结合剧情,把人物慌乱无主的心理活动加以强调——外型化,一连串的“抛扇”、“溜子扇”、“金鸡独立”、“顶旋扇”、“碎步轮扇”、“木偶穿衣”左手牵着丝线,右手张旋白扇、时而打扇矮步、时而“前扑虎”、“壁虎爬行”。“一支白扇写下万年青史,千般怪脸讽尽百代忠奸”(泰国郭森林语)一气呵成,将人物彼时彼刻的心态表现得神韵具佳,演出后确实“赢来观众齐声赞”(林曼兰语)。《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多家报刊均发文评价张无意的表演如:“行云流水”,“丑而不俗、丑中见美、拙中藏智、憨中见情”。潮剧剧目中以丑为主要角色并成为珍品的比比皆是。例如《柴房会》被誉为潮剧戏宝,已被中国戏曲艺术研究院录相存档,作为国家级名剧珍藏。又如蔡锦坤老师扮演胡琏的《闹钗》是潮剧“三块宝石”之一。我扮演胡图(《古琴案》)、丘孝(《扛石记》)、张无意(《无意神医》)、沈则清(《双青天》)、蓝继子(《蓝继子》)、陈璜(《大河情》)、《桃花过渡》、《绛玉掼粿》、《双下山》;名丑谢大目的《失印》;尼姑丑的《箍桶案》;清泉丑的《憨仔》;女丑谢清祝、陈清爱、叶林胜、陈良美、许贵装、许梅影的《铁弓缘》、《秋茄舅掼油》、《骑驴探亲》;方庭章、徐坤全、郭桶的《打花鼓》、《张三会妻》;黄克习夫妻合演的《克拾》和《赵昂求情》;杨才顺的《子良讨亲》;郑壁高的《秋湖戏妻》;林明才的《王茂生进酒》、《张古董借妻》;吴美城、庄别人的“娄阿鼠”;陈大筐的“假牛魔王”、“二孔明”、“姚大”、“伪保长”;陈振才的《陈良杀妻》,杨祥振的“猪八戒”,胡琏;林二成、陈木龙、廖顺兴、陈喜和的“孙大圣”;郭石梅的“吕洞宾”、“理晤直”、“族长”、“蛮横”;陈玩惜的“四红鼻”、“知州”、“裴福”和《选女婿》的“知县”;杨荣喜的“败家仔”;陈县、林辉荣、徐永书、陈潮钦、胡耀、陈鸿飞、张树桐的“孙富”;陈玉城的“林鉴成”;刘立荣、郑鹤珠的《戏秋香》;叶林胜、谢素贞的“李姐”;吴林荣的“卓二”;赖明和的 “老衣丑”;陈海亮、叶林胜的《金福戏鬼》;许汉敦《闹佛堂》的“小公子”薛武;武丑陈喜和、陈伟城的“胡琏”;黄友义的“官袍丑”;柯立正的“门官”;李义鹏的“驿丞”;孙暹龙的“解差”;陆炳告的“小太监”;陈木炎、林十四、陈大成、林欣荣、吴坤、林建东的小丑“老王、九成”;李庭波的“小皇帝”;翁全的“蓝继子”、“林添德”;谢大目、蔡锦坤、周书圃、杨永松的“周不错”;徐坤全、吴为雄、李有存、陈庆标、苏木荣、陈帮沐、陈焕泽的“万家春”(《刺梁骥》);揭阳市潮剧团林若英、许艳娥的《龙井渡头》;林炎崇、蔡书强、林松弟、林惠光的《双睛盲》;洪妙、翁创龙的《换偶记》;廖文卿、林玩贞、马蝉如的“大奶”、“孝妻”;陈水和、曾惠刚的渡伯;赖炳清的《连升三级》;揭东跑台下陇蔡锦汉的“李老三”;林惠光、黄健全、陈惠元、韦镇辉、陈双河、谢继顺及饶平黄岗东巷宫名丑张买的《柴房会》均是唱做念并重,备受欢迎。以丑为主角的名剧须要功夫全面.戏路宽广的演员,均能在剧中担纲人物,就是配角也能为剧情戏趣起到“酵母”和“味精”的作用。更甚者,竟有一剧多丑,如《铁弓缘》中五个人物占三个丑角、《金花女》十一个角色中就有七个是丑角,《剪辫记》四个角色中竟然三个是丑角,形成潮丑表演别具一格的特色。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脚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潮剧唱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唱腔的用调上。曲牌唱腔或对偶曲唱腔一般都应用四种调即〔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此外还有〔锁南枝〕调、〔斗鹌鹑〕调,以及犯腔犯调。

帮声在全国各地方剧种中并不多见,而潮剧唱腔历来就有帮声的传统,这种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在《荔镜记》、《荔枝记》、《金花女》等明代潮腔刻本中,就已经有早期帮声形式的存在了。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于抒情。清代中叶以后,它又吸收板腔体音乐,显得灵活多姿。潮剧中有传统曲牌二百多支,乐曲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伴乐部分,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又不断吸收了潮州大锣鼓乐、庙堂音乐、民间小调乐曲等,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的变化。

潮剧的伴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丰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二三十年代,竹弦被二弦取代;月琴为扬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代开始,有增加二胡、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板慢、三板慢等板式。

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锣戏、小锣戏、苏锣戏;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锣轻巧,苏锣气氛庄严。

潮剧戏服,是舞台人物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十分重视身份区别、官阶区别和等级区别,并反映在服装的式样(款式)、颜色和图案花纹上。其次是潮剧戏服,与其他兄弟剧种一样,也实行衣箱规制。所谓衣箱规制,就是全部戏服以明代的生活服饰为基础,参用其他朝代的一些服饰,按其基本式样,归为35类左右,这35类,通过图案、色彩的变化,组成100多套常用服饰,适应于上起秦汉,下至宋元明(清代另设)各个朝代的不同官阶,文武、男女、贫富、老少、番汉等各种人物的穿戴。也就是说,一般戏班的衣箱里,只具备100多套服饰,便可应付所有剧目人物穿用,(清装戏除外),它不是一个剧目设计一套服饰,也不是一个朝代就设计一套服饰。它是按类穿用的,比如皇帝穿的黄蟒袍、唐皇可穿、宋皇可穿、明皇也可穿。

第三,舞台上的戏服虽然十分重视身份区别,却无寒暑四季之分,不论是朝官的蟒袍,还是百姓的项衫、短衣,一年四季均可穿戴,并无季之别,这也是潮剧舞台戏服的一个特点。

剧目

潮剧传统剧目相当丰富,已发掘出一千三百多个,大致分为以下二类:

一类是来自宋元南戏和元明杂剧,传奇如《琵琶记》、《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以及《高文举珍珠记》、《何文秀玉钗记》、《绣繻记》、《破窑记》、《跃鲤记》、《蕉帕记》、《渔家乐》、《玉簪记》等。这类剧目的主要“关目”与古本大多相同,文词典雅,乐器古朴,做工精细。其中如《琵琶记》的《奏皇门》、《拒父》、《描容》、《上路》、《认相》,《拜月亭》的《姐妹拜月》,《白兔记》的《井边会》、《回书》、《磨房会》,《高文举珍珠记》的《扫窗会》,《蕉帕记》的《闹钗》,《跃鲤记》的《芦林会》,《渔家乐》的《刺梁冀》,《玉簪记》的《妙嫦追舟》等,为潮剧舞台经常上演的锦出艳段。潮州书坊还刊行木刻唱本,一直流传于国内外潮人居住的地方。

另一类是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以当地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以及《龙井渡头》、《陈太爷选婿》、《李子长》、《换偶记》、《剪月容》、《柴房会》、《蓉娘》等,这类剧目戏文雅俗共赏,情节曲折有趣,富于地方色彩,其中如《荔镜记》的《陈三磨镜》、《益春藏书》,《苏六娘》的《桃花过渡》、《杨子良讨亲》,《金花女》的《南山相会》等,更是家喻户晓,老少咸宜,并分别成为潮剧生、旦、丑的传统应工戏、教材戏。

 潮剧著名演员有:谢大月、芦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锦坤、李有存、方展荣、姚璇秋、范泽华、吴丽君、张长城、黄瑞英、黄盛典、叶清发等。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

推荐的剧目

1、扫窗会(姚璇秋、翁銮金)

2、庐林会(范泽华、黄清城)

3、井边会(姚璇秋、陈瑜、李有存、孙暹龙)

4、回书(张长城、陈瑜、郑建英)

5、磨房会(范泽华、张长城)

6、闹钗(方展荣、谢素贞、陈郁英、陈丽璇)

7、赵宠写状(叶清发、陈丽璇)

8、闹开封(张长城、朱楚珍、方展荣、吴玲儿等)

9、杨令婆辨本(洪妙、林银门)

10、包公会李后(洪妙、蚁锡深)

11、薛仁贵回窑(陈书橱、温美蕉)

12、柴房会(方展荣、吴楚珊)

13、庵堂认母(王少瑜、周细卿)

14、庵堂认母(吴丽君、陈学希)

15、六月雪(郑建英、胡娟)

16、梅亭雪(姚璇秋、陈瑜)

17、嫦娥奔月(郑健英、郑仕鹏)

18、孟姜女过关(吴楚珊、孙暹龙)

19、益春藏书(王少瑜)

20、泼水记(李泽瑞、刘育生等)

21、芦林会(郑小霞、陈学希)

22、六月雪(郑小霞)

23、苏六娘(**录音)

24、陈三五娘(**录音)

25、刘明珠(**录音)

26、江姐(姚璇秋、谢素贞、方展荣等)

27、彭湃(陈秦梦、林舜卿、郑健英等)

28、蝶恋花(郑健英、吴文兰、张小重等)

29、万山红(姚璇秋、谢素贞、林玩贞等)

30、换偶记(洪妙等)

31、白兔记(范泽华、张长城、陈瑜、温美蕉)

32、金花女(郑小霞、陈学希、林舜卿、李有存等)

33、张春郎削发(中唱1984年版本)

34、辞郎洲(姚璇秋、翁銮金、谢素贞等)

35、续荔镜记(姚璇秋、叶清发、张长城等)

36、续荔镜记(吴丽君、黄清城、翁銮金等)

37、汉文皇后(郑小霞、陈学希、张长城等)

38、飞龙女(吴玲儿、方展荣、郑小霞等)

39、古琴案(方展荣、吴玲儿、吴丽君等)

40、苏后复国(郑小霞、陈瑜等)

41、袁崇焕(陈秦梦、林玩贞等)

42、赵氏孤儿(范泽华、陈光耀等)

43、审皇后(郑健英、陈光耀、钟怡坤、王少瑜等)

44、告亲夫(郑建英、曾馥、陈文炎等)

45、柳明月义救孤儿(郑健英、周若虹、许惠琴等)

46、救风尘(郑健英、王少瑜、陈文炎等)

47、绣襦记(王少瑜、胡娟等)

48、南唐遗事(钟怡坤、郑健英等)

49、血染南梁宫(王少瑜、郑建英、钟怡坤等)

50、血溅美人图(王少瑜、胡娟、郑薇等)

51、花笺状(王少瑜、黄振龙等)

52、荆钗记(王少瑜、吴文兰、林玩贞等)

53、嫦娥奔月(钟怡坤、杜冰、曾馥等)

54、美人泪(郑健英、周细卿等)

55、银锁怨(郑健英、陈丽玉、钟怡坤等)

56、三篙恨(郑小霞、胡娟、蚁锡深等)

57、屠夫状元(钟维、魏璇卿、马婵如等)

58、谢瑶环(曾馥、吴文兰、陈文炎等)

59、香罗帕(陈丽璇、马婵如等)

60、龙女情(王少瑜、钟怡坤、周细卿、黄学勇)

61、宝莲灯(邱楚霞、许淑婉、陈廷良等)

62、七日红(唐龙通、许淑婉等)

63、莫愁女(邱楚霞、郑跃生、许淑苑等)

64、二度梅(邱楚霞、许淑苑、陈廷良等)

65、五女拜寿(邱楚霞、唐龙通、黄少华等)

66、回唐山(潮州团)

67、梁山伯与祝英台(郑莎、李娜等)

68、逼上梁山(蔡植群、郑莎等)

69、彩楼记(郑莎、蔡植群等)

70、杨八姐闯幽州(郑莎、赖舜娥等)

71、文武香球(郑莎、蔡植群、王文和等)

72、姐妹易嫁(陈芳生、赖舜娥等)

73、江秀卿(李娜等)

74、红珊瑚(陈丽玲、赖舜娥等)

75、罗衫记(陈丽玉、许惠琴、陈大筐等)

76、孝妇杀家姑(王瑞芬、林洁、张桂坤等)

77、珍珠塔(邱应发、田佩兰、陈丽玉、廖文卿等)

78、飞龙刺狄青(张秀兰、李丽容、黄素玲、陈家汉等)

79、武则天亲断梨花案(陈丽玉、张桂坤、陈家汉等)

80、春香传(李楚卿、许悦蓉等)

81、血溅美人图(李楚卿、许悦蓉、郑薇等)

82、张古董借妻(李楚卿、彭钟亮、胡娟等)

83、火烧临江楼(李楚卿、吴文兰等)

84、孔雀东南飞(李丽容、郑莎等)

85、孟丽君会苏映雪(黄楚霞、方壮华等)

86、白蛇传(黄芝香、肖岳潮、方壮华等)

87、杨门女将(张楚吟、黄芝香等)

88、白玉扇(黄芝香、肖岳潮等)

89、金龙银凤(黄芝香、周辉南等)

90、柯山红日(普宁二团)

91、红鬃烈马(余林侬、陈燕鸣等)

92、弓剑情(余林侬、陈燕鸣等)

93、陆文龙归宋(余琳侬、陈燕鸣、陈乔、张仕耀等)

94、古堡恩仇记(余林侬、陈燕鸣等)

95、歌女剑刺江西王(陈燕鸣、麦素芝等)

96、王莽篡汉(陈燕鸣、陈乔等)

97、乱世佳人(林羡、陈经伦等)

98、秦香莲(陈舜卿等)

99、铁面县令怒斩玉面狼(林娟、黄派林、陈舜卿等)

100、猫儿换太子(林娟、陈舜卿等)

101、粉妆楼(林娟、林玉等)

102、龙井渡头(吴丽华、林若英、林静香等)

103、秦王李世民(许淑娥、吴丽华等)

104、十五贯(林炳利、黄明强、周芝圃等)

105、包公铡侄(林令勇、周芝圃、林炳利等)

106、周不错(周芝圃等)

107、王魁休妻(电台版)

108、刘璋下山(惠来,李开珠、吴玉华等)

109、生死牌(揭西,林木汉等)

110、秦香莲(马丽端、曾友禄等)

111、赵少卿(陈碧霞、许云坡等)

112、一门三进士(方巧玉、陈楚惠等)

113、四郎探母(许云波、陈美云等)

114、朱玉莲(柳惜春、许云波、李美英等)

115、杨乃武与小白菜(陈碧霞、陈碧玲等)

116、桃园奇冤(方巧玉、陈楚惠等)

117、苦尽甘来(陈碧霞、许云坡等)

118、玉堂春(陈美云、方桦等)

119、秦凤兰(陈美云、庄静静等)

120、孟舍落难(陈嫦娥、许云坡等)

以上就是关于方展荣的戏曲人生全部的内容,包括:方展荣的戏曲人生、方展荣的艺术漫谈、潮剧是哪里的地方剧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8314.html

最新回复(0)